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南方经济的发展》课件北师大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72811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南方经济的发展》课件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南方经济的发展》课件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南方经济的发展》课件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南方经济的发展》课件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南方经济的发展》课件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南方经济的发展》课件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南方经济的发展》课件北师大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讲义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第第2121课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的发展【内容标准】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 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过程与方法分析史实,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南方 经济发展时期。阅读课文并组织活动,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 具体表现。培养自主学习和互助合作的能力。 探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口南迁是一个艰辛困苦的过程 。 认识到和平安定是人民的共同追求,是经 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了解劳动人民在开发

2、江南经济中的作 用,认识到社会进步是人民群众推动的。二、教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战乱和南方的相对安定使 得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这不仅促进了民族汇聚,也使南方经 济得到空前发展。为国家的重新统一和繁荣昌盛以及经济重 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本课围绕南方经济发展这一核心内容,分析了原因及表现。 教学重点: 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三、学情分析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 求知欲强,喜欢听、讲故事,乐于合作,敢 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但由于认知能力有限, 对于南方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课堂上,要发挥他们的长处,对于一 些容易理解的、感性的知识让他们自主学习

3、 、小组活动。而对于有一定深度的史料和问 题则以探究为主,培养他们的分析、理解能 力。1.唐诗导入、创设情景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对反映不同时期南方经济状况的史料进行分析 。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学习“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时,学生分组 学习、组织活动。通过主动参与、互助合作获取 新知识。 () 对于“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这一问题,组 织学生看书、讨论,进行探究式学习。 3.学生对本课进行总结。 4.课后的活动探究是对学生提出的高层次的要求。 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历史、关注社会,真正体现 历史学科的人文内涵。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展示古诗江南春。学生朗诵。 师:杜牧眼中的江南,温

4、婉柔美。只是不知 道杜老先生可曾想到 :在历史上,他笔下 的这片繁华盛地却曾是那样的荒凉与落后。 它迈开大步向前发展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期。这一时期,政权分立,民族汇聚,南方 经济大发展。今天 ,就让我们走进那久远 的历史,来到那片温润的土地,去看看三国 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展示地图,让学生指出南方和北方的分界 线秦岭-淮河一线、 区分南方和江南的 地理范围、找出南北方的两条大河:北方 黄河、南方长江。 黄河和长江都是我们的母亲河,这两大河 流域都孕育了中国最古老的文明。但在发 展的历程中,它们的脚步是不一样的。 下面我们来看几则材料,它们分别反映了 秦、

5、汉、三国两晋、南朝这几个不同时期 南方经济状况。 总结:秦汉时期,南方经济远远落后于北 方;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 逐步发展。秦朝时期的江南 展示秦朝四十七郡图,学生观察地图 、思考:北方的郡的数目远远多于南方, 说明了什么问题?北方人口稠密、经济繁荣;南方地广人 稀、经济落后。汉朝时期的江南 阅读汉书对江南经济的描述:“江南地 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业。 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学生翻译本段文字。 思考:汉朝时期江南经济和北方相比有哪 些不同?通过耕作方式和谋生手段的对比,认识 到汉朝时南方经济落后于北方。 阅读完以上反映秦汉时期经济的材料后, 总结:秦汉

6、时期,黄河流域人口多,经济 中心在北方。三国两晋时期的江南 展示三国两晋时期瓷器图片(羊尊、猪圈、 鸡笼、羊圈)。思考:这些瓷器反映了当时 南方经济出现了什么新情况?三国两晋时期,南方已经饲养家禽家 畜了,手工业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说明南 方经济较秦汉时期有了很大进步。南朝时期的江南 出示宋书中对南方经济的描述。由于 此段文字较难理解,最好再将其译成白话 文。请学生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江南之为国盛矣。 (江南是全国最繁荣 昌盛的地方 ) 阅读完以上反映不同时期江南经济状况的 材料后,进行总结。总结:秦汉时期,南方经济远远落后于 北方;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 济逐步发展。教师指出南方经济

7、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教师指出南方经济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 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活动:学生分为两组,分别阅读课文中关于活动:学生分为两组,分别阅读课文中关于 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内容,再设计活动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内容,再设计活动 ,将所掌握的内容展示给大家。,将所掌握的内容展示给大家。这一过程不仅是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师生这一过程不仅是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师生 之间也应互动。教师可以给予解疑和指导,也之间也应互动。教师可以给予解疑和指导,也 可以参加到活动中,达到可以参加到活动中,达到“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目的的目的 。 活动结束后,每小组再

8、派一位代表写出板书。农业的发展开辟湖田 改进耕作技术 兴修水利 农作物品种增 多 饲养家禽、家 畜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技术进步 冶铸业:发明灌钢法 制瓷业:青瓷烧制技 术高 造船业:造船技术发 达商品经济的 发展 商品经济初步 发展 城市繁荣 人口众多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一直都很优越,但为什么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才快速向前发 展呢? 生思考、讨论,师将学生的回答逐条写在黑板 上。大致如下:北方战乱频繁,南方比较安定,大量人口 南迁,和南方人民一起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 巩固统治,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 再讲解这一内容。 同学们说道北方战乱频繁,自东汉末年以 来,北方有哪些大的

9、战乱呢?战乱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西晋后期:西北少数民族向中原推进北方人民南迁 展示南迁移民分布图,判断他们南迁 到了今天的哪些省份。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 、四川等省。 仅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初期,南下的北方人口 就有近百万。这其中有寻常百姓,也有世家 大族,祖逖就率领全族举家南迁。有几个成 语就出自他的事迹,是什么呢?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枕戈待旦简要介绍祖逖的事迹。 祖逖的所作所为表达了南迁人民的愿望:希 望有一天能收复中原、重回故土。但是,由 于当时统一的条件还不成熟,这个愿望是那 么难以实现。南迁的道路充满艰辛,有的人 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过,到达南方的 人,都为南方经济的

10、发展作出了贡献。思 考 大批北方人民南下,给南方经济带来什么 影响?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 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 ,开发南方。 如果你生活在当时的北方,你会选择南迁 吗? 如果当时你有一盏阿拉丁神灯,它可以满 足你的一个愿望,你会要什么?通过讨论,学生从情感方面认同和平与 安定是人民的共同追求。 可是,统治者去偏偏要发动战争。我们来 看东晋时的淝水之战 。 展示淝水之战地图和遗址图片思考:从这些图片中,你能够得到哪些与淝 水之战相关的信息?时间:383年;地点:寿阳,今寿县; 交战双方:前秦 东晋 说出和淝水之战相关的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战争的结果东

11、晋胜利。 东晋的胜利对南方经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 意义?东晋淝水之战的胜利,再一次阻止了游 牧民族南下,使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没有 被打断。 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 因(出示课件)自然条件优越 战乱较少,社会较安定。淝水之战东晋胜 利,保证了南方的安定。 大量人口南迁4南北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学生自由发言。通过学生回答,不仅让他们回顾本课的知识 ,更让他们的价值观得到升华。 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出示总结本课内容 的表格。(见下页)南方经济发经济发 展的原因 南方经济发经济发 展的表现现v自然条件优优越v战战乱较较

12、少,社会较较 安定。淝水之战东战东 晋 胜胜利,保证证了南方的 安定。v大量人口南迁v人民的辛勤劳动劳动v统统治者采取了一些 有利于经济发经济发 展的措 施v农业的发 展开辟湖田 改进耕作技术 兴修水利 农作物品种增多 饲养家禽、家畜v手工业 的发展纺织业:技术进步 冶铸业:发明灌钢法 制瓷业:青瓷烧制技术 高 造船业:造船技术发达v商品经 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初步发展 城市繁荣 人口众多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 经济的发展,在此之后,南方经济不断向 前发展,为隋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到了南 宋时期,经济重心移到南方。课后探究 品诗知史:学习历史,需要“大胆假设,小 心求证”。你在品读江南春后,会对南 朝的情况作出哪些推断?请查阅相关资料 ,看看你的推断是否符合史实。 谈古论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大 量流动;现在改革开放,人口也大量流动 。这两次人口流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不妨开展社会调查,了解身边的人口流动 情况,整理后写成调查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