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对比整合1105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59870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3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历史对比整合1105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中外历史对比整合1105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中外历史对比整合1105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中外历史对比整合1105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中外历史对比整合1105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历史对比整合110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历史对比整合1105(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历史对比整合一、同一时间段1、政治:重大改革;民主政治2、经济:工业化;经济体制创新与调整3、文化:科技、思想、文化二、不同时间段:1、经济思想 2、货币金融 3、民族精神一、同一时间段 (一)政治 1、古代东西方政治文明的两种类型、中外重大改革比较3、近现代中外民主政治建设1、古代东西方政治文明的两种类型 一、君主专制制度 1、以王权为核心的分封宗法制(BC2070BC221 )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2、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C2211912) 建立:秦朝 演变: 汉元强化:明清二、公民集体民主制1、雅典民主政治2、古罗马法律制度比较古代中国选择专制主

2、义与西方的希腊雅典 选择民主政治的不同原因(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中外重大改革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 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和国际环境几个方面进行比较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 背景(1)人民的反抗(2)新兴地 主、商人不满(3)统治阶级内 部(大名、中下武士)分化, 幕府成为众矢之的(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 (2)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 结,封建势力较强大。 领导 力量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 民拥护,部分大名支持, 建立倒幕基地,武装倒幕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仅把希望寄 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顽固派 力量强大。具体 措施推翻幕府后明治政府,

3、发布的 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 大力推行。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 但由于资产阶级无实权和顽固派 强大,无法推行。国际 环境(1)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自由 资本主义时期。 (2)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 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 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1)发生在19世纪末向帝国主 义过渡阶段,成为列强瓜分对象 (2)帝国主义决不愿意中国成 为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 际环境对中国不利。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是否妥当和 符合当时实际情况 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强弱对比 最高统治者的态度 改革的策略方针与用人是否得当 是否触犯人民的利益 改革对

4、我们的启示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与产物 革除社会弊端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 主要内容之一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 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将遭到旧势力、既得利益的反对,充满 着尖锐的斗争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关于改革的原因关于改革的原因、目的目的、内容内容、作用之间的关系作用之间的关系: (1)(1)改革原因:改革原因: 一般情况下改革的根本原因,首先是一般情况下改革的根本原因,首先是 经济方面,然后是政治方面的经济方面,然后是政治方面的(2)(2)关系:关系:原因原因目的目的( (决定决定)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作用作用( (决定决定) )( (决定决定) )根本原

5、因根本原因本质内容本质内容作用作用( (影响影响) )最大最大( (决定决定) )( (决定决定) )关于改革的评价关于改革的评价:(1)(1)标准标准: : 尽管一切改革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尽管一切改革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但标准只但标准只有一个有一个, ,即从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即从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2)(2)基本思路基本思路: : 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要求;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要求;然后再看这次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然后再看这次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违背了这一历史发展的要求或违背了这一历史发展的要求中国近现代的变法与改革1)中国近代的变法与改革洋务运动戊

6、戌变法2)中国现代的改革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原因、核心内容、后果)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主要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俄国1861年改革2.日本明治维新3.美国罗斯福新政(背景、内容、影响)中国的改革3、近现代中外民主政治建设 (1)现代政治文明的两种范式 一、社会主义民主制二、资产阶级代议制 英: 君主立宪制 美法:共和制差异: 民主化的程度 原因: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例题:英、德曾是政体相同的国家,但也存在 着较大的差异,其最大的差异在哪里?试分析 差异的原因。认同共性和谐相处1)人类的民主政治建设是

7、一个长期的过程;2)民主政治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3)孔子说“和而不同”。承认文明的多样性, 尊重各国不同文明,世界才能和谐相处(二)经济1、中外历史上的工业化2、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二)经济1、中外历史上的工业化1)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总特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具体而言 包括: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抵制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斥和武 力摧残,发展缓慢,历史曲折。一开始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 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民族资产 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缺少必要的资本原 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推动力主要不是

8、来 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 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 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发展畸形式。工业在整个国 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薄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 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2)新中国的工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 首先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国营经济,奠定了恢复 国民经济的基础。随后在国营企业开展了民主改革和 生产改革。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执行“一五”计划 ,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的十年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受到严 重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城市经济

9、体制改革 的进行,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现在我国已建成门类齐 全的工业体系。3)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略) 4)两次工业革命与中国3)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生产力:大机器生产,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电力、内燃机、电讯运用,电气时代,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关系: 两大对立阶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出现垄断,进入帝国主义。国际格局: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东西方差距拉大,联系更密切,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 。经济全球化(前提:殖民地人民独立)。4)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例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原因: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0、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 政治: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思想:统治阶级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 文化专制统治阻碍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外交:闭关锁国阻碍了 中西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 影响: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主权丧失,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卷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冲击了中国落后的经济体制和思想观念;洋 务派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企 业;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促使中国人关注现实 、探求救国救民之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及对中

11、国的影响 原因:内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主权不断沦丧;洋务 运动只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机器,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 制度。外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 质大大加深;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大了对 中国的侵略。 影响:帝国主义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经济上资本输出 ,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 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 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2、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2)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建立 政权确 立 制 度斯大林模 式形成发 展巩固政权

12、恢复经济体制改革中 国 1949 新中 国成 立 社会 主义 建设 道路 的探 索 三年恢 复 一 五“计 划实施 1956三大改造 完成,十年曲 折探索,十年 文革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现代 企业形成对外 开放格局 建立社会 主义市经 济体制探索成功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2)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三)文化1、中西科技发展史 2、中西思想发展史3、中西文化的交汇(三)文化1、中西科技发展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而是在西方产生的原因)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而是在西方产生的原因 中国: (

13、1)诞生的土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 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到较大的规模 (2)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 资本主义萌芽及与工商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 (3)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使知识分子埋头书本,脱 离实际生产,缺乏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4)中国封建教育以儒学为主要内容,很少涉及生产和 科学知识。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不利于培养研究自 然科学的人才. 阻碍中国近代科学出现的根本原因:日趋腐朽的封建制 度.2、 中西思想发展史1)古代中西方思想2)中外近现代思想比较( 15-19世纪 )3)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古代中西方思想 (1)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儒家思

14、想 A、发展历程 (1)春秋末期产生,其创始人为孔子,提倡“仁 ”的学说,但未被统治阶级所重用。 (2)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主张“仁政”,并 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 相结合。 (3)西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提出“大一统”思 想,董仲舒倡导“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儒 家思想至此成熟,成为历代封建统治的政治思想。(4)宋元时期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吸收佛教 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 (5)资产阶级维新派借助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 法 (6)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读经和尊崇孔子 (7)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打倒吃人的礼教,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动摇 (8)“文化大革命”

15、时期开展“批林批孔”运 动,儒家思想遭到毁灭性打击。 (9)传统文化在今天:儒家思想地位有所提升 祭孔大典纪念孔子诞辰2556年祭祀大典于 2005年在全球展开、传统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成为进行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大一统思想,对维护安定统一 的社会状况和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具有极大的现实 指导价值; 儒家思想的以人为本(民本)的治国思想,对于当 今政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儒家思想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对于协调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有重要作用;发展与 邻国的友好关系,形成安定祥和的周边环境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强调社会规范意识,要求人 们必须遵守公共秩序与社

16、会道德,形成真正的礼仪 之邦 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对外经 济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曾被启蒙运 动的领袖人物伏尔泰大加赞扬和介绍。(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哲学思想例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 统 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 后 者治于人。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材料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 子材料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中国古代思想家孔 子思考:东西方这几位思想家,为什么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竟如 此 相似?你能进行分析、对比和评价吗?从中你如何感悟人类社 会 发展的共性与特性? 思路引领:亚里士多德和孔子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