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min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75254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1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min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min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min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min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min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min》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min(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 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 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 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 景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 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 (一)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 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 (想象联想)与实写。1.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 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 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 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 蜀道难一文中,先使用各种手法正面 渲染蜀道险峻 ,而后通过人的感受侧面烘 托其高和险。如

2、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 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 ,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 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 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1、实写:2、虚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 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1、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3、回忆:已逝之景之境 4、联想:由此及彼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实相济)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 羌

3、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 消融。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 清辉。在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 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 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 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把色和 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 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 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赏析诗虚实结合的作用 虚实相生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 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了广

4、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了人们的审美 趣味。(二)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 比喻 对比 夸张 比拟 借代 双关 反问 设问互文等。例: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 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 满回塘”。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 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 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 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三)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 虑:衬托 对比 渲染 烘托 铺陈 白 描 列锦。白描,即抓住描写对象, 用准确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 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 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 (声响)等,

5、以表现作者对事 物的感受。白描绝 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反衬绝 句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拟人春 日 秦 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有人认为“含”“卧”二字最有表现力,请说说它们的 表达效果。答案参考:含”“卧”二字,不仅刻画了芍药、蔷薇经雨后的娇弱状 态,传出了他们的愁绪,就连诗人的惜花之情,也都包孕其中了 。对比 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列锦(意象叠加) 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地排列在 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 氛

6、,创造意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 三句由九个名词分别排列为三组,每组都 是一个特写镜头,浓重地渲染出一幅凄凉 萧瑟的气象。(四)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 动。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 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 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第二联,“明月松间照,”是静景;而“清 泉石上流”,是动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 用“竹喧”烘托山静,用“莲动”衬托水幽,“喧 ”“幽”互衬,具艺术感染力。 (五)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 、层 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 仰视平 视与俯

7、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 低结合。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 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 得更完美的感受。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六)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 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 、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如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 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 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就从听 觉和视觉上渲染了一种惊险的气氛, 烘托了蜀道的难与险。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七)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 景来考虑: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 结合(点面结合)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

8、孤 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 物周围的联系物、背景,点面结 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 满,更有特色。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 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 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 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 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 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衬托出人物坚忍不 拔、卓然而立的品格。(八)从分析景物的构图角度来 考虑: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 绘形、绘声、绘色、明暗对比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有形、声、色)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 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绘成一 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 ,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明暗对比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