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试题鲁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074297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试题鲁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试题鲁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试题鲁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试题鲁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试题鲁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试题鲁教版必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呵护环境生态,共享碧水蓝天,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据此回答 12 题: 1.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较难实现“碧水蓝天”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天 B.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增大 C.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四溅 D.城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 2.下列措施能改善生态环境的是( ) 使用矿物能源,节约生产成本 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污染治理、重金属 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加快国土绿化进程A. B. C. D. 解析:1.D

2、 2.B 第 1 题,从“碧水蓝天”入手分析可知,较难实现“碧水”与水污染有关, 较难实现“蓝天”与大气污染有关。第 2 题,使用矿物能源,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不利于改 善生态环境。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 特征的社会。据此回答 34 题: 3.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 A.发展密集型农业,改善环境 B.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C.多投入,多产出 D.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4.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A.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 B.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C.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富余 D.以

3、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 解析:3.B 4.A 第 3 题,根据节约型社会的定义,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倡导循环经济,变 废为宝,少投入,多产出,减少资源消耗。密集型农业投入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生产资料 等较多,与节约型发展道路不相符。第 4 题,我国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人均 资源不足是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下图为中国粮食生产和消费变化图。读图,回答 56 题:5.1999 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状况是( ) A.产量逐渐上升 B.消费量趋于下降 C.生产不能满足消费 D.缺口不断增大 6.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扩大耕地面积 加强

4、农田基本建设 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A.B.C.D.2解析:5.C 6.D 第 5 题,由图可知 1999 年以来我国粮食消费量大于生产量,即生产不能满 足消费。第 6 题,扩大耕地面积在我国已不太现实。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曾拥有亚洲第一大造纸企业,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环保、水源、 原料(林木)等问题。引进山东泉林纸业后,依托创新技术,构建新型生产模式。据此回答 78 题:7.根据材料分析,该造纸企业( ) A.由原料导向型逐渐变为市场导向型 B.布局应考虑远离水源地及河流的上游 C.产品的技术含量高且更新速度较快 D.能耗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8.关于该企业生产模式叙述,

5、正确的是( ) A.污水处理后又用于生产,增加了能源供给 B.秸秆造纸减少了林木采伐,利于生态保护 C.废液提取制造有机肥还田,减轻大气污染 D.延长纸品加工产业链,带动印刷产业发展 解析:7.B 8.B 造纸厂产生大量污水,所以布局应考虑远离水源地及河流的上游,避免污染 水源和环境。木材是造纸的主要原料,农田秸秆作为造纸原料能节省木材,保护生态环境。 9.循环经济是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读“我国某地产业链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在世界其他地区,生产木糖醇的原料主要是林木,在我国则主要使用玉米芯。与世界其他 地区相比,我国用玉米芯作原料提取木糖醇的好处主要有哪些? (

6、2)该生产模式说明在工业发展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 ,获得了 效益和 效益双赢。在农业结构的调整中,我国应推行 ,以实现循环经 济。 (3)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 人口基数 过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 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A.B.C.D. 解析:第(1)题,我国用玉米芯作原料提取木糖醇,可以减少使用木材,保护森林资源,提高资 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第(2)题,该生产模式说明,在工业发展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 途径是清洁生产,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双赢。在农业结构的调整中,我国应

7、推3行生态农业,实现循环经济。第(3)题,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不是走节约型发 展道路的直接原因,错。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所以要走节约型发展道路, 对。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人均资源量少,要求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对。 生物多样性减少是生态破坏的特征之一,不是直接原因,错。故选 D 项。 答案:(1)保护森林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2)清洁生产 经济 环境(生态) 生态农业(3)D 等级提升练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少儿、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 岁)人口数之比。 如图示意 20102030(含预测)年我国少儿、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8、。据此回答 1011 题:10.据图示信息推测,2025 年后我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 A.人口迁移加剧B.人口老龄化加重 C.人口分布失衡D.社会负担减轻 11.为应对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带来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废除计划生育B.提高工资待遇 C.鼓励劳务输出D.推迟退休年龄 解析:10.B 11.D 第 10 题,据图可判断,我国 2025 年后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 加重。第 11 题,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巨大,人口对资源环境压力大,不可能废除计划生育;提高 工资待遇并不能解决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问题;鼓励劳务输出与题意要求相反;推迟退休年 龄能一定程度上延缓劳动年龄人口

9、的减少。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崎岖,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 了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世界四大农业遗产之一。读图,回答 1213 题:12.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A.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B.修建温室改善热量 C.兴修排灌水利设施D.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 13.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 ) A.能灵活地适应市场B.农产品的类型多样 C.提高了生产效率D.稻鱼共生,保护环境 解析:12.C 13.D 第 12 题,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

10、旱灾害频发,水源是农业稳产的关 键因素,故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兴修排灌水利设施。第 13 题,注意4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实现减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目 的。 14.图 1 为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等高线单位:m),图 2 为该地区生态农业 园区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等高线数值,说出旱地和林地的空间分布 ,这反映了 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时,必须遵循 的原则。 (2)该地区林地面积广,其环境效益主要是 。 (3)为了更好地促进该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图 2,说明该地区种植业结构 该做如何调整?理由是

11、什么? (4)简述该地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对当地的积极意义。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旱地在海拔 50100 m 之间,林地海拔在 100 m 以上,这反映了人类 在利用土地时遵循了因地制宜的原则。第(2)题,该地区林地的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涵养水 源、保持水土等方面。第(3)题,该地水资源缺乏,再加上生态农业园区主要原料为小麦、玉 米,所以应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增加小麦、玉米的种植。第(4)题,该生态农业园区一方面 保护、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 答案:(1)海拔 50100 m 为旱地,海拔 100 m 以上为林地 因地制宜 (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规模),增加小麦、玉米种植面积(规模)。灌溉水源不足;生态农业 园区主要原料为小麦、玉米,有利于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4)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