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先》的正确断句、编联与释义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8121230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恒先》的正确断句、编联与释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恒先》的正确断句、编联与释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恒先》的正确断句、编联与释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恒先》的正确断句、编联与释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恒先》的正确断句、编联与释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恒先》的正确断句、编联与释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恒先》的正确断句、编联与释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 发表于: 昨天 23:36 只看楼主 | 小 中 大 0 一锤定音!恒先的正确断句、编联与释 义一锤定音!恒先的正确断句、编联与释 义 说明:1.本恒先的底本源于李零先生的 释文(附后) ,并参阅了曹峰、李锐、廖名 春、郭静云等人在“简帛研究”网上发表 的有关文章。凡在本文中与此前他人发表 的有关文章有相应的字与义的考订雷同, 均可视为本人对其的引据,不另注明。2.本 断句、编联不拘泥竹简文序,力求理清、 通顺原文的表述。其注释力求从宏观上归 真、明确著者的原意。不逐字逐句作学术 性论证。3.本文只是对以前恒先的研究 文章作原则性的拨乱反正,其详尽注释如 有必要待后发表。4.“ ”中数码字

2、为本 人在李零先生的释文中自编的序号。小“() ”中的字是对前粉红字的订正与解释。 小“【】 ”中的文字是随正文的注释或补文。 小“”中的字是段落大意。5.本文稿尚 欠斟酌,敬请大家提出中肯的意见或批评。1恆【宇宙所在时空】先无有:质 (朴?精本、倏忽) ,静(清?纯净、 清湛) ,虛【空幻、幽隐】 。质(朴) ,大 (玄妙、极致)质(朴) ;静(清) ,大静 (清) ;虛大虛。 4未有天地,未有作 【造作】 、行【运动】出生。虛静(清)为 一【与“恒”之母体“太虚”同一】 , 若寂寂(濊濊?深水中景象)梦梦。静 (清、幽)同(洞透彻)而未或【惑 迷乱、交混。下同】明(萌?) (魂性) , 未

3、或滋生(物性) 。本段描述“恒”一如“太虚” ,素朴、 清虚而神妙的状态,同时反衬以下“惑” 的病态。5气是自生,恆莫生气【此处注释文字多,另文解】 。气是自生自作【造作、 兴起】 。恆气之生,不独【非单方面】 【而】 有与【纠结之双方(此处注释文字多, 另文解) 】也。或恆焉【然后,下同】生, 或者同【混同、合二为一】焉【此处为语 气词】 。 2自厌(压因滞碍、中混而增 压)不自忍【承受】 ,或作有(又)或,或 焉有气。 6昏昏不宁,求其所【已难后 退,只有莽撞前绕以分别】生:翼(异 类妖魔,前冲)生【同性相聚,愈来愈大、 愈来愈烈】翼(异) ,畏(鬼类幽魂,后 隐)生畏(鬼) ,愇(围盘旋

4、)生悲(非 产生中心“风眼” ) ,悲(非反过来主 导)生愇(围) 。哀(衮?)生哀(衮? 不断加穿外衣同心多层产生) 。求欲(下 有心) (懿?指母体“太虚” 。 救治 ) 自【开始】复【回复于“恒先”状态】 。本段描述“惑、气” (宇宙之前)的 产生、状态及其发展。3有气焉有有【道?】 ,有有【道? 】焉有始【宇宙创始】 ,有始焉有往【回复】者。 7复【对残渣继续聚合冶炼】生之 生行。浊气生地【实体】 ,清气生天【空廓】 。气信【德吸纳、服从】神【道】哉 (才裁,主导、创生、成就) ,云云(芸 芸众多而有序)相【递】生。信盈【大 小遍布】天地,同出而異性(生生物多 样) ,因生【适应、应变

5、】其所欲(下有心) (懿?指母体环境) 。察察(业业? 健旺、繁荣、高效貌)天地,紛紛(焚焚 众生冶炼、活跃、飞火貌)而复【回复】 其所【上达途中之】欲(下有心) (懿?) 。 明明【神之日月星辰】天行,唯【保障着 众生】复【回归】以不废【不遗失、残损】 。 【因此人们要】知既【既定】而荒思【退 化自谋自忧】 、不殄(宂?不多余自为) 。 本段阐述拯救者“有”“道”的产 生及其作为,同时也是阐述宇宙及其万物 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亦即“气”逐渐被救 治的过程。并据此理劝导人们一切大势既 定,当去智息为8有出于或【有道生于惑并在惑中】 ,性(生)出于有【生生于道并在道 中】 ,音(意)出于性(生)

6、【意生于生并 在生中】 ;言出于音(意) 【言生于意并在 意外】 ,名出于言【名生于言并在言外】 , 事出于名【事生于名并在名外】 。或非或, 无謂或。有非有,无謂有。性(生)非性 (生) ,无謂性(生) 。音(意)非音(意) , 无謂音(意) 。言非言,无謂言。名非名, 无謂名。事非事,无謂事【一切都是非智 识的奥妙、虚幻】 。詳【周详、精警、内守】 宜利主【灵核、灵我】 。本段阐述由“惑”至“事”产生的 因由、顺序与过程。说明言、名、事是生 命外化的非正常状态。进而告诫人们不要 着意末端,要抛弃理智透过物象保持高度 的灵识灵通状态而“详宜利主” 。11恆气之生,因言名(之)先 【“生、意”

7、 】者有疑【近本、有操守】 , 巟(下加心) (荒?放纵、外散)言之后 【“名、事” 】者【当】校比【意内敛】焉 【此处为语气词】 。 9採(彩光之末、花样)物(彩物复杂生物)出【产生】于 作【向外兴作】 ,作焉有事【事故、麻烦】 , 不作【即可】无事。举【遍,下同】天之 事【从事、事务】 , 【均是】自【向内、本 分】作为事。庸(常)以不可更【改变、 超越】也。凡【大凡】多採(彩) 【之】物, 【其】先【宗祖、素本】者有善,有治无 乱。本段继续阐述本末之理,言其动植 物及原始人类虽作而有度虽事而有节,因 此尚“有治无乱” 。10有人【智人】焉有不善,乱出 于人。先有中,焉有外;先有小,焉有大

8、; 先有柔,焉有刚;先有圆,焉有方;先有 晦,焉有明;先有短,焉有长。天道既载 【已经定制了一切法则】 ,唯一【守本、从 一而终】以犹【顺利晋级、回复】一,唯 复【覆翻转、混界往复】以犹复【覆】 。本段阐明“人”是最末端者,并且 已经异化。天道既载之中、小、柔等一以犹一,而处于外、大、刚等最末端并且已 经异化的人将“覆以犹覆” 。 (注意:本段 对人的定论非常正确)12举天下之名【道理、法则】虚 【潜在】树【标定】 , 【当】习(袭)以不 可改也。举天下之作強者,果【为所欲为】 天下之大作。 【而】其(冥)尨(龙道) 【也】不自若【肆意妄为】作,庸【岂】 有果与不果【在道德中即使暂时的不果最

9、终也必会达成“果” 】?兩者不废。 15 举天下之作也,无不得其恒【道】而果遂。 庸【岂】或【谁作而】得之,庸【岂】或 【谁不作而】失之。 14天下之作也,无 许(忤忤逆)恒【道德之法则】 ,无非其 所【内在必需】 。 13举天下之为也,无 舍【夜止息】也,无与(兴?兴起、 妄动)也,而能自【潜意识】为【能动】 也。举天下之性(生生活方式、方法) 同也,其事【生活目的】无不复【成功、 回复】 。 16举天下之名【生活的方式、 方法及夙愿达成】无有废【劳而无功】者,与【一如、效仿】天下之明王、明君、明 士【此处有虚媚之意】 ,庸(常)有求【沉 浸于道德的信仰、祈望的生成中】而不虑 (患没有忧患、

10、灾祸)!本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告诫与劝 导人们 1.遍天下的物象都是虚幻的,万物 都在守神从本,作为万物之一的人应该且 必须遵循、合同其中而不可另类。只有合 于自然同于众生,才能“其事无不复” 。2. 一切突出的强悍的自我意志与作为都是徒 劳的有害的,将违背自己想要达到的根本 目的,或者因抢先而落伍、或者因狂妄而 自灭。3.人类的智慧和能力相较于宇宙(大 道、大自然)是极其的笨拙和微弱,人类 逃避自然只能会自绝于世、抗争自然只能 是以卵击石。在自然大势中人类唯有返朴 归真才可有救。3.大道已经具有拯救的神妙 智谋与设计、措施与方法,具有拯救的至 亲慈爱与关照、培养与成就。故此无须自 怯生恐、自

11、志妄动。只要自己沉浸灵我、 顺其自然,必将会“得其恒而果遂” 。附:李零先生的释文 (字间数码字指竹 简编号,带的数码字为本人标注的编 号) 1恆先无有,质、静、虛。质大质,静 大静,虛大虛。 2自厌不自忍,或作。 有或焉有气, 3有气焉有有,有有焉有 始,有始焉有往者。 4未有天地,未 1 有作行,出生虛静,为一若寂,梦梦静同, 而未或明、未或滋生。 5气是自生,恆 莫生气。气是自生自作。恆气之 2 生,不 独有与也。或,恆焉,生或者同焉。 6 昏昏不宁,求其所生。翼生翼,畏生畏, 愇生悲,悲生愇,哀生哀,求欲自复, 7复 3 生之生行,浊气生地,清气生天。 气信神哉,云云相生。信盈天地,同

12、出而 異性,因生其所欲。察察天地,紛紛而 4 复其所欲。明明天行,唯复以不废。知既 而荒思不殄。 8有出于或,性出于有, 音出于性,言出于音,名出于 5 言,事出 于名。或非或,无謂或。有非有,无謂有。 性非性,无謂性。音非音,无謂音。言非言,无謂言。名非 6 名,无謂名。事非事, 无謂事。詳宜利主, 9採物出于作,焉 有事不作无事举。天之事,自作为,事庸 以不可更也。凡 7 多採物先者有善,有治 无乱。 10有人焉有不善,乱出于人。先 有中,焉有外。先有小,焉有大。先有柔, 焉 8 有刚。先有圆,焉有方。先有晦,焉 有明。先有短,焉有长。天道既载,唯一 以犹一,唯复以犹复。 11恆气之生,因 9 言名先者有疑,巟(下加心)言之后者校 比焉。 12举天下之名虚树,习以不可改 也。举天下之作強者,果天下 10 之大作, 其 尨不自若作,庸有果与不果?兩者不废, 13举天下之为也,无舍也,无与也, 而能自为也。11 举天下之性同也,其事无 不复。 14天下之作也,无许恒,无非其 所。 15举天下之作也,无不得其恒而果 遂。庸或 12 得之,庸或失之。 16举天 下之名无有废者,与天下之明王、明君、 明士,庸有求而不虑?132012 年 4 月 10 日 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