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制-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基础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14960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69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制-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七年制-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七年制-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七年制-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七年制-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制-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制-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基础(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 学 心 理 学 (medical psychology)第二讲 心理学基础本章目的要求* 人的心理具有生物学基础和社会学基础。* 心理现象传统上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两部分。* 心理过程包含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情感过程涉及情绪和情感。意志过程涉及需要、动机、挫折。* 个性反映人们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能力、气质、性格是重点。本章重点基本概念,结合实际,情绪和个性与医学的关系。第一节 心理的脑基础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动物进化的证据:在脊椎动物进化的早期阶段,主要的行为由较为简单的嗅脑和中脑控制。而到了鸟类,丘脑-纹状体系统变得特别发达,用于保证飞行的

2、平衡。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得到进一步发展,很容易建立条件反射,可以形成个体特有的行为方式。个体成熟的证据:从个体成熟的过程和心理成熟平衡的证据,证明心理的基础是成熟的大脑。二、脑的三个基本机能系统 调节张力和觉醒状态的系统 接受、加工、储存信息的系统 计划调节和控制复杂心理活动的系统 调节张力和觉醒状态的系统: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纤维终止于丘脑、尾状核和旧皮层,对大脑皮层的激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保证完整的心理过程和实现有目的、有组织的指向性活动。上行激动系统的激活作用实际上有三种来源,即机体的内部代谢、内外环境的刺激以及来自大脑皮层的下行激活系统。(图示)接受、加工、储存信

3、息的系统:位于大脑外侧面的中央沟后部,相当于皮层的视、听和躯体感觉区、联合区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其中的一级区用于接受特异信息,并产生感觉功能;二级区对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和特征提取,并形成知觉功能;三级区则进行更高级、更抽象的加工和存储。(图示)计划调节和控制复杂心理活动的系统:位于大脑外侧面的中央沟前部,相当于初级运动区、运动联合皮层和前额叶。负责运动计划、调节和控制的系统。这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调节机制是在言语的参与下进行的,因而是一种抽象的高级心理活动。(图示)三个机能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三个系统联合作用下完成正常活动。以视觉活动为例,第一机能系统保证必要的皮层张力和维持一定的觉醒水

4、平,第二机能系统实现对通过视神经进入大脑的视觉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而第三机能系统保证有目的探索,比如眼睛随注视目标的运动等等。(图示)前额叶感觉传入运动传出“顶、枕、颞”脑干网状返 1返 2返 3返 4三、大脑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左半球机能具有分析的、抽象的、继时的、理性的和主题的特性。在语言的和与语言有关的概念、抽象、逻辑分析能力上占优势。右半球机能具有全息的、具体的、同时的、直观的和同格的特征。在空间知觉、音乐绘画等整体形象、具体思维能力上占优势。(表)两半球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协作。表 人类大脑左右半球不对称性功能功能 左半球 右半球视觉字母及单词识 别复杂图形及脸孔识别听觉言语性声

5、音环境声音及音乐运动复杂随意运动运动模式的空间组织语言听说读写空间和数学 能力数学能力几何学、方向感觉和 心理旋转第二节 心理的社会学基础一、心理的社会属性 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 人的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二、人的社会化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指特定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生活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该社会的人格特征、行为模式的过程。三、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家庭 学校教育 社会文化信息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现象第三节 认知过程一、什么是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是指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察觉,包括感觉、知觉、

6、记忆、思维、注意等心理活动。二、感觉和知觉 感觉定义(sensation) 知觉定义(perception) 知觉的基本特征1.感觉定义(sensation)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2. 知觉定义(perception)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3. 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的选择性有选择地以某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使之从周围事物中区分出来,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 知觉的理解性人们知觉事物时总是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它,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都是由不同属性的各个部分组成的

7、。人们在知觉它时却能依据以往的经验把它组织成一个整体。*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三、记 忆 定义 记忆的分类 记忆的基本过程 遗忘1.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 物的反映。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表 述,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编 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记忆与学 习密切相关。2.记忆的分类 情节记忆(个人经历)和语义记忆(知识) 陈述性记忆(事实和事件)和程序性记忆(做事) 情绪记忆(习得的对各种刺激的情绪反应) 外显记忆(有意识)和内隐记忆(无意识)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memorizatio

8、n):外界信息输入大脑并进行编码的过程。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保持(retention):对识记的进一步巩固,把输入的信息牢固地贮存在脑子里。保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再认与再现(recognition与reproduction):再认是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再现(回忆)是人们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新重现的过程(回想起来)。两者都是提取信息的过程。4遗忘即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艾宾浩斯(Ebbinghaus H)对遗忘规律做了首创性系统研究,其所发现的遗忘曲线表明,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快,随时间推移和记忆材料的数量减少,遗忘便

9、渐渐缓慢,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所以,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遗忘的原因 衰退说 干扰理论 提取失败理论 压抑说(动机性遗忘理论)四、思维 定义 过程 问题解决1思维(thinking)定义是人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介,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概括性和间接性是思维的两个重要特征。2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化体系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 过程,其他过程均由分析、综合派生 出来。3.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 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 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 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 的过程。 问题解决过程:认识问题(明确地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提

10、出问题所具有的特点与条件) 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关键) 验证假设(主观与客观相互联系)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表征2.知识3.定势4.功能固着5.迁移6.动机7.个性8.情绪和尚难题:一天早晨,就在日出的时候,一个和尚开始爬一 座高山。一条狭窄的 山路,不超过一两英尺宽,环 绕着山盘旋,一直通向山顶上闪闪发光的寺庙。和尚 以变化的速度攀登,沿途多次停下来,休息、吃干粮 。日落之前不久他到了寺庙。几天的禁食和冥想之后 ,他开始了沿着同样路线的返程旅行,仍然是日出时 启程,以变化的速度行走,沿途多次停下来。当然, 他的平均的下山速度大于平均的上山速度。请证明, 沿着山路有一个地点,和尚上山和

11、下山的旅途中,恰 好在同一个时间到达了这个地点。五、注 意1.定义 (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种类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3.注意品质* 注意广度:同一时间内所注意的对象的数量。* 注意稳定性:长时间保持对某事物的注意。* 注意分配:同一时间内注意不同对象。* 注意转移:根据新任务,主动将注意转移到新的对象。第四节 情感过程一、情绪和情感概念1定义* 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出现的态度的反映,包括内心的体验和伴随的心身变化。* 情感(feeling)则是情绪的高级形式,侧重对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出现的态度的反映。2两者的区别情

12、绪:生理性需要是否满足、情景性、冲动性、外显性;情感: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以上特性不明显二、情绪的内容情绪的内部体验:人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按照对立的性质表现有:肯定否定、强弱、简单复杂、积极消极等体验。表情:表情可分为: 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语调表情。情绪的生理反应:情绪的生理反应几乎涉及所有的系统、器官和组织。这使得情绪成为医学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的概念。三、基本情绪原始情绪: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惊讶、(轻蔑)常见负性情绪:焦虑,忧郁四、情绪状态1心境(mood)是一种带有某种倾向性的、微弱而持续的基础情绪状态。2激情(excitement)是一种猛烈、短暂、爆发的情绪状态

13、。3应激(stress)是机体受到出乎意料的巨大精神或躯体压力所引起的情绪状态。五、高级社会性情感1道德感 是衡量人的行为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和道德观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美感 是事物(如人的行为和艺术作品)是否符合个人审美需要而产生的体验。3理智感 是个人对智力活动的需要和意愿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与人的求知欲望、认识事物、科学探索及真理的追求相联系。六、情绪理论 1詹姆斯-兰格理论:由环境激起的内脏活动导致情绪。强调植物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James W)和丹麦生理学家朗格(Lange C)先后提出。2坎农-巴德理论:外界刺激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丘脑,再由

14、丘脑同时向上反馈至大脑皮层,产生情绪体验;向下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坎农(Cannon WB)提出的这一理论,1934年巴德(Bard PA)扩展了坎农的丘脑情绪理论。3情绪的认知理论:强调认知过程对情绪发生的重要作用,而且这种认知评价过程也以过去的经验和情景刺激对个体的作用为依据。代表人物如阿诺德(Arnold MB)、拉扎勒斯(Lazarus RS)等。4情绪的认知生理理论:是认知、生理唤起和环境三因素说。沙赫特(Schachter S)1972年提出。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 1972年提出:情绪受环境影响、生理 唤醒和认知过程3种因素所制约,其中 认

15、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沙赫特的实验研究沙赫特和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辛 格(J.Singer)于1962年设计了一项 实验,用来证明上述三因素在情绪产 生中的作用。 实验前告诉被试,要考察一种新维生素 化合物对视敏度的影响效果。在被试同 意的前提下,为他们注射药物。 实验组被试接受的是肾上腺素。肾 上腺素使被试出现心悸、颤抖、灼 热、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反应而 处于典型的生理唤醒状态。 控制组被试接受的是生理盐水。药物注射后,实验组被分作3组。 告知组:告诉被试药物会导致心悸 、颤抖、兴奋等反应 未告知组:对被试说药物是温和的 ,不会有副作用 误告知组:告诉被试药物会导致全 身麻木、发痒和

16、头痛人为地安排两个实验情境:“欣快”情境 与“愤怒”情境。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中 有一半人进入“欣快”情境,另一半人进 入“愤怒”情境。 进入“欣快”情境的被试,看见一个人( 实验助手)在室内唱歌、跳舞、玩耍,表 现得十分快乐,并邀请被试一同玩耍。 进入“愤怒“情境的被试,看见一个人(实 验助手)正对填写着的一张调查表发怒、 咒骂、跺脚,并最后撕毁调查表;被试也 被要求填写同样的调查表,表上的题目带 有人身攻击和侮辱性,并会引起人极大的 愤怒。 实验结果: 控制组和告知组被试在室内安静地等 待并镇静地进行他们的工作,毫不理 会同伴的古怪行为。 未告知组和误告知组被试则倾向于追 随室内同伴的行为,变得欣快或愤怒 。结果分析 : 控制组被试未经受生理唤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