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74904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X 页数:14 大小:51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复习(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正始之音:“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上所说的正 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时期的文学。当时统治阶 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道德虚伪现象,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正 始文人面对远为严酷的现实,很自然地发展了建安文学中表现“忧生之嗟”的 一面,集中抒发了个人在外部力量强大压迫下的悲哀。换言之,建安文学中占 主导地位,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正始文学中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只有阮籍、嵇 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 就较大。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2.左思风力:左思志高才雄,胸怀旷

2、迈,富有反抗精神。咏史8首是他的代 表作,借古人古事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在门阀制度压抑下怀才不遇的愤慨,名 为咏史,实乃抒怀。多反抗不平之音。借古讽今,恰当深刻,笔力矫健,气势 充沛。这种艺术特色被钟嵘称为“左思风力” 3、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又称新体诗。这种 诗把音律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 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 响。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 间的过度阶段,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范云、江淹以及 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代的阴铿。4.谢灵运 :东晋谢家,才华横溢,学识广博,是诗人、史家,精

3、 于佛理,深通音律,为元嘉三大家之一。有谢康乐集。思想 上受老庄哲学和佛学思想影响大。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起了巨 大贡献的诗人。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是鲜丽,清新,自然,他的 诗开启了南朝一代的新诗风,实现了诗歌艺术由魏晋的古朴向南 朝追求声色的转变。登池上楼是其代表作 5.鲍照(约412466)字明远,东海人(今江苏涟水) 。出身寒微,曾官临 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诗文俱佳,七言乐府尤受后世推重。有 鲍参军集十卷传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成就最高的还 是诗歌。诗题材多样,有边塞诗,有描写游子、思妇、弃妇的诗,而以拟行 路难18首为其代表。这组诗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

4、发寒门志士备遭 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 抗争精神(较左思的诗,不但有不满,更有抗争)。4、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及其门下共同编纂,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 名。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轶事和玄虚 清谈。,对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虽有消极因素,但批判黑暗 ,讽刺奢淫,赞扬智慧,表彰善良,亦复不少。语言精炼,韵味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颇 有影响。 二、论述题玄言诗:专门阐述老庄哲理的诗歌。真正宣扬道家思想、枯淡寡味的玄言 诗始于西晋。东晋时,文学成为玄学的牺牲品,那些专述老庄哲理的诗,已

5、完全失去文学的趣味,几乎不成其为诗了。但是,玄言诗却成了我国山水诗 的萌芽。田园诗:东晋出现了一位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陶渊明。魏晋以来的诗歌创作至此达到一个高峰。论述论述论述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亦即“建安风骨”。所谓“建安风骨”, 即建安文学(“三曹”、“七子”的诗歌创作)所表现出来的精 神、风格、气骨。其内涵是: 1、政治理想的高扬。造成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 色。 2、人生短暂的哀叹。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态度(见教材41页)。 3、强烈的个性表现。曹操的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诗便娟 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 ,体被文质”(钟嵘诗品)。

6、4、浓郁的悲剧色彩。以曹植诗最有代表性。 这些时代特征也正构成了“建安风骨”美学范畴的内涵。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陶渊明的思想 (一)坚守“固穷”的思想 不失气节和人格 “固穷”是以儒家所倡导的个人品德和节操为思想基石的。 二)崇尚“自然”的思想 道德修养上的“抱朴含真” /生活道路上的“归园田居” /生死观念上的“纵浪大 化 陶渊明的思想,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 “自然”哲学。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以辞彭泽令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尚积极谋仕,但也向往隐逸生活,追求精神自由。 后期走向归隐 陶渊明的反复出仕和反

7、复归隐,其思想根源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 种特殊的“自然”哲学。 后代文人越是在受到社会的压迫而难以反抗时,就越容易想到陶渊明,用他的人生观 来化解而不是冲破社会的压迫。这样,既满足了精神上、道德上的自我安慰,也避免 了在冲突中容易遭到的危险。 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 酒与菊的象征。田园诗(一)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抒写闲适自得的心境。 (二)热爱农业劳动,强调劳动意义。 (三)歌咏闲居生活的乐趣,表现与人交往的情谊 (四)反映诗人生活的贫困,揭示农村凋敝的惨象 (五)建构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蓝图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1.创造了安静悠闲的田园境界。田园也不再是

8、贫穷饥饿、劳累痛苦的所在,而 是令人神往的乐园。 2.形成了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所表现的静穆平淡的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以及他处于这种环境中恬静 自然的心情决定的。 质朴无华的语言和不事雕饰的白描手法。 3、情、景、事、理浑融一体,意境高远。 善于情感倾注在景物描的写上。/不求形似,而是着意于神貌的点染。 通过平凡的事物与通俗的语言表现自己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言有尽 而意无穷。4、平淡自然中的语言锤炼 5、风格多样。陶渊明的咏怀诗与咏史诗明显继承了阮籍、左思诗歌的传统,又有陶氏自己的特点, 多围绕仕与隐的矛盾,表现他与世俗的隔阂和对恬淡生活的安然;当然也有忧愤激越 时。行役诗悲叹行役

9、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反复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 赠答诗倾诉对友人真挚敦厚感情 哲理诗简述陶渊明的思想及人生境界 一少年的陶渊明,好学不拘。一方面“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一方面“学不 称师,文取皆达。” 二陶渊明达到了一种物我一、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他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 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没有用语言赞美自然,而自然的美 去从心里流露出来。面对人生的苦患,以老庄的无为的玄学人生观去对待,还靠儒家 的思想力量。陶渊明摆脱了人间世俗的烦恼,在精神上真正到达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由此而创造了格高千古的优秀诗篇。三曹诗歌比较曹操,曹植,曹丕是建安时期优秀的诗人

10、。 曹操是一代枭雄,诗歌苍凉悲壮,霸气淋漓,很有王者之风。 他的诗歌大都是缘事而发,描写现实,关注百姓疾苦,比如蒿里行,抒 写自己的人生抱负和雄心壮志,比如短歌行。曹丕的诗歌婉约细丽,着重抒发个人情感,文辞纤细,多写游子思妇题材, 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与曹操的风格很不相同,燕歌行是他的一个代 表作,写得哀婉动人。 曹丕的诗歌多文士气,公子气。曹植是建安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他才高八斗,文辞富丽,诗歌风格兼具父兄 之所长,有悲壮激愤之作,也有婉约秀丽之词,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 ,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运用比兴、象征的手法,曲折地反映内心的不 平与哀怨。;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

11、丽而自然,韵律、色 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结构大多颇为精致,很少平铺直叙。风格“骨气奇 高,词采华茂”。 前期一是反映战争和动乱二是抒发理想和抱负,呈现出一种豪迈气概,洋溢 着乐观和浪漫的情调。富于进取精神和自负自信的少年意气。 后期一是抒写自己与朋友惨遭迫害的愤懑的诗篇,二是以思妇、弃妇寄托身 世,表白心迹三是述志诗,四是游仙诗。 曹植的赋也极具文学价值,比如洛神赋就是流传千古的名作。 阮籍咏怀诗的主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其内容一是抒写孤苦寂寞和忧生惧祸之情;二是讽刺时政,揭露社会丑恶腐 败;三是表现饮酒、求仙生活。 艺术特色一是长于抒情,二是工于比兴;三是精于用典;四是善于曲笔。具 体手法一

12、是将象征手法与寓意的不确定性结合起来,再加上典故的多义性, 使诗作寓意深邃难明;二是用多种比兴构成完整的意境,使寓意藏而不露。 风格深隐含蓄,所谓“阮旨遥深”、“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1)、阮籍的咏怀诗体现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即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 锐的人生悲哀。 2、阮籍的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它摆脱了对乐府民 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理引入诗中 3、阮籍的咏怀诗首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具有广阔历史意义的悲哀。他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形成一种强烈的生命孤独 感。咏怀诗的核心内容,是带有哲理性的对人生问题

13、的思考,并且集中于 个人的内在意志与外部力量相冲突,生命从根本上无法获得自由这样一个命 题。 左思西晋时期社会表面上是稳定的,文人自身的利益又与统治集团的利益一致,因而他们的 生活就缺乏冲突与对抗,诗中感情往往表现为无奈甚至是空泛的低沉,表现人生的伤感 成为文学的中心主题。更多地重视了文学的修辞艺术,语言明显地趋向书面化,描写繁 复详尽及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主要表现。代表人物是潘岳和陆机。出身于寒素家庭咏史8首是他的代表作,借古人古事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在门阀制 度压抑下怀才不遇的愤慨,名为咏史,实乃抒怀。 思想内容 第一,表现了诗人的理想和志趣。 二揭示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14、的不合理现象。 第三,对门阀世族表示高度的蔑视和强烈的反抗。艺术特色 1名为咏史,实为咏怀,是对咏史诗创造性发展。 2文词典正而有怨气,内容精当而切时弊,具有古代讽谕诗的情致。 即钟嵘诗品所谓:“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 征引古事,语有来历 ,故曰“典”;发泄牢骚不平之气,故曰“怨”;陈古刺今,批评社会现实,故曰“得 讽谕之致”;无论借史咏怀,还是陈古刺今,皆深刻恰当,故曰“精切”。“得讽谕之 致”是最主要特征。 3笔力矫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诗品称为“左思风 力”。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民歌南朝民歌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西曲两类,

15、还有数 量极少的神弦歌。此外杂曲歌辞、杂歌谣词里也保存了少量的南朝民歌。内容和情调几乎全是反映男女之情的情歌,感情真挚细腻,情调艳丽柔弱,哀怨缠绵。 吴歌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有较多的市井气息。西曲则多写水边 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且能结合劳动来写,情调较吴歌开朗明快。情感 对爱情的渴望既得爱情的欢乐。如读曲歌(打杀长鸣鸡) 相思之苦坚贞不 渝的爱情。对负心男子的怨恨婚姻不自由的苦闷南朝民歌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点: 其一,它所表现的爱情,几乎完全是浪漫色彩的,而极少有伦理因素的考虑。 其二,从表现的情绪来说,南朝民歌中欢娱之辞所占比例很小,其基调是哀伤的 其三,南朝民歌的语言

16、,是出语天然,明朗而又巧妙。双关隐语,是南朝民歌的一大特 色。 其四,南朝民歌的形式,以五言四句为主,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余的四言及杂言体 诗,篇幅也很短小玄学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玄学思潮对正始士人心态及诗歌创作影响更为重大。 一正始诗人,往往都是崇尚老庄的士人,他们大畅玄风,建立玄学理论,开始 了一个思想史上的新时代。建安诗人在悲歌慷慨的抒情中得到感情满足,而正始 士人则在玄思妙想中领悟人生。玄学的基础是老庄思想,因而正始诗人在追求自 然,心与道冥的同时,把老庄的人生理想自然而然地带入到诗中来。有的在诗中 创作了一个庄子逍遥游式的理想境界,诗人可以徜徉乎其中。 二人与自然的亲和感,表现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开拓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把人对 自然的态度引向审美的层次,成为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 三玄风对正始诗人的另一影响,就是文学创作的哲理化倾向。建安诗人已发现 了文学对人生做哲理的思索和哲学的观照,从诗歌的抒情向诗歌的哲理发展,在 诗歌中注重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