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3国共两党及其相互关系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60325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6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3国共两党及其相互关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1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3国共两党及其相互关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1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3国共两党及其相互关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1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3国共两党及其相互关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1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3国共两党及其相互关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3国共两党及其相互关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3国共两党及其相互关系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标要求 :1.掌握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 争时期中国历史的阶段特征,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从更深层面认 识中国民主革命的复杂性、艰巨性; 2.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第二次国共合作,国共 对抗和决战的国际背景,台湾与大陆分裂的国际背景,海峡两岸经济文 化家六乃至政治交流加强的国际背景; 3.理解国共两党的建立极其性质、影响; 4.掌握国共两党第一、二次合作的酝酿及主要经历、形成标志、取得 的成果、重大事件、破裂原因极其启示; 5.了解中共对台政策的演变,两岸关系由对峙隔绝到交流加强的原因 和表现。 学法指导:1.掌握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

2、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历史的阶段特征,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从更深层面认识中国民主革命的复杂性、艰巨性;2.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第二次国共合作 ,国共对抗和决战的国际背景,台湾与大陆分裂的国际背景,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乃至政治交流加强的国际背景;3.重点理解“一国两制”等基本概念;4.将历史上的台湾问题及港澳问题的由来与当今“一国两制”的 成功实践联系起来进行分析。高考预测: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原因、政策调整、重大事件和成 果;2.“一国两制”的酝酿和正式提出及对港澳问题成功运用的作 用;3.中共的统一战线政策,台湾与祖国大陆关系的演变及国 际势力对

3、台湾地位的态度;4.第二次国共合作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 利的关系。 国共两党的建立及其性质、影响;国共两党与一、二次合作的酝酿及主要经历、形成标志、 取得的成果、重大事件、破裂原因及其启示;同盟会、国民党、中共成立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历史作用与 影响;国共两党合作与对峙的关系演变;中共对台政策的演变,两岸关系由对峙隔绝到交流加强的 原因和表现。【课标考纲考点】【专题知识梳理 】一.同盟会、国民党和中共成立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党派成立 时间时间性 质质指导导 思想影 响中国 同盟 会1905 年中国第一个统 一的、全国性 的资产阶级 革 命政党旧三 民主 义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新

4、阶段。 同盟会的纲领、组织发动 、军事起义成为 的思想、组织、群众和军事基础。 1911年武昌起义暴发,点燃的导火线。 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部分实现了资产阶级 革命派 的民族、民权主义的主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但对政党政治的幻想使之日益涣散国民 党1912 年中国民族资产 阶级 、城市小 资产阶级 及其 知识分子的革 命政党旧三 民主 义1912年,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企图走民主 共和、政党政治的道路。 “宋案”、二次革命被镇压、国民党被解散,标志着政 党政治幻想破灭。 国民党为维护 共和制度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虽然一定程度推动了 中国

5、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但最终归于失败中国 共产 党1921 年 7月新型无产阶级 革命政党马克 思主 义理 论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提出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 主义为奋 斗目标,是新型的无产阶级 政党,它的成立 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使中国革命 的面貌焕然一新1、发展历程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 程。A、19241927年:合作 B、19271937年:十年对峙 C、19371946年:再合作 D、19461949年:再对抗二.国共两党关系史 A、19241927年:合作 原因:a、一战后列强加紧对华侵略

6、“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五四运动促使民 族意识觉醒。b、必要性:中共吸取二七惨案的教训中国共产党经过二七惨案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c、可能性: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国民党当时是革命的民主派,有一定威望又在南方建立了革命 根据地, 其领导人孙中山欢迎同共产党合作。d、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事件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时间时间1924年1月到1927年7月形成 过过程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合作。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合作正式形成。 1927年四一二政变,初步破裂;七一五政变,完全破裂方式党内合作合作中 的重大 事件国民革命运动动的兴兴起和发发展。如黄

7、埔军校建立,国民会议运动等。 推动动了工农农运动动的高涨涨。如五卅运动,广东、湖南农民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 起义,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等。 促使广东东革命根据地巩固。如两次东征,国民革命政府成立等。 推动动北伐战战争胜胜利进军进军 。如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上海解放等参加 阶层阶层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 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破裂 原因中共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 中共对军 事工作缺乏重视。 中外反动势 力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两党政治理念上的根本不同。合作 教训训必须坚 持无产阶级对 革命的领导权 。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支持武装斗争。 必须结 成巩固的工

8、农联 盟合作 功绩绩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 的反动统 治。 扩大了中共的影响。 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B、19271937年:十年对峙事件时间时间主要表现现影响国共两 党十年 对峙1927年7月 到 1936年12月由合作走向对对峙:1927年7月到 1936年12月,表现为屠杀与反屠镣 、“围剿”与反“围剿”的对峙。 由对对峙走向合作:1936年12月到 1937年9月,表现为国民党的“攘外 必先安内”政策,共产党的抗日宣言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华共 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中共“八一 宣言”,瓦窑堡会议制定建立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西安事迹的和 平解决促使中共在斗 争中成熟。

9、 客观上为日本 侵华造成可乘之 机原因: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 ”;“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 和帝国主义的代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代表国民 党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中共提出了“武装反抗国民 党”的总方针,国共两党十年对峙。 C、19371946年:再合作原因: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意识再次被激发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上升为主要矛盾,共产党 从抗日大局出发,变“反将抗日”的政策为“拥蒋抗日”的政策。b、中共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及时调整策略,促成了合作。c、抗日民族救亡运动的推动

10、,特别是一二九运动和西安 事迹的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的开 始。全面抗战爆发后,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共 同走向抗日战场。d、英美在华利益及国民党统治受到日本的威胁。事件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时间时间1937年9月到1947年春形成 过过程九一八事迹后,中共通电全国。 中共同由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 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中共合作方针提出。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迹促成合 作初步形成。 七七事迹、八一三事迹后,1937年9月合作正式形成 方式党外合作合作中 的重大 事件太原会战战中的两党合作。 中共开辟敌敌后抗日根据地,从敌敌后战场战场 配合下面战场战

11、场 。论持久战提出持久抗 战方针。 国民党由防御阶阶段的积积极抗战战到相持阶阶段的消极抗战战。国民党的三次高潮, 中共为维护统 一战线 的斗争。 1944年夏的局部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签署无条 件投降书。 1945年重庆谈庆谈 判、政协协会议议,合作表面维维持。 1947年春,国民党关闭闭和谈谈大门门,合作完全破裂参加 阶层阶层全中华民族中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官僚资产阶级 (极 少数的汉奸卖国贼除外)破裂 原因直接原因是蒋介石奉行专制、独裁、的政策。根本原因是两党政治理念的根 本不同。日本投降,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美国势力介入中

12、国内政合作 教训训全民族同心同德,浴血奋战 是最主要的教训。群众运动必须有革命武装的支持和 中共的领导 。民族矛盾的尖锐以及中共的成熟领导 。统治利益是国民政府参加 抗战与发动 内战的根本原因。美国支持取得重大成果是外部原因,也是合作破裂 重要的外部原因合作 功绩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19461949年:再对抗原因:抗战胜利后,美蒋勾结发动内战,国共两党关系再 次发生破裂,由合作走向全面对抗事件时间时间主要表现现影响国共两党 的决战1945年8月到 1949年9月争取和平民

13、主的斗争:1945年8 月到1946年6月,表现为重庆谈 判与双十协定、旧政协会议 召开,中共两党关系的最终破裂 。 两党内战:1946年6月到1949年 9月,表现为全面进攻、重点进 攻、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北平 和谈、渡江战役、南京解放、解 放全中国等改变中国、东 亚乃至世界的政 治格局和力量对 比。 美国控制中国 的阴谋破产。 造成国民党败 退台湾2、演变的特点 国共两党的关系 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缓和” 的曲折发展历程。3、制约国共关系的因素(1)阶级性质不同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是统治阶级的代表 ;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被统治阶级的代表 。阶级性质不同,

14、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到分裂的根本 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 作的可能。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够促成两党之间 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又会加速两 党关系的破裂。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的完全统一1、中共对台政策的两次重大转变 (1)1949年10月到1978年底,由坚持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到“和平解放台 湾”; (2)由“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提出过程: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1981年1月,叶剑英提出九条对台方针。1982年1月

15、,邓小平把“九条方针”概括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这一伟大构想,成为基本国策。1997、1999年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 成果。2005年“连宋登陆”,国共两党政治交流获得突破。2008年吴伯雄率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在南京、北京、上海进行访问,两 党领导人握手,翻开两党历史的新的一页 。 2、海峡两岸的对峙与交流 (1)1949年到1978年底,海峡两岸处于长期隔绝、对峙 状态。 (2)1979年以后,两岸逐渐和缓,交流得到加强。通邮 、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但岛 内分裂势力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并在国际 上制造“”“”活动,严重阻碍着祖国和平 统一的进程。 (3)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心 愿。“连宋登陆”彻底结束了两岸关系因内战造成的人民之 间的意识形成隔阂,重新衔接台湾与中国大陆近代以来的 历史发展脉络,为中国大陆和平发展增加了政治领域包容 和解的社会氛围,以及增强了两岸民意遏制岛内“”活 动的意志和力量。【重点知识点拨】一.20世纪30年代,依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两党在 处理相互关系的政策上各自都做出了一些调整。 请回答: 结合史实具体说明国共双方各作了哪些调整? 做出这些调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这种调整对中国抗战的胜利起了什么作用? 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