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临海性和发展区域主义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理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96831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候临海性和发展区域主义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气候临海性和发展区域主义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气候临海性和发展区域主义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气候临海性和发展区域主义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气候临海性和发展区域主义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候临海性和发展区域主义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候临海性和发展区域主义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理论(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讲1、气候、临海性和发展 2、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理论 3、新区域主义气候、临海性和发展地理环境决定论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指出:地理环境 对一个民族的性格、风俗、道德、精神面貌、法律及其政治 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他指出:土地贫瘠,使人勤奋、俭朴、 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肥沃使人因生活宽裕而 柔弱、怠惰、贪生怕死,而少于进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 气候对人类社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非洲骚动的大陆热带气候欧洲平和的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亚洲矛盾的大陆(多变的大陆)季风气候Company Logo全球气候分布情形v(柯本盖格波尔分类法)Company Logo变量之二:人口v变量之一:人

2、口将1994年的人口数据置入托布勒等人所设 计的5*5的格网中,获得每平方公里的全球 人口密度的分布图,如上Company Logo北美有两条航运水道 把这个大洲的广阔内 陆和海洋联系起来非洲并没有 江海联运河 流由海洋伸 向大洲的内 部v变量之二:100公里以内的陆地Company Logov由此图可看出影响人均GDP的主要因素是气候与距海 岸线的距离。热带地区几乎都是贫穷的,而沿海地区 通常比内陆地区收入来得高Company Logo人口与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布v 用GIS人口数据、人均GDP和气候带,计算了经济活动和 全球人口在气候带和临海地区的分布。气候区陆地面积(%) 近海区离海区合计

3、热带5.514.419.9 非温带9.051.860.8 温带8.430.939.2 总计Company Logo分气候带的人口、人口密度气候 区人口比例(%)近海 区离海 区合 计 热带 21.8 18.5 40. 3 非温 带27.1 38.0 65. 1 温带 22.8 12.1 34. 9 总计 49.9 50.1气候 区人口相对密度(与世 界平均值之比)近海 区离海 区合计热带3.951.292.02非温 带3.010.731.07温带2.720.390.89总计Company Logo分气候带的GDP、人均GDP气候 区GDP比例(%)近海 区离海 区合计热带 10.5 6.917

4、.4非温 带14.7 18.132.8温带 52.9 14.367.2总计 67.6 32.4气候 区人均GDP近海 区离海 区合计热带0.480.370.43非温 带0.540.480.50温带2.321.181.94总计Company Logov温带气候带的收入密度气候和临海性的关键地理特征 气候和临海性是经济能否发展的两大关键 地理特征。 以下的共识或结论: 1、温带气候带和距航运水道100公里以内的区域,是世界 超过50%经济产出的来源地,但只占世界有人居住陆地的 8% 2、近海气候带GDP密度是离海区的10倍 3、近海温带区的经济密度平均是离海非温带区的18倍地缘政治、地缘经济 与重

5、振世界地理世界银行在2009年度世界发展报告中 以“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掠影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是塑造世界经济 地理和重新制定政策框架的重要依据2009报告:解读重塑世界经济地理 该报告利用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事实 证明了:不平衡的经济增长和和谐性 发展可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高密度、短距离和低分割仍将是经济成功发展的基本条件40亿人口中约有16亿生活在黑暗中 ! 蜡烛、煤油灯为主要照明光源16 经济密度为何靠近东京会带来收益?日本每平方公里的经济产出 经济距离为何美国人必须流动美国每平方公里的经济产出 经济分割阻碍非洲进步的因素 在西欧不起作用边界 对商 品、 资本 、人 口和 观念 流动 的限

6、 制市场如何看待世界?一国在图中的大小与其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相对应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 塑造下的国际关系新格局重振世界经济地理研究的迫切性 服务于国家地缘政治安全的需要 服务于国家地缘经济安全的需要 增进各国了解、交流、及维护国际正义的需要 加强对青少年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的需要什么是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是研究地理环境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揭示地理要素与人类社会政治现象、政治行为之间关系的科学。 通常指由国家间、民族间因区位和历史地理因素而结盟、对抗以及扩张、争夺战略要地的战略思想和行为,其目的是为了谋取领土、支配权力及控制权力而斗争。地缘政治提出渊源 地缘政治学最早是由瑞典政治学家道夫契

7、伦于上世纪初提出的,并同拉采尔所创立的“政治地理学”中的“国际空间”、“国际秩序”和“国际权力”等学说, 以及豪斯霍弗的“国家有机体” 和“生存空间学说”、麦金德的“心脏地带中枢地位”学说一起,成为德国扩张主义辩解的理论基础。地缘政治影响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时代的地缘政 治思想支配了当时世界上一系列重大的政 治和军事斗争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世界各国及国家集团间的政治、军事关系有所淡化,但地缘政治与国家发展关系仍非常密切,国家最高决策标准由政治法则逐 步过渡到政治原则与经济原则的结合。什么是地缘经济 地缘经济是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下,导致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围绕着商品市场、原料供应、

8、资金流向的斗争而形成的结盟与对抗,本质上是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由于利益冲突而形成的。 地缘政治状况的变化,往往通过地缘经济和国家安全影响到国家高层决策。按照地缘政治的观点 ,密切的地缘经济是政治上的“稳定装置”。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下的 国际关系新格局世界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多极化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变单极世界和“单边主义”的政治经济格局为当 前已形成了美国、欧盟、东亚三足鼎立的世界经 济格局(其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84%,制造业出 口总额占全球的80%); “金砖国家”(brics)的中国、俄罗斯、印度、 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 从G8发展到G20。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下的 国际关系新

9、格局竞争与合作正在成为当今世界地缘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据英国经济学杂志公布的的数字,目前世界上有109个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组织,其中最著名的有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10+3、海湾合作委员会和非洲联盟组织等。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下的 国际关系新格局全球主要大国的战略重点纷纷转向亚洲 美国从“9.11”事件以后,全球经济战略重点从 欧洲转向亚洲; 欧盟从推动贸易出发,将战略重点从美洲转移到 亚洲;日本出于地缘经济战略考虑,将投资和出 口市场重点转向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俄罗斯也在推行“新亚洲外交”,力图扩大在亚 洲地区的影响。 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下的 国际关系新格局中国的和平

10、崛起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9.11后,中国抓住机遇发展了十年,而美国被反恐战争拖累了十年。 未来欧洲、美国用何种方式解决债务问题,值得关注!地缘政治经济风貌 地缘政治在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在各个时期, 皆呈现不同的特色与风貌。 在新的世纪,地缘政治正面临重新调整的关键时 刻。首先,经济已取代以往军事议题,成为衡量 一国国际影响力的主要指标。其次,资源的主控 权成为新世纪各国未来是否具备成为大国的关键 因素。最后,科技的发展,已使得地缘政治的视 角由以往陆、海、空三维空间,转为以陆、海、 空、电、天五维空间发展,更增添了地缘政治的 多变性。世

11、界经济地理的新变化,迫切需 求我们重振世界地理研究世界地理研究已经是我们今天急功 近利、浮躁之风盛行的牺牲品。战略资源的争夺 战略资源包括能源资源、基础矿产资源(铁矿及铝、铜、铅、锌、镍、锡等10种主要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核原料)、水资源(尤其对水资源短缺的干旱地区,如中亚、西亚及中部非洲等地)。围绕着资源的勘探、开采、加工、运输外国资本展开的激烈竞争,以及垄断与反垄断斗争。战略要地的争夺 战略要地主要包括海洋中的岛屿、海峡、海湾与港口的争夺。 据统计,全世界有54个主要通航海峡,其中最重要的具有国际意义的只有20多个。 海峡作为航运的咽喉,牵一发而动全局。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政治经济 中国与中

12、亚地区各国的地缘经济:近年来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与能 源地缘经济,中国加强了与中亚各国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关系。但是随着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影 响力的减弱,美国及北约乘虚而入,特别是美国利用反恐幌子,在哈、吉、塔三国相继建立了空军 基地,并力图通过“橙色革命”对我国形成了新的包围圈。 中印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印度支持达赖叛国分裂集团,1962年 中印边境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中印经济上既有同质竞争(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源 ),也有互补性(IT产业软件业等)。长期以来印度具有大国情节,并视中国为竞 争对手,近年发展速度较快,又拥有“准核武器”,并同美国联系紧密,因此对印度 的研究不能放松。 中日地缘政治

13、与地缘经济:“政冷经热” 中俄与中蒙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 中国与东盟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我们从1950年代的两大阵营到1960-1970年代后 的四面受敌 。从1980年代以来“冷战”的结束,影 响了国际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逐步让位于经济斗争-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至于一直 延续至今天的我们: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以及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重要环节。思考:今天的“中国模式”在哪? 我们的长处、特色在哪? 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海洋地理研究 中国有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沿海还有6500个大 小岛屿,其岸线长达1.4万公里。海洋作为“蓝色 的宝

14、库”,是21世纪及未来能源及多种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和部分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据统计,世界海洋水产品的潜在产量为2亿吨,目前年捕捞量仅8000多万吨; 世界海洋石油储量估计1350亿吨,天然气140万亿立方米,超过陆上油气资源 储量;世界深海金属矿产储量达3万亿吨,仅太平洋就有1.7万亿吨;世界海 洋潮汐能、波能、海水热能、海流等等理论储藏量达1500多亿千瓦,其中可 供利用的约70多亿千瓦,相当于世界发电能力的几十倍。围绕海洋资源的开 发,各国的争夺将更加“白热化”。北半球“北极之争”会愈演愈烈未来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因素 未来影响地缘政治的新元素有三,分 别为: 经济的一体化 资源的争夺 高科

15、科技的发展 上述这三个面向将在未来赋予地缘政治一 个全新的面貌及视角。更多见:沃勒斯坦的东亚地缘 政治观以及: http:/www2.binghamton.edu/fbc/commentarie s/chinese-simplified.html 戴旭的演讲视频http:/www2.binghamton.edu/fbc/comme ntaries/chinese-simplified.htmlhttp:/ 2.asp?sortid=416新区域主义 这种小国对大国做出的单方面让步 现象被称之为新区域主义(New Regionalism)当前学界普遍认为,区域主义是管理世界秩序的一种途径区域这个术语的含义是一个具有具体位置的地区,在某种方式上与其他地区有差别,并限于这个差别所延伸的范围之内。区域主义重要性 区域主义是对全球化的一种现实性回应,也是对国 家民族主义需求的一种重要的延伸,因而它可以 在国家民族主义与全球主义之间架起一座互通 的桥梁。 “区域的影响经常扮演调解国家和全球影响”,所以 “它既不太热,也不太冷,而是正好合适”。 更重要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