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那点事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05514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26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阅读那点事儿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阅读那点事儿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阅读那点事儿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阅读那点事儿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阅读那点事儿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阅读那点事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阅读那点事儿(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阅读那点事儿1、读 3、答2、审 定文体、理思路、抓情感、晓意图读:1、读标题 从标题我们可以看到:文章的中心-应该认真对待 文献综述-议论文 主要事件-又见鹭鸶冬阳童年骆驼队2、抓关键字词句3、理思路研究全文各部分或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概括全文的中 心思想第一步先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初步理解和把握作者 所写的人和事说明了什么思想观点;第二步从文章的 段落层次入手,弄清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进而 分析各部分、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文中的地 位和作用。这样就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全面而 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了。审:正确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先决条件;审题错误,一切都 错,英雄无用武之地

2、。审题的目的:理解出题人的意图,把握答题的方向。怎样强化审题意识?怎样强化审题意识?1 1、注意题干中的答题区域(比如:、注意题干中的答题区域(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联系上下文、结合 全文全文)2 2、细心揣摩题干中的答题关键词、细心揣摩题干中的答题关键词3 3、学会看到题干背后的信息、学会看到题干背后的信息 (题型、考点、答题思路(题型、考点、答题思路 )4 4、关注题目的分值、关注题目的分值(自觉将分值与得分点匹配)(自觉将分值与得分点匹配)答 :熟悉题型并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的方法与步骤 ;注意卷面整洁;近几年中高考题型分析词语(1.2、1.3、2.2、3.1) 1、解释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

3、012年:3、第三段加点词“倾听”在文中的意思(2分 )2010年:4第段中加点词“性灵“的意思是 。(2分) 解题:1、注意所解释的词语的词性2、从文本中寻找信息,字字落实一、词语的意思(一般出现在社科文)二、理解词语的含义2011年:2、第六段划线词语“年轮”的含义是(2分)“年轮”与“年轮”是不同的,引号告诉读者,这是一种特 殊用法,是比喻,所以,才会去问“含义”是什么。三、词语的指代(2012年):22第段“水萦之若玦焉”中的“之” 是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一般代词指代的内容,应把握如下几个方面:1了解代词的用法。如“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 个”“那些”是远指

4、;“某”“某类”是不定指等等。2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分析、概 括。3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合适。四、字、词语的作用(表达效果)2011年:8.简析第段中画线词“扑飞”的精妙之处。(3 分)2010年:20第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 的心理?2011年: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 ,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修饰性词语(如定语、状语等的限制作 用)、富有表现力的叠词(强化语义、增强音韵美等)、描 写传神的形容词、动词(生动刻画、以动写静等)、富有感 情色彩的词语(如褒词贬用、贬词褒用,表到特殊情感等)五、关联词、副词2

5、010年:5联系上下文,填入第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因为 B何况 C可见 D虽然2011:1联系上下文,填入第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由于 因此 B由于 才能 C因为 所以 D因为 而且2012:2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 。(2分)A通常 大多 都 B大多 通常 都C都 通常 大多 D通常 都 大多辨明句与句、段与段的关系(复句的八种关系)明确关联词所表示的句子关系结合文本分析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尚且何况是递 进,尽管还是是转折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无论除非和不 管,只有主要讲条件。解题:句子:含义、作用、表达效果、句式

6、、语言风格一、含义2010年:8第段“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 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这句话的含义是?答案:去天目山,不仅是为了看树,更是为了缅怀先烈 ,这是积久的愿望和庄重的活动。解题步骤:1、找关键的字词。 2、根据上下文理解其含义。 3、理解作者的感情以及写作用意二、句子作用:2010年:9第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3 分)答案:运用反复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阔别多年又见鹭鸶的 惊喜;从回忆到现实景色,承上启下;照应题目。2012年:7第段画线句“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 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的作用是 。(2分)答

7、案: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骆驼吃草料的样子;突出“我”观 察的仔细,表现了儿童的好奇和天真。答题方向:内容答题方向:内容+ +形式形式开头:总起(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 调等,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等)中间:过渡(承上启下,照应开头,埋下伏笔,补充交 代等)结尾:总结(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深化主旨,卒章显 志,言有尽而意无穷等)内容:手法、内容、情感、主旨这几个方面考虑!三、表达效果2010:7第段中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 。(2分) 2010年:23简析第段中“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的表 达效果。(2分)2011年:10第段画线句运用比拟的表达效果是_ 。(2分)20

8、12年:2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 果。(2分)四、句式2010年: 25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3分)“彼如嵩、华之峻崎,衡、岱之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 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这句话整散结合;先用整句突出九疑山的山峰兼有嵩、华、 衡、岱的特点,强调其峻峭与宏伟,节奏鲜明;再用散句描摹 这样的山峰很多,句式参差,富于变化。答题步骤:句式+内容+效果(句式自身)整句:节奏感、音韵美散句:句式参差,富于变化。句式:指的是整句散句、长句短句、常式句变式句。六、语言风格2012年: 10有人评论林海音的文字“细致而不柔弱”,结合这一评论,赏析第 段画线句。(3分)答案示

9、例:用两个“慢慢”修饰“走”和“嚼”的动作,两个“总会” 修饰“走到”和“吃饱”,两两呼应,写出骆驼不着急的性子,意味深 长。用词朴素,句子简短,表达恰到好处,不见柔弱。语言表达的整体特色或风格(如清新自然、新鲜活泼、朴实无华、平易 浅近、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俚俗活脱、幽默诙谐、轻松俏皮、讽刺辛 辣、简练传神、含蓄委婉、细腻生动、婉曲蕴藉、耐人寻味、雄浑豪 放、热情奔放、华美奇丽、庄重典雅、严谨绵密等,先点明语言特色, 再结合具体语句进行简要评析段落段落的概括与作用题型一、段落的概括2012年:1、概括第段大意。-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25字以内 )(2分)2010年:1概括第段的主要内容。-

10、笔墨的超越(2分)22第段交代了九疑山的 (2)概括段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在原文上瘦身,提取关键词,缩写。一种根据文意概括总结。这个方法适用于所有概括段意 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太重视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学术 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多数综述都是罗列式的,报 幕似的把相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之间存在任何 内在的关联,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与作者本人的研究有何相干。这样 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太重视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学术 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多数综述都

11、是罗列式的,报 幕似的把相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之间存在任何 内在的关联,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与作者本人的研究有何相干。这样 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国内学术界长时间都不太重视文献综述,近年来情况有好转,但大多 数是罗列式,文献之间没有内在关联,也与作者研究无关,只是“伪综述” 。 国内学术界长时间都不太重视文献综述,近年来情况有好转,但大多数 是罗列式,文献之间没有内在关联,也与作者研究无关,只是“伪综述”。 (56个字,7个标点) 国内学术界不太重视文献综述,近年有好转,但有大问题。(23个字 ,3个标点) 国内学术界不太重视文献

12、综述,近年有好转,问题仍较多。( 23个字,3个标点)方法:提取关键词 + 根据文意概括总结二、段落的作用2011年:7第段描写河边令人陶醉的风景,是为了_。(2分)2012年:4简析第段的作用。(3)第段强调学术刊物对文献综述的倡导与支持的重要性;是对核心观 点的补充,使论述更全面。1、表达作者某种感情、某种观点2、使全文观点更加辩证和客观,内容上更完整;补充说明,完整看法, 便于得出结论(社科文)3、起强调作用,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和某种观点4、结构上承上启下5、做铺垫6、照应题目;点题 7、引出全文关键词8、内容上总结上文;总结全文;呼应前文;首尾呼应9、点明主旨,明确中心,深化主题,深化

13、感情文章 :文意概括、艺术手法、艺术形象、语言风格、写 作思路、写作意图、评价思想意义、艺术价值;一、写作意图写作意图(用意、目的)分析一个句子的用意(潜台 词、画外音)、一个段落的用意(结构、内容)、全文的写 作用意(通过分析某种现象,揭示某个道理,抒发某种感情 ,达到某种讽刺、批评、针砭时弊、劝诫、警示、暗示、希 望、呼吁等目的,要与概括文章的中心区别开来)2010年:12第段中写天目山得名的原因,其意图是 。(4分)表达对遗忘先烈、淡忘历史的现象的责问与担忧,以及对理想、信 念的坚守。答题步骤:1、塑造了.的形 象。:人物的性格、品质、遭遇 身份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作者通过人物表

14、达的情感与写作意 图。二、艺术形象 :修辞手法如上的12种常见修辞格(指出所用修辞的一般特点和作用 ,分析其在特定语句中对描写、抒情或议论等方面起到的表达作用)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想象、联想、象征、抑 扬、虚实、动静、铺垫、映衬、渲染、烘托、衬托、对照等(分析各种表 现手法在写景状物、刻画形象、抒发感情、突出或暗示中心等方面的独特 作用,要求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不可架空表达)描写方法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等 ,作用有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主旨等)人物描写( 肖像、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一般描写方法,以及白描、细节描写、 正面与侧面相

15、结合的描写、反衬性描写等特殊方法,作用主要是反映人物 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文章的主旨、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等)三、写作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赏析表达方式记叙(记叙方式:顺序、插叙、倒叙、补叙)说明(说 明顺序:时间、空间、事理;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下 定义、作比较、列图表、打比方、引用法、拟人法等)议论(举例论 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即借助一定的表现手法含蓄抒情)不同文体的结构章法叙述性文章:人称运用(三种人称的作用)、 叙述线索(明线、暗线之分)结构方法(首尾呼应、过渡、铺垫、伏 笔、悬念、抑扬、详略等)说明性文章:说明顺序的安排、说明详略的 处理、说明材料的取舍等;议论性文章:议论方式(立论、驳论、立驳 结合)、论点呈现方式(开门见山、中间开花、篇末归结,水到渠成等 )、论证层次(如上说明)、论据与论点的统一(分析举例、引用的目 的)、推理方式(类比、因果、假设)四、经典篇目高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