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课件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196308 上传时间:2018-07-1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课件2(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回忆春秋以来儒家思想形成过程及地位变化情况?回忆春秋以来儒家思想形成过程及地位变化情况?两汉隋唐三国两晋南北朝宋元明五代十国汉代以后,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汉代以后,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什么是理学? 理学兴起的背景 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理学的影响一、什么是理学? 以“理”或者“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称 之为“理学”。 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 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的儒学体系。二、理学兴起的背景1、经济上: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引发 理学家对自然界及社会的思考。2、政治上:宋代加强中央集权

2、要求统一思想 ,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3、 文化上:儒学的危机魏晋南北朝以来,传统儒学不适应时代要求 ; 佛、道盛行,挑战儒学;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佛教会广为流 行?材料二:东汉末年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 结合,形成了道教。魏晋南北朝时,道教成为为统治 者服务的宗教。唐朝皇帝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地位很 高。材料一:西汉末年,佛教通过丝绸之路由中亚传入中 国。东汉明帝排使臣到西域求佛法,请来两位高僧, 还用白马驮来佛经。鸣笛要两位高僧在洛阳传教,并 为他们修建了白马寺。南朝梁武帝三次出家。材料三:佛教在传播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切近人们对自 身、对现世的思考和关怀的理念。如宣扬“天堂地狱

3、” 、“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的观念,号召人们忍受苦 难,到来时寻求幸福。而中国古代追求长生不老、隐 逸无为的道家思想,为许多在世俗权力角逐中失意的 士大夫和逃避战火的普通民众所信奉。社会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 仰的渴求!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佛教会广为流 行?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唐宋时期,儒学在三教合一的思潮中吸收佛 、道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这里的合一不是合为一体,不是兼并,而是指相互吸纳,渗透,关系和谐!2.合一的含义?1.哪三教? 儒教, 道教,佛教!材料一:唐李白曾经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 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 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

4、开宣扬自己“援佛入 儒”的思想历程。材料二:这两则材料反映了唐朝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 现象? 体现了唐朝“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一、宋代理学兴起的背景 1、经济上: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引发理 学家对自然界及社会的思考。 2、政治上: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 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 3、 文化上:儒学的危机 魏晋南北朝以来,传统儒学不适应时代要求; 佛、道盛行,挑战儒学; 唐宋时期,儒学在三教合一的思潮中吸收佛、 道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三、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一).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他们对理学的发展起了突出作用程颢(1032-1085) 河南洛

5、阳人,北宋 思想家,理学创 立者之一。程颐(1033-1107) 河南人北宋思想 家,理学创立者 之一。朱熹(1130-1200)徽 州婺源(今江西)人, 南宋理学的集大成 者。解 释 比喻尊师。 出 处 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 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 坐,时与游酢(CU/ZUO)侍 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 雪深一尺矣。” 朱熹,南宋儒家学者,中国古代最著 名的哲学家、经学家之一,宋代理学 的集大成者。朱熹在历代儒者中的地 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是朱 熹为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所作的注,由于它的刊行 ,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始被称为“四书”,与“五 经”

6、一起成为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 著作。元朝曾将该书作为科举考 试内容,明初继承这一趋势,确定 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曾一 度十分盛行,被称为“朱子学”,在 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重视,足见其在 世界文化史上的影响。2.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 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 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 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 而不在。观点:世界本原是理,是万物遵循的普 遍原则。材料二:“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

7、、义、礼、智岂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 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 理?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观点:天理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特点: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特点: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 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 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 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 而不在。材料二:“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

8、、智岂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 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 理?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方法论:主张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材料一: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 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 材料二: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观点:格物致知观点:格物致知释义: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释义: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 ,从而获得知识。,从而获得知识。 具体说:接触具体说:接触,体验,体验

9、,明,明“理理”。道德观: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要“存天理,灭人欲” 才能达到圣贤之道。材料二: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 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 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一: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嫁否?”曰:“只 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此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 极大。 二程遗书3.程朱理学的地位南宋灭亡,理学北传元朝曾将作为科举考试的 内容明初,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思考:程朱理学为什么会被官方确立为统治思想?因为程朱理学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 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封建统秩序的需要!(二).陆王心学1.形成背景南宋时,一些理

10、学家对程朱探究真理的烦琐 方式表示不满!明中期,程朱理学已经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 的敲门砖逐渐失去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陆九渊: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王阳明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公元1472 152年),名守 仁,号阳明,字伯安 ,,浙江余姚人因筑 室读书于故乡阳明 洞,世称阳明先生 。是我国古代有名 的哲学家、教育家 王守仁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材料一 王守仁同朋友在 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 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 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 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 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

11、 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 ,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 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 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阳明观点核心: “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强调自我的主动 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王阳明: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异同?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 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 为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 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 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 起了积极影响。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 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 心学认为世界本

12、原是内在的“心”,认为 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 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 ,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 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 圣贤。四。评价宋明理学地位影响1.地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 发展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 方面影响极为深远2.影响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宋明理学的影响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品德,气节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13、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因循守旧的观念;重利轻义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 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死于理,其谁怜之? (17231777)清代思想家安徽休宁人翻开历史一 查满本都写 着两个字是“吃 人” 。鲁迅古代女子的三从 四德“三从” 在家 从父、出嫁从夫、夫 死从子“四德” 妇德 、妇言、妇容、妇功 消极影响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1、(07年全国卷)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

14、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2、程朱理学和汉代儒学的关系是 A、完全更新 B、因循守旧C、继承和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 3、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 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 何动?分时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 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是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4、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 )A儒学

15、的“大一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5、在朱熹看来,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 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 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 终贯通明“理”。“格物致知”这一概念中“格”字的含义应是( )A探究 B规格 C人格 D格子6、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确立统治地位是在( )A北宋时期 B南宋时期C唐朝中期 D明朝初期7、如果有人向陆陆九渊请请教为为学的方法和态态度, 他应该应该 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 A.学问问要求是尚实实,方有助于国计计民生 B.学习习先圣先贤贤的经验经验 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读书 研究,努力用功8、“存天理,灭灭人欲”,这这里的“天理”主要指()A、儒家道德伦伦理 B、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