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103890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 2017-20182017-2018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满分 120 分(含附加题 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三个主题的学习,现在让我们跟随着这张试卷,一起进行“社会观察” ,一起感受“诗意山水” ,一起“识物明理” 。社会观察阅读下面文段,回答 1-3 题。 (共 8 分)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 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

2、的一幕出现了:9 时 08 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

3、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快点儿!快点儿!”有人向飞行甲板冲去。几分钟前还空空荡荡的飞行甲板,一下跑来了一大群人。打开舱门,飞行员冲着围过来的将士们说:“一切正常,感觉好极了!”歼-15 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咔嚓!” “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上面的文字是一

4、着惊海天中的片段,从体裁上看,这篇文章是_(甲. 消息 乙. 通讯) ,属于新闻的一种。这篇文章,让我们领略到中国飞行员 A. xin 熟的技艺,感动于他们对事业 B. dn 精竭虑的付出。新闻是我们观察社会的窗口,将我们的视线延伸到了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我们似乎回到了战争岁月,感受到了百万大军的 C. 2锐不可当;在“飞天”凌空中,我们随现场的观众一起 D. 翘首屏息,见证吕伟在跳水比赛中夺冠的精彩时刻;在看见这本书中,我们更了解了新闻事件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更为新闻人的奉献与坚持而深深感动1. 为上文 ABCD 处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5、(4 分)A. xin ( )熟 B. dn ( )精竭虑C. 锐不可当( ) D. 翘( )首屏息2. 为选文中的处选择正确的标点。 ( ) (2 分)A. 、”! ; B. ,: !” ;C. 、: !” 。 D. ,”! 。3. 为文章空白处选择恰当的答案。 (2 分)上面的文字是一着惊海天中的片段,从体裁看,这篇文章是_(甲. 消息 乙. 通讯) ,属于新闻的一种。诗意山水在“诗意山水”这个主题中,我们跟随古代文人的脚步走遍中国的名山大川,在领略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走进了他们的内心深处,体会着他们深沉的情感。我们曾随王绩走进乡村田园,感受秋景的绚烂,沉醉于“_,_”的闲适生活图景;我们曾

6、随李白畅游楚地,惊叹于诗人用奇幻的想象在“_,_”两句中为我们描绘出的天地贯通的壮阔画面;我们也曾随_(人名)的脚步,既看到了山高水澈,也在“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中感受到动物在自然中的悦动与欢畅。美景不仅赏心悦目,也总能触发人们无尽的思考与慨叹。富春山的美景,让吴均产生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的感慨;刘祯更看到了山中松树在严寒中的“端正” ,以“_?松柏有本性”表达对堂弟的无限期望。而苏轼则借“_,_”的庭院小景表达了自己既惆怅又旷达的复杂情感。4. 请将上面文段中的空白填写完整。 (12 分)阅读三峡 ,回答 5-7 题。 (共 10 分)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7、,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3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意思。 (每词 1 分,共 2 分)(1)良多趣味 (2)属引凄异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每句 2 分,共 4 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7. 比较三峡和早发白帝城 ,回答以

8、下问题。 (共 4 分)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 早发白帝城一诗突出体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在三峡一文中也有体现,请摘录出与早发白帝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 (2 分)(2)两篇作品都提到了“猿鸣” ,作用有什么不同?(2 分)不仅中国古代文人钟情于山水,当代学者余秋雨也在游历山水的过程中回望过去,反思当下,畅想未来。请阅读阳关雪 ,回答 8-11 题。 (共 10 分)阳关雪余秋雨(1)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 ,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

9、 ”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2)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褶皱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3)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也没有被吞食、被遮蔽,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4)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5)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没想到沙漠中的雪化得这样快,才片刻,地

10、上已见斑斑沙底,却不见湿痕。(6)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4(7)地上有一些奇怪的凹凸,越来越多,终于构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我猜了很久,又走近前去蹲下身来仔细观看,最后得出结论:那全是远年的坟堆。(8)这里离县城已经很远,不大会成为城里人的丧葬之地。这些坟堆被风雪所蚀,因年岁而塌,枯瘦萧条,显然从未有人祭扫。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排列得又是那么密呢?只可能有一种理解:这里是古战场。(9)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 。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甲】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

11、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10)我相信,死者临死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座。(11)这繁星般的沙堆,不知有没有换来史官们的几行墨迹?堆积如山的中国史籍,写在这个荒原上的篇页还算是比较光彩的,因为这儿是历代王朝的边远地带,担负着保卫华夏疆域的使命。所以,这些沙堆还铺陈得较为自在,这些篇页也还能哗哗作响。就像眼下单调的土地一样,出现在这里的历史命题也比较单纯。在中原内地就不同了。那儿没有这么大大咧咧铺陈开来的坦诚,

12、一切都在花草掩映中发闷,无数不知为何而死的冤魂,只能悲愤懊丧地深潜地底,使每片土地都疑窦重重。相比之下,这片荒原还算荣幸。(12)远处已有树影。疾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13)树愈来愈多,开始有房舍出现。这是对的,重要关隘所在,屯扎兵马之地,不能没有这一些。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14)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呵一口热

13、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15)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拌和着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16)向前俯视,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直伸天际。 【乙】我突然觉得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17)王维的笔触实在是温厚。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文静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

14、也许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5(18)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19)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声声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神貌,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由此联想到,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笑容那么肯定,神采那么自信。(20)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途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这些艺术家以多年的奋斗,执意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而更早就具有这种微笑的唐代,却没有把它

15、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21)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论述过的诗与画的界限,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只允许他们以文化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这里,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人性寄托。(22)于是,九州的文风渐渐刻板。阳关,再也难以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越来越少,只有陆游、辛弃疾等人一次次在梦中抵达,倾听着穿越沙漠冰河的马蹄声。但是,梦毕竟是梦,他们都在梦中死去。(23)即便是土墩、石城,也受不住见不到诗人的寂寞。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旅途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宏广。(24)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如壮汉啸吟,与自然浑和,却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不再欢悦,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25)回去吧,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删改)8. 这篇文章中,作者以自己的游踪为线索,写了_、走向阳关、_和离开阳关过程中的所见所思,面对曾经验证过人生旅途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宏广,而今却成废墟的阳关,抒发了对阳关的_(用一个词表达)之情。 (3 分)9. 请从【甲】 【乙】两处划线句子中任选一处,从修辞的角度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