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福建鲁科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应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97500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97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福建鲁科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2届福建鲁科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2届福建鲁科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2届福建鲁科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2届福建鲁科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福建鲁科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福建鲁科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应用(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直 线 运 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 规律及其应用第一章一、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常用公式有 以下四个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位移和速度关系的公式:平均速度公式: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 结论1.s=aT2,意义: .可以推广 到sm-sn= .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任意相邻的相等(m-n)aT22.vt/2=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 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 度.vs/2=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 的瞬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 平均速度).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 匀减速,都有vt/2 vs/2.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解题,往往会使求 解过程变得非常简洁,因此,要对该公 式给

2、予高度的关注.三、初速度为零(或末速度为零)的 匀变速直线运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初 速度为零(或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v=at, ,v2=2as, 以上各式都是单项式,因此可 以方便地找到各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1)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 为 (2)第1秒、第2秒、第2秒内的位移之比 为 (3)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间之 比为 (4)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间之 比为 对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逆 过程,也可以相应的运用这些规律.1491351 四、一种典型的运动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物体由静止开始先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

3、运 动到静止用图121 描述该过程,B点速度vB 既是前一过程末速度,又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 ,故有:图121(1)(2)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使用 ,重视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性 某同学将手中的“溜溜球”沿竖直方向向 上抛出,已知其出手时的速度是5m/s,经过3s,该 球落到抛出点下某处,速度为25m/s,已知该球在 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不变,则该球的加速度大小 为( ) A.6.67m/s2 B.10m/s2 C.8m/s2 D.9m/s2错误解法:由题意知v0=5m/s,vt=25m/s, 所以加速度a=(vt-v0)/t=6.67m/s2.正解:由于速度是矢量,处理同一直线上 的矢量运算

4、,必须先选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 转化为代数运算.取向上为正方向,由题意知: v0=5m/s,vt=-25m/s, 所以加速度a=(vt-v0)/t=-10m/s2.加速度为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正方 向相反,即a的方向竖直向下. 解题时千万别忽视了位移、速度和加 速度的矢量性.2011年1月27日,在澳大利 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半决赛上,李娜绝地 反击,战胜了世界排名第一的沃兹尼亚 奇,历史性地闯入了大满贯的决赛在 关键性的第二盘第10局中,李娜接到一 个以144km/h的速度飞来的发球,在 0.5s内将球以216km/h的速度原路击回 ,求该球的平均加速度(在击球过程中 忽略重力影响)匀减速运动

5、可以把速度减到负值 吗?一辆沿平直路面行驶的汽车,速度为 36km/h,刹车后获得加速度的大小是 4m/s2,求:(1)刹车后3s内的位移;(2)从开始刹车至停止,滑行一半距离 时的速度.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滑行,其 初速度v0=36km/h=10m/s,vt=0,加速度 a=4m/s2.设刹车后滑行t时间停止, 滑行距离为s,其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 :错误解法:直接把t=3s代入:正确解法:(1)由速度公式vt=v0+at得滑行时间:即刹车后经 2.5s即停止.由位移公式得滑行距离,即 (2)设滑行一半距离至B点时的速度为vB, 由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知所以vB=7.07m/s(1)不能直接把t=

6、3s代入位移公式计 算位移,因为实际滑行时间只有2.5s;对 于这类汽车刹车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要 知道汽车刹住所需要的实际时间(或位 移),在这段时间内汽车做匀减速运动 ,超过这段时间,汽车已处于静止.(2)滑行一半距离时的速度不等于滑行 过程中的平均速度.(3)匀减速运动可以把速度减到负值吗 ?下一节中“竖直上抛运动”中就有返回 过程,速度出现反向,即减为负值.因而 ,匀减速运动应注意能否返回,何时( 何处)返回.A、B两小车在同一直线上运 动,B车在A车的右边,当它们相距 s=7m时,A以4m/s的速度开始向右做匀 速直线运动,而B此时速度为10m/s,方 向向右,它以大小为2m/s2的加

7、速度做 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止,则A追上B 的时间为( )A.6s B.7s C.8s D.9sA追上B前,B已停止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灵活应 用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 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 一物体自O点从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 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 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 相等.求O与A的距离.先画好运动示意图.解法一:由基本解法l2l1=at2 联立式得3l1l2=2vAt 又 联立式得解法二: 由“纸带法”的迁移,此解法最简洁l2l1=at2 将式中a和vB代入式得解法三: 因为从O点静止开始运动,用 得 到以上各式代入

8、tOB-tOA=tOC-tOB,整理后即得结果解法四:从O点开始,用 得到以上各式代入,整理后即得结果解法五: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整理后即得结果本题为2008年高考全国卷第23题 ,解题的关键是要画好运动示意图,分 析各个物理量的关系,解法一是最常见 的,本题解法虽有多种,由于加速度是 贯穿同一性质运动的各个过程的主线, 因此它们都离不开加速度这个重要的物 理量,(图象法中涉及斜率).虽然在求解过程中会消去a,但在所列的 方程中必须出现,在列方程的过程中还 要注意每个未知量应该在两个方程中出 现,才能联立求解.除了特殊方程外,几 个未知量就要有几个方程才能解出,等 等.因此在平时练习中应注意提升

9、解方程 组的技巧,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 能力落到实处.本题还可以用图象法吗?取一根长2m左右的细线,5个 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端系上第一个 垫圈,隔12cm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 间的距离分别为36cm、60cm、84cm, 如图121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 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 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松手后开始计 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 个垫圈( )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 来越大 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 等 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 1232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 1(21)(32)(23)图121多阶段不同性质运动的组合: 注

10、意两段运动连接处的速度经常是解题 的关键点汽车驾驶员手册规定,具有良好刹车 性能的汽车,以v1=72km/h的速度行驶 时,在s1=50m的距离内被刹住,以 v2=36km/h的速度行驶时,在s2=15m的 距离内被刹住.假设两种情况下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相 同,驾驶员在这两种情况下的反应时间 相同,则反应时间约为( )A.0.5s B.0.7sC.0.9s D.1.2s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指的是从发 现情况到操纵刹车的时间,在反应时间t 内,汽车仍按原来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其位移用公式s=vt来计算.刹车后汽车做匀 减速运动,其位移用公式 ,即 计算.刹车距离为这两部分 位移的大小之和.设刹车后汽

11、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题设 条件知联立以上两式,解得a=5m/s2可得反应时间 t=0.5s.答案为A.本题是对汽车的刹车过程设置问 题进行考查.正确理解反应时间内汽车的 运动情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决问题的 思路是: 要搞清汽车的运动过程,先做匀速运 动,后做匀减速运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v0、a的方向性, 通常以车行方向为正方向,刹车过程中 的加速度为负值.(2010全国课标卷)短跑名将博尔 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 m和200 m短跑项 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 s和 19.30 s假定他在100 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 的反应时间是0.15 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 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 m比赛时,反 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 与100 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 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100 m时最 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 两位小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