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报告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7874276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上海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1年上海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1年上海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1年上海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1年上海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上海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上海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报告(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服务业发展报告 第二章 商 贸 服 务 业一、 零售业发展态势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上海零售业勇于突破,坚持发展,实现了平稳增长。全年零售市场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 亿元,比上年增长了 。在新一轮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的推动下,零售企业积极转变经营模式,创新商业业态,优化网点布局,为年上海零售业的平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大型综合超市年,上海大型综合超市实现销售额 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上海市内零售额为 亿元,比上年增长 。截至年末,全市共有大型综合超市门店家,比上年末增长 。年,全市新开大型综合超市门店家,关闭门店家。新开门店主要有沃尔玛家,卜蜂莲花、乐购和世纪联华各家

2、,欧尚和大润发各家等。年大型综合超市发展主要呈现四大特点:积极布局电子商务沃尔玛、家乐福、卜蜂莲花及乐购等大型综合超市纷纷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投入,把电商平台作为对实体店的一种补充。如沃尔玛通过推出“山姆会员网上商店”,控股专业购物网站号店,并在上海设立电子商务中国区总部,迅速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目前大型综合超市“触网”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投资自建网上商城,如家乐福;二是投资收购现有网上商城,如沃尔玛;三是合作模式,如麦德龙、乐购等,在淘宝天猫商城开设旗舰店。外资企业领先优势明显在上海市场,无论销售规模还是网点规模,外资大型综合超市较内资都保持着领数据来源:上海连锁经营协会第二章 商 贸 服 务 业

3、 先优势。年,外资大型综合超市零售额占同业态零售额的 ,年末网点数占同业态的 。年,外资大型综合超市加速扩张,而内资企业网点则增长乏力。差异发展谋求转型突破由于同质化竞争激烈,面对价格战和利润趋薄,大型综合超市积极寻求多种手段,谋求差异化发展。一是探索服务多元化,如农工商、世纪联华等家大型综合超市都建立了“临近保质期食品”专柜;欧尚设立了自助付款机试点“自助结账”服务等。二是探索经营时尚化及品质高端化,如世纪联华体育场店成功转型为“优品生活馆”,改善了购物环境及单店综合竞争力,引进了世界品牌专卖店,凸显了其“大卖场品牌百货”的经营特色,现场配制、现场加工的生鲜商品成为该店一大亮点。并购整合成为

4、大型优势企业扩张主要手段随着大型综合超市业态竞争加剧,通过收购、兼并进行连锁扩张,快速扩大经营规模,成为企业最常采用的竞争策略。年,沃尔玛完成对好又多的收购,欧尚、大润发合并上市,联华并购了华联吉买盛。与自营开店相比,通过收购、兼并进行扩张有许多优点,如可以快速占据核心地段物业,快速高效垄断核心资源等。(二)超市年,上海标准超市实现销售额 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上海市内零售额为 亿元,比上年增长 。年末,全市共有标准超市门店 家,比上年末减少 。年超市发展主要呈现两大特点:不断探索服务创新年,家得利超市携手海航上海天天快递有限公司共同探索超市与快递跨行业合作新模式,在全市余家直营门店推出“百

5、姓包裹”快递便民服务,服务范围涉及市区及华东地区。联华超市携手中国联通、银联电子支付等企业合作建立了中国首个“车载购物平台”,依托超市终端的实体资源,通过在线技术、智能远程控制和电子支付等手段,实现了在汽车内完成超市购物的全过程,丰富了消费体验,满足了驾车族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加快业态创新与转型步伐当前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等特点,推动了超市加快业态创新与转型的步数据来源:上海连锁经营协会上海服务业发展报告 伐。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集中了大量对生活品质有更高要求的消费群体,特别适合发展以经营有机食品、优质生鲜食品、进口食品等为主的精品超市。年,华润万家旗下在浦东开出首家门店,城市超市在长宁

6、区开出旗舰店,、都公布了未来 年内在上海加快扩张的计划。此外,年联华超市与日本集团等合资成立药妆公司,旨在利用现有标超的网点资源实施转型,拓展 药妆店业态。(三)便利店年,上海便利店实现销售额 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上海市内 零售额为 亿元,比上年增长 。年末,全市共有便利店门店 家,比上年末增长 。年便利店发展主要呈现三大特点:外资企业加速网点扩张 本土便利店在网点数量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联华的快客、农工商的好德、可的,与良友、正广和等国资背景的便利店在便利店业态兴起时的第一轮网点布局中占据优势。但近年来因网点租约到期、商铺租金上涨等原因,大量本土便利店网点置换为、全家、罗森等外资便利店。

7、年,全家上海网点新增家;新增家,并计划在年开放加盟模式,全面发展社区店。持续拓宽服务领域 服务作为便利店的核心价值链环节,已经得到国内业界的普遍认同。年,上海便利店创新了各种服务,如保险服务、票务服务、速递服务等。全家通过引入自助多功能终端设备,提供手机充值、付账单、兑积分、寻餐厅等便民服务;好德、可的与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合作,代销包括旅游意外险和交通意外险等五款激活卡保险产品。在商务部鼓励社区便利店借助电子商务拓展服务领域的推动下,社区便利店将加快信息化建设,便利店也计划在年发展线上业务。探索业态细分和创新年,上海良友集团开出第一家“粮油平价店”,通过引厂进店,免收“进 场费”、“上架费”等

8、通路费用,将中间渠道利润直接让利于民,多种粮油产品价格低于市场零售价。此外,罗森计划逐步引进在日本市场大获成功的动漫主题便利店。数据来源:上海连锁经营协会第二章 商 贸 服 务 业(四)百货店 根据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市余家重点百货店的销售数据监测显示,年百货店零售额达到 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排名前位的百货店零售额达到 亿元,比上年增长 。年百货店发展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郊区百货持续高速发展随着郊区新城建设加快,郊区百货迎来高速发展期。余家重点百货店中,年零售额增幅前名的有家位于郊区,这家百货店增幅最低为 ,最高达 ,均远高于百货店平均增幅。金银珠宝及电子产品成为热销商品年,由于黄金价格不

9、断走高,金银珠宝商品持续热销。重点百货店中金银珠宝类商品占零售额的比重达 ,比上年提高 个百分点。由于产品更新换代加速,通信类产品零售额快速增长,比上年增长 ,零售额占比也比上年提高了个百分点。营销活动推陈出新一方面节日营销形成新热点。多家大中型百货店在“双十一”举办了各类促销活动,大幅拉动了月份销售。另一方面微博新媒体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百货店开通微博,有针对性地推广商场最新折扣和互动活动,通过微博让商场促销信息更具即时性,拉近了商场和消费者的距离。截至年末,久光百货粉丝超过万,第一八佰伴微博粉丝超万人。 表 年上海市百货店(单体)零售额前强 排 名企 业 名 称年零售额(亿元)上海第一

10、八佰伴 上海新世界城 上海久光百货 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 东方商厦旗舰店 汇金百货徐汇店 上海置地广场商厦 数据来源: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上海服务业发展报告 (续 表) 排 名企 业 名 称年零售额(亿元)太平洋百货徐汇店 东方商厦南京东路店 永安百货 东方商厦中环店 上海虹桥友谊商城 上海六百 太平洋百货淮海店 东方商厦杨浦店 东方商厦奉贤店 上海黄金广场 东方商厦青浦店 太平洋百货不夜城店 东方商厦嘉定店 合 计 (五)购物中心年,上海购物中心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据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显 示,年全市家重点购物中心共计实现零售额 亿元,比上年增长 。 全年新开业购物中心超过家,商业面积超过万

11、平方米。年上海购 物中心发展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郊区购物中心成增长点 截至年末,百联集团已在青浦、奉贤、金山开设大型购物中心,构筑起郊 区购物中心战略布局。万达集团继成功运营了周浦购物中心后,年新开了江桥 购物中心。开发商愈加倾向自持物业 随着购物中心销售快速增长,开发商为获取长期回报,正从单纯开发主体向开发 兼经营主体转变,自持物业成为品牌开发商的主流选择,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开发由数据来源: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第二章 商 贸 服 务 业 出售模式向租售结合乃至完全持有的模式过渡。许多开发商还与专业购物中心运营商结成战略联盟,共同从事开发与经营,如龙之梦与凯德置地等。“快时尚”品牌在购物中心扩张活

12、跃年,优衣库、和等“快时尚”品牌零售商在上海开设了余家门店,其中大部分开设在购物中心内。“快时尚”品牌的入驻,吸引了更多年轻、时尚的消费群体,明显增加了购物中心的客流量。(六)专业专卖店年,上海连锁专业专卖店实现销售额 亿元,其中上海市内零售额为 亿元。年专业专卖店发展主要呈现三大特点:家电专业店竞争加剧年,随着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到期退出,上海家电专业店销售有所下降。因年销售基数较高,年家电专业店实现市内零售额 亿元,比上年下跌。年,上海家电专业店竞争趋向白热化。百思买退出上海市场的同时,万得城大举扩张;国美、苏宁等家电零售商加大力度拓展网上业务,布局电子商务。医药专业店加速转型升级年,上海医药

13、专业店实现市内零售额 亿元,比上年增长 。医药零售企业纷纷转型,谋求突破。复美大药房旗下家药店转型为现代健康生活店,更突出了专业、健康和便利性,不仅出售药品,还出售保健器械、保健食品、个人护理和美妆商品及日常家居便利商品。第一医药不断加速门店转型,增开药妆店。截至年末,第一医药旗下共有五家“健康加芬”药妆店,经营范围包括药品、器械、食品、化妆品及日用品。在商品陈列上,除了国外化妆品品牌专柜外,还特地设了“美妆工具”、“染发和护发”、“身体护理”、“洗发和护发”等专区。书报专业店进一步转型年,上海书报专业店实现市内零售额 亿元,比上年增长 。在网络书店及电子书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实体连锁书店业态一面发展电子商务,一面加快经营方式创新。如新华书店开设网上书店,经营品类以图书为主,同时向百货类商品延伸;大众书局新开设的小时“通宵书店”,在经营模式上推出会员制、咖啡吧、文化讲座及沙龙等服务,特设“选书师”,为读者提供专业建议,制定阅读计划,丰富消费体验感。数据来源:上海连锁经营协会上海服务业发展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