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艺术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57455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的艺术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诗经》的艺术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诗经》的艺术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诗经》的艺术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诗经》的艺术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的艺术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的艺术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 诗经的艺术一、赋、比、兴的手法: 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 兴则是触物兴词,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是基本的表现手法。这种平铺直叙可以用 来叙事,可以抒情,亦可以议论。在诗经 中,对赋的运用是比较广泛的,而且在后 世对赋的理解也大致相同,没有太多的争议 。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主要在对赋这种文 体的影响,如汉代大赋中的铺排式的描写方 式,便是这种赋的一种体现。诗经中用比的较多。1、整首诗都是比喻的比体诗。比如豳风 鸱鴞、魏风硕鼠、小雅鹤鸣 等作品,整首诗就是一个比喻。2、部分运用比喻的作品在诗经中很多。 如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2、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3、用具体的动作和事物来比拟难以言表的情 感,这类的比喻在诗经中使用更为广泛 。诗经中“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 的只是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 ,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如 小雅鸳鸯:“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小雅白华: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 德。” 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诗经中更多的兴句,与下文有着委婉隐约 的内在联系。或烘托渲染环境气氛,或比附象 征中心题旨,构成诗歌艺术境界不可缺的部分 。如周南桃夭、 秦风蒹葭 。

3、二、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一是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 二是改变字句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 递关系。如周南芣苢。卫风木瓜 ,虽然把“木瓜”换成了“木桃”、“木李”, 把“琼琚”换成了“琼瑶”、“琼玖”,但其意义 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三、句式和语言: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同时又夹杂着二 到九言的不同,参差变化,长短自由,显示出 一定的灵活性。 诗经的押韵,常见的是一首作品只用一个 韵部,而且是格句押韵,韵脚大多在偶句之上 。 格律方面,每一句有两个音部,每个音部是一 个双音节的停顿。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成为后世诗歌 句子的主要构成形式。诗经的语言艺术第一,词汇丰

4、富。第二是双声和叠韵的联绵词以及大量的叠 字的运用。如“关关”“窈窕”“参差”“踊跃”“绸 缪”“差池”“黾勉”“委蛇”。第六节诗经的地位和影响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的优良的传统:第一、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第二、树立了关注现实的风雅精神。第三、建立的比兴传统,构成了后世文 学表现的基本手法 。比兴不仅仅被运用于诗经中,在后人的创作 中也成了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段。 首先,比兴是一种形象思维,借助于具体可 感的物像,塑造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象后世诗人在谈到诗歌的意境之时,提出“兴 象”、“意境”等理论,便是受此比兴的影响。 比兴者,还有寄托之意,把不好明言、不能 明言、不必明言的思想情感用其它物象表达 出来,起到了一种意在言外的作用。钟嵘在其诗品中说:“故诗有三义 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 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 书其事,赋也。宏斯三义,酌之以风力 ,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 动心,是诗之至也。”参考文献:1、诗经选,余冠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年版。2、诗经选译,余冠英,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年版。3、诗经今注,高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版。4、诗经语言艺术,夏传才,语文出版社 1985年版。5、诗经直解,陈子展,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3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