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肺系疾病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15257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3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肺系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肺系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肺系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肺系疾病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肺系疾病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肺系疾病(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穴位贴敷疗法治疗 慢性肺系疾病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葛宝和13793188119一、概念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 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 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 病方法。属于外治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一种扶助人体正气、 调动自身抗病能力的治疗方法。二、历史渊源贴敷疗法同中医学的其他疗法一 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原始社会,人们用树叶、草茎 等涂敷伤口治疗与猛兽搏斗所致 的外伤,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 能减轻疼痛并止血,甚至可以加 速伤口的愈合,这种原始的治疗 方法即为贴敷疗法治病的雏形。穴位贴敷疗法穴位贴敷疗法:是将草药制剂贴敷 于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把药物

2、研成细末,用水、醋、酒、 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 液等调成糊状,或用凝固状的油脂 、黄醋等制成软膏、饼剂,或将草 药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 再贴敷于穴位。 在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 方中就有用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 治疗毒蛇咬伤的记载,此为穴位贴 敷的最早记载。 灵枢经筋篇:“足阳明之筋 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 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 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 以涂其缓者”。被后人誉为开创 了现代膏药治疗之先河。 穴位贴敷的功效可概括为“拔”、“截”、“通”、“调”。 1、“拔”则病邪能出,以免除深入内陷 之患; 2、“截”则邪气内消,以解除妄行传遍 之虞; 3

3、、“通”则行滞解郁,以化积消瘀,调 和营卫; 4、“调”则阴平阳秘,以无脏腑偏盛偏 衰之虑。 1、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2、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3、宣肺平喘,止咳祛痰; 4、疏通经络,祛风除邪; 5、温肾健脾,强健脏腑; 6、调理气血,调和阴阳。穴位贴敷治疗肺系疾病清代张璐在张氏医通中最早 提出了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 的方法。全面论述了贴敷的适应证、药物 组成、选穴、贴敷时间等,此法 沿用至今。张氏医通 :“冷哮灸肺俞、膏 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日三 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 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一两 ,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 。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 肺俞、膏肓、百劳等

4、穴,涂后麻 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 方可去之。”三、药膏的制备1、药物组成:各地不同,白芥子、 延胡索、甘遂、细辛、麝香、生姜 等是常用药物。2、制作环境:要求在无菌、清洁环 境下进行,在制剂室完成。3、药物粉碎:采用洁净药材,将药 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 用,或将其熬制成药膏。4、姜汁制备:选用生姜,洗净、粉 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通 过加适量蒸馏水使其浓度在50100% 之间。5、药膏调制:贴敷时取生药粉或药 膏用姜汁调成粘稠膏状,药物应在使 用的当日制备。6、药物储存:配制好的药膏不可久 置,宜密闭、低温保存。四、穴位贴敷疗法的特点1、具有双重治疗作用既有穴位刺

5、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 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了 药物作用。2、可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经皮吸收的药物极少通过肝脏,也 不经过消化道,避免了肝脏及各种 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的分解、破 坏,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3、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药物不通过消化道,故避免了对胃 肠道不良反应。4、减少了肝肾的损伤通过皮肤给药,对肝肾的影响较小 。五、优点1、作用直接,适应证广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 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 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其适应证 遍及临床各科,对部分顽固性病证 常能收到显著效果。2、用药安全,不伤脾胃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 。 经皮给药,一般无毒副作

6、用。 3、方法简单,易于推广穴位贴敷药物制作容易,贴敷方法 简单,易学易用,便于推广和普及。4、取材广泛,价廉药俭所用药物多为常见草药,价格低廉 ,甚至有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用品,如 生姜等。本法用药量少,既能减轻患 者的经济负担,又可节约大量药材。5、疗效确切,老幼皆宜贴敷疗法集针灸和药物治疗之所长 ,所用药方配伍组成多来自于临床经 验,经过了众多验证,疗效确切。对 于老幼虚弱之体,补泻难施之时,病 药格拒、药入即吐者,或不肯服药之 人,不能服药之症,尤为适宜。六、作用机制1、穴位贴敷使腧穴局部充血, 促进药物的吸收。2、 可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感受 器,通过神经系统形成新的反射 ,从而破坏原有的

7、病理反射联系 。3、药物通过穴位刺激在大脑皮层形 成一个新的兴奋灶,遗留下痕迹反 射,长期的抑制作用改变了下丘脑- 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机能状态。4、药物吸收后使免疫系统发生相应 的改变,使肺内有关感受器发生相 应改变,进一步使表面活性物质得 到调整,以达到止咳、平喘及提高 人体免疫力的目的。针刺和药物刺激穴位,通过经络作 用于全身脏腑,以疏通经络,调和 气血,扶正祛邪,达到调节脏腑功 能、平衡阴阳的治疗目的。腧穴对药物具有敏感性和放大效应 ,故穴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较高。药物吸收药物透过皮肤吸收的过程有三个步骤 。1、释放: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出来扩 散到皮肤或贴膜上。贴敷药物中所 含的表面活性剂

8、可促进被动扩散的 吸收,增加表皮类脂膜对药物的透 过率。2、穿透:药物透过表皮进入内皮。在 此过程中药物于体表局部形成一种 汗水难以蒸发扩散的密闭状态,使 角质层含水量提高。角质层经水合 作用后可膨胀呈多孔状态,易于药 物穿透。 3、吸收:药物透入皮肤后通过血管进 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七、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根据内径“春 夏养阳”的原则,在穴位上进行药物 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 ,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的方法 。是中医“治未病”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体现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 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 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是我国现 存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岁时节 令的专

9、著。书中有“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 儿头额,名为天灸,以厌疾”的记载 ,强调了时令治疗的重要性,成为“ 冬病夏治”的理论根源。“冬病”:主要是指冬季发病或加重 的病证,其共同特点是多属于寒证 、虚证。冬病夏治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其 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 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不治己病 治未病”观点的具体诠释。夏至时太阳直射在地球北回归线上, 日照时间最长,农历7月中旬至8月下 旬,是我国气候最热的“三伏”天,而 此时则是体内阳气最盛、病邪最虚弱 、全身毛孔张开以排汗散热的时期。此时机体气血充盈、经脉之气流畅、 穴位敏感,是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 的最

10、佳时期。尤其对于慢性肺系疾病,依据“肺与 皮毛相表里”的理论,在“三伏”进行 穴位贴敷,通过肺经及相关穴位的联 系,可通达脏腑,强壮正气,并把“ 宿痰”驱除体外。此时以温热药进行穴位贴敷可鼓舞正 气,辅助已盛之阳驱散患者体内阴寒 之气,调节脏腑功能,恢复机体阴阳 平衡,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冬 病夏治”的目的。八、 冬病冬治 是依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顺应 四时气候特点的一种常用的“内病外 治”疗法。冬至后天气寒冷,人体阳气内敛, 气血运行缓慢。此时采用具有辛散 温通的药物进行穴位贴敷,可疏经 散寒、温肺逐痰、健脾补肾、调节 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九、 穴位贴敷疗法适宜人群适宜

11、范围广泛,尤其是慢性呼吸 系统疾病。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肺气 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 慢性咽喉炎等患者。体虚易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等。十、禁忌人群肺炎及感染性疾病的急性发热期 患者。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者,特殊过 敏体质及瘢痕体质者。贴敷部位皮肤有破溃、感染者。活动期肺结核、血液病患者。 严重高血压、重度心脏病患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孕妇。十一、 慎用人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支气管扩张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十二、慢性肺系疾病穴位选取1、主穴: 大椎、肺俞、膏肓、中府、膻 中。 2、配穴: 哮喘:加定喘、天突。 咳喘、盗汗:加百劳。 肺气虚:加气海。肾气虚:加肾俞、关元。脾虚:

12、加脾俞、足三里。痰多:加丰隆。体虚易感冒:加风门。穴位位置1、主穴:大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 下凹陷中。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膏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中府: 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 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膻中: 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 隙;或两乳头连线与与前正中线 的交点上。2、配穴:天突:胸骨上窝正中。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百劳:大椎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 开1寸。定喘: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 寸。 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13、寸。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 嵴外1横指处。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 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十三、 贴敷操作1、揣穴:确定穴位位置。 2、消毒:以碘伏消毒穴位皮肤。 3、点刺:以皮肤针或采血针点刺 穴位3 5次。4、抹药:用55cm无菌纱布或专 用药膏辅料,将药膏涂抹成高 0.5cm、直径1cm于纱布或辅料 中央。 5、贴敷:将粘有膏药的纱布(辅 料)贴在穴位上。 6、固定:用胶布固定,对于胶布 过敏的患者可采用脱敏胶带或绷 带固定。小儿贴敷操作小儿恐惧针刺,可以鲜姜片涂擦 穴位代替点刺,用鲜姜将穴位处 擦红(局部充血)。然后将粘有膏药的纱布贴在穴位 上,用胶布固定,小儿皮肤娇嫩

14、,最好用脱敏胶带固定。十四、 贴敷时机冬病夏治:在“三伏”治疗,每 伏一次,中伏20天时可加治一次 。冬病冬治:在“三九”治疗,一 至三九,每九一次。平日治疗:一年四季皆可治疗, 每周一次。十五、 贴敷持续时间 每次贴敷时间以药膏的组成和配 制方法而异,一般为224小时, 老人、儿童可适当缩短。贴敷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患者皮 肤反应而定,同时要考虑个人体 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 耐受为度。如贴敷后自觉贴药处有明显 不适感,要及时取下 。十六、贴敷后皮肤反应与处理 贴敷后,局部皮肤潮红、灼热、 轻度刺痛或出现小水泡,极少数 可能有大水泡。敷药皮肤多会出现短期色素沉着 ,不必处理。如出现小水泡

15、,可让其自然吸收 ,或者给予湿润烧伤膏外涂。大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 ,排尽液体,局部消毒以防感染 。破溃的水泡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 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十七、 疗程每年夏季3 4次,冬季3次,连 续贴敷3年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 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平日贴敷者可以3 4次为一小 疗程,疗程间隔为1 2周。十八、注意事项禁烟酒,忌辛辣、避免过食生冷 、过咸、油腻食物。贴敷期间避免吃“发物”,如海鲜 、牛羊肉等。贴敷当日禁洗冷水浴,避免风扇 或空调直吹身体。贴敷后应尽量少活动,减少出汗 ,防止敷料脱落。局部出现瘙痒、皮肤红肿者,应 立即取下膏药,可涂抗过敏药膏 ,必要时去医院就诊。老人和小孩可适当减少贴敷时间 。十九、患者的准备工作贴敷前应提前洗澡,去除皮肤表 面的油脂,保持贴敷穴位局部清 洁。应穿宽松、深色衣服,以便贴敷 和防止污染衣物。二十、重要提示穴位贴敷疗法使用范畴较广,除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外,对慢性消 化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妇科 、男性疾病等也有较好的作用。但贴敷疗法并非是包治百病的特 效药,不应夸大其作用。穴位贴敷疗法只是一种治疗慢性 肺系疾病的手段,不能完全替代 其他治疗。对处于疾病发作、加重及正在用 药的患者,贴敷期间不要随意减 药、停药。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