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师课件高考作文备考分类导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001531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8教师课件高考作文备考分类导写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88教师课件高考作文备考分类导写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88教师课件高考作文备考分类导写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88教师课件高考作文备考分类导写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88教师课件高考作文备考分类导写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8教师课件高考作文备考分类导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8教师课件高考作文备考分类导写(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三章 高考作文备考分类导写高考作文备考分类导写第一节第一节 新材料作文导写新材料作文导写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二节 标题作文导写标题作文导写第三节第三节 话题作文导写话题作文导写第四节第四节 考场作文升格导练考场作文升格导练恢复高考以来,全国高考作文的命题出现过“标题作文”、“材料 作文”、“话题作文”三种基本形式。这三种命题形式,“标题作文 ”是传统形式,其他两种是在实践中一步步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这三种命题形式在测试功能上各有长短,但在“开放性”这一 点上却是逐步递增的。这种逐步递增的“开放性”,越来越有利 于考生发挥写作才能,更能催生精彩的考场作文。第二节第一

2、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一节 新材料作文导写 一、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高考新材料作文这一题型产生于2006年的全国卷、全国卷 。它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 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在体现作文命题的开放性,给予 考生更多的写作自主权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其产生的背 景是20012005年话题作文时代出现的三个值得注意的倾向 :一是套作和抄袭的作文比以前多,二是文体模糊、“四不像” 的作文比以前多,三是不重内容只重辞藻的作文比以前多。 这三个“比以前多”,有的与命题形式有关,有的与评价标准的 把握有关,有的与社会和学校的风气有关。怎样解决这些问 题呢?有人提出加大限制的主张,而2006

3、年全国卷的高考作 文题采取的是撤销话题、强化材料的做法,把话题作文中的“ 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上。“材料”与“题目”(包括 标题和话题)相比,更贴近生活的原型。让审题不是从“题目” 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也许会使试题更具开放性,更能启 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更能引起各方面 对作文内容的重视。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试题要求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提出“ 话题”,过去的话题作文以“话题”为范围,现在的作文以“材料” 为范围。没有了话题,就不存在话题与材料不一致的问题考 生就能把审题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材料上。材料既是审题的 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

4、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所以这类试题 要求一开始就提出“全面理解材料”。其实,无论是标题作文、 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理解”都是进入审题构思的首要条件 ,2006年在这一项特别加上了“全面”二字,就是强调对这个 材料所涉及的范围要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材料即范围,材 料所划出的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内容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含 意范围,无论哪种材料范围,它都将作为衡量考生作文是否 符合题意的标准。所以,试题要求特地提出“不要脱离材料内 容及其含意作文”。考生的作文在材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之内 就符合题意,在材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之外就偏离题意。 依据材料范围作文,与过去的材料作文不一样。过去的材料 作文往

5、往是要求解读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写一篇议论文。如 果没有解读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就着材料的非主要观点写一 篇议论文,也仍然算是偏离题意。全面理解材料,依据材料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范围作文,并非为了面面俱到、千篇一律,相反,试题加大 开放性,就是为了使应试作文更具多样性和个性。所以,试 题要求紧接着就提出“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考生“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根据以往 的经验,试题加大开放性常常会引来一些“取巧”甚至违规的做 法,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为了引导考生走在正确的学习 写作的道路上,试题要求还提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并且 在等级评分标准中规定:“套作

6、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 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正如上面所述, 近年来文体模糊、“四不像”的作文增多了,因此在等级评分标 准中也规定“文体不明确的要适当扣分”。 2009年全国卷、全国卷和全国课标卷的新材料作文又有 了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作文试题要求“选准角度”,同时“ 评分标准”也作了相应的修改。这是为了提升角度选择的层级 性功能。评分标准的修改集中在对“基础等级”“题意”项的说明 上。在判断作文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时,增 加了“主要看选择角度”的要求,这就突出了材料角度选择在审 题中的重要性,也突出了材料角度选择的层级性。修改后,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材料选择

7、的角度粗分为四个层级,其中“中心角度”、“重要角度 ”并列为“属于符合题意”,“沾边角度”的套作在“第三等级以下评 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次要角度”的判断和给分留给评卷场掌 握。 经过几年的实验,这种题型显现出以下特性: 1材料内容的具体性。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常见的是生活事实 、寓言故事、文辞摘用、图表音像四种,这些材料的具体形象 ,容易引发考生的联想和想象。 2材料内容的贴近性。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尤其是生活事实材 料,最容易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引导考生的写作 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 3材料内容的丰富性。具体材料的内容总比抽象标题的内容 丰富。材料内容的丰富性蕴藏着含意的多解

8、性,进而导致考生 写作思维的多元性。 4材料角度的多样性和层级性。材料的丰富性产生含意的多 解性,也就必然导致作文角度的多样性。新材料作文角度的多 样性本是个优点,但过去有些地方过于强调各种角度的一视同 仁,忽略了角度选择有优有劣的层级性,导致作文评分区分度 降低。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二、新材料作文的一般写法 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不同之处,在于话题作文可以漠视 材料,甚至完全撇开材料只就话题作文,但新材料作文必须 回应材料。所以,新材料作文的一般写法是:贴紧材料写起 ,联系实际写开。当然,这只是一般性的原则,具体文章会 有具体的个性化写法,不必强求千篇一律。 要写好新材料作文,必须抓好应

9、试作文写作过程的各项基本 功。 首先,要让考生知道基本的写作过程,这有利于他们更有把 握地作文。考生在考场上完成一篇应试作文,一般的写作过 程是:审题构思表达修改。考生知道这个写作过程的 好处,首先是有把握地写作。不少考生对自己完成一篇应试 作文的操作过程糊里糊涂,每次作文都好像在碰运气,心里 没底。因此,考生有时是第一步和第二步并着走,边审题边 构思,一心二用,导致审题有误,构思紊乱;有时则是第二 步与第三步并着走,边写边想,导致思路飘忽,若即若离; 有时则第一、二、三步并着走,拿起笔就乱写一气;有时不 知不觉分了四步走,走对了却无知觉。所以,大部分考生认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为,作文发挥

10、无定数,最没把握是作文。这种无把握的作文 心态往往导致作文应试信心不足。 其次,最好让考生明白怎样才能写出高分的应试作文。考场 上的高分作文,不是碰运气“碰”到的,而是靠扎扎实实的基本 功写出来的。考生想在考场上写出高分作文,就得有四项基 本功:审题对题意的理解能全面准确,构思对题意 的转换能准确自然,表达对题意的把握能始终清晰,修 改对题意的表达能反复推敲。 1审题训练。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题意的理解能全面 准确。 分析考生对题意理解不能全面准确的原因,主要不是阅读理 解的智力水平不够,而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一是读材料的 时间太短,怕作文时间不够,所以一目十行,用不到一分钟 的时间审题,粗枝

11、大叶的结果可想而知;二是读材料时心猿 意马,注意力不在理解材料上,而在关注背好的材料和文章 怎样与题意套联,结果被先入为主的心理暗示左右,理解歪 了还自认为“正确”;三是一边读材料一边就急于构思自己的应 试文章,一心二用,导致读错材料。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所以,审题的训练,首先是自觉排除非智力因素干扰的训练 ,是养成良好的阅读材料的习惯的训练。所谓良好的阅读材 料的习惯,是指冷静、客观、全面地理解材料。冷静是指控 制好阅读的心情,别着急,要沉得住气,静心地花五分钟反 复琢磨材料。所谓客观,就是尽量排除“先入为主”的干扰,尽 可能地对材料进行客观理解。所谓全面,是就材料的整体意 思去把握材料

12、,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先全面理解,然 后才选择角度。 另外,审题训练,还要注意培养考生找提示语的能力。材料 中的提示语,有些是明示,如“阅读下面提示”,另一类是 暗示,如2009年全国卷的材料,没有提示语言,但寓言中 对主题作了多方面提示。抓住题干中的提示语,对准确理解 材料很有帮助。 2构思训练。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题意的转换能准确 自然。 构思的训练,首先是培养构思的习惯。高考作文一般不能写 草稿,这种一落笔就是定稿的文章,更需要想好了再写,要 把边写边想的坏习惯改掉。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构思的任务是,把题意转换成一篇切题的应试文。这“转换”是 构思的基本功。依据题意,考生在“转换

13、”时,要想出合适的题 材和切题的“思想”。文章主要“写什么”,这是“中心”,这“中心” 想表达“什么意图”,这是“思想”。考生动笔前必须想清楚全文 的“中心”和“思想”,然后把这个中心思想句写下来。只是大概 地想想是不行的,因为这时的想法还模糊不清。写中心思想 句的过程,就是逼迫思路成熟的过程。把中心思想句写出来 了,说明构思定型了,写起来思路就不飘忽了,可把握了。 中心思想句写出来以后,还得反复推敲:“中心”切题了吗?“ 思想”切题了吗?对“中心”和“思想”都有切题的把握了,还需要 对文章的布局作个大概的谋划,怎么开头,中间分几段,详 略在何处,都需要考虑。这样,构思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具有

14、构思的能力,那每次“转换”就能切题,这构思的基本功, 就是考生高考作文得高分的法宝。 3表达训练。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题意的把握能始终 清晰。 表达阶段的任务是将构思定型的中心思想通过文字外化为一 篇应试文章。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表达训练主要是掌握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写作方法。可分别训练 记叙文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基本方法,抒情文围绕“思想”写“中心” 的基本方法,议论文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基本方法。让应试文字 字句句都得分,避免离题的“垃圾”文字出现在文章里,高考作文就 能得高分了。 具有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基本功后,还可以进一步训练突出中心 思想的各种艺术手法,如语言的

15、艺术、修辞的艺术、过渡照应的 艺术、画龙点睛的艺术,等等。 4修改训练。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题意的表达能反复推敲 。 考生平时要养成修改的习惯,要有修改的能力。如果平时修改的 能力强,文章水平自然高,那么高考作文虽不经修改,也能写出 不是毛坯的文章来。 以上分述了高考作文四项基本功的训练。建议训练先分四个单项 进行,然后再进行全文整体训练。有分有合,可能更为奏效。考 生通过单项训练,把每一步骤的基本功都练扎实了,就能更清晰 地掌握写好高考作文的步骤和方法,那写起来一步一步走得更稳 当。同时,考生通过分合训练,知道自己影响得分的写作问题在 哪,能自主地针对个人问题进行个性化的强化训练,这就更奏效

16、 了。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 标题作文导写 一、标题作文的命题形式 标题作文,即传统上所说的“命题作文”。按照章熊先生(教育 部考试中心19871997年高考语文科的命题负责人)的话来 说,“命题作文”这一概念并不准确,因为语言科的写作测试 ,由于要防止宿构,总是要有题目的。出题目就是命题作文 ,因此各种样式的作文题应该说都是“命题作文”。习惯的理 解则是单指提供文章标题,让考生根据标题思考这种试题样 式。 高考标题作文按其命题形式来分,有以下几种: 1纯标题作文。如: 2010年北京卷: 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9年高考湖南卷: 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 文。 2009年高考四川卷: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请以“熟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2007年高考安徽卷: 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