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说创作及代表作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54858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港小说创作及代表作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香港小说创作及代表作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香港小说创作及代表作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香港小说创作及代表作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香港小说创作及代表作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香港小说创作及代表作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港小说创作及代表作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香港小说创作及代表作家一、金庸 二、梁羽生 三、亦舒 三、李碧华 四、侣伦 五、黄谷柳 六、舒巷城 七、西西 八、施叔青 九、刘以鬯 十、卫斯理金庸v金庸,原名查良镛,著名报人、社会评 论家、社会活动家,文学家和学者。金 庸有着辉煌的人生历程,创作涉及面广, 作品丰富,同时精力充沛,身兼多职。金庸简介v文学作品:武侠小说十五部,分别为:书剑恩仇录 、碧血剑、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 神雕侠侣、飞狐外传、白马啸西风、 鸳鸯刀、连城诀、倚天屠龙记、天龙八 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还 有越女剑。组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v学术研究:色蕴论、袁崇焕评传、成吉思 汗

2、及其家族、全真教考等。 v政治评论:写有近两万篇社评、短评,切中时弊,笔 锋犀利,有香港的前途评论集。金庸的作品v作品影射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弱点v作品是香港社会的一种折射 v作品以古代生活为题材,却体现出现代精神v作品洋溢着任情至性的浪漫情怀。v作品富有深厚的文学内涵,语言畅达明快,雅 俗共赏。 v作品的历史知识与社会知识十分丰富。 v作品情节曲折离奇,人物性格鲜明。金庸作品的特色梁羽生梁羽生是香港新武侠小说的开派人物。梁羽 生本名陈文统,1949年,毕业于岭南大学经济系 ,是年9月,在香港大公报任编辑。梁羽生 写武侠小说出于一件偶发之事。1952年,龙虎 斗京华以”梁羽生“笔名推出,在报上连载

3、。 令旧武侠小说读者耳目一新,故而大受欢迎。由 此便一发不可收,在以后的三十年间共写了三十 余部武侠小说,有新派武侠小说开山祖之称。其 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 萍踪侠影等,不少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连 续剧。亦舒亦舒简介 v亦舒,原名倪亦舒。香港的通俗文学中 ,亦舒与倪匡、金庸被并称为“香港文 坛三大奇迹”。 1946年生于上海 , 1960年开始创作。1973年,亦舒赴英国 修读酒店食物管理课程,三年后回港, 任职富丽华酒店公关部,后进入政府新 闻处担任新闻官,也曾当过电视台编剧 。后为专业作家,并移居加拿大。亦舒作品v至今已结集出版小说和散文200余种,其 中长篇小说100多部

4、,如我的前半生 、没有季节的都会、圆舞、心 扉的信、明天给你送花来、我们 不是天使、不羁的风 等等。亦舒作品特色 v亦舒的小说拥有地道的香港气息与浓郁的都市味道 。v重视女性的思想、智能、独立人格和自我价值。v爱情观浪漫而不脱离实际,敢于直面现实人生。v孤独和寂寞是小说中突出的情绪主调。v追求平等的两性关系 v小说常常以悲剧结局,揭示了人性深层的悲剧。v语言简洁晓畅、泼辣直率,富于艺术性,而且篇章 一气呵成。李碧华李碧华简介v李碧华,原藉广东台山。从小喜爱文学艺术, 中学时代便向幸福家庭和中国学生周报 投稿,以后当过教师,从事多种职业。一九 七六年,曾任职记者(人物专访)、编剧教师 ,在影视、

5、舞台剧等艺术领域颇有建树,又在 东方日报等多家报刊撰写专栏及连载小说 。其作品大部份在发表的同时拍成电影。影响 较大的如胭脂扣、霸王别姬、青蛇 、生死桥、潘金莲之前世今生、 奏俑、诱僧等,曾获多种国际奖项。 李碧华作品 1. 小说:胭脂扣、霸王别姬、青蛇、 纠缠、生死桥、秦俑等。2. 电视剧本:七女性、北斗星、年青人 、小时候、狮子山下、岁月河山、 烙印、霸王别姬等。3. 电影剧本:父子情、细圈仔、窥情、 胭脂扣、潘金莲之前世今生、 秦俑等 ;舞剧作品搜神、女色。4. 散文集:白开水、爆竹烟花、红尘、 青红皂白、戏弄、镜花、绿腰等 李碧华作品的特色 v李碧华小说的特色 :v作品有着引人深思的“

6、边缘性”:浪漫性与社 会性相融合v把“传奇”和现世的爱情并置、比较。v把普通的情节特定化,赋予角色流动而多变的 功能。 v善于在古典的情怀中,抒发华美的悲哀,经营 浪漫的凄迷。 v李碧华散文的特色:李碧华的散文,你会感到作家对人性的洞微 烛隐,也会意识到对自我对人性的陌生。李碧 华的纤纤细笔像一束细碎的光亮,照亮我们不 易觉察到的那些体验与感觉,抹去心智的尘沙 。侣伦v侣伦(19111988),本名李霖。原籍广东惠 阳,生于香港九龙。主要有长篇小说穷巷 恋曲二重奏、特殊家室,中短篇小C说 集都市风尘爱名誉的人等,散文集 无名草、向水屋笔语等。中短篇小说 黑丽拉、恋曲二重奏、西班牙小姐 、永久之

7、歌、无尽的爱。 侣伦简介v穷巷是侣伦的代表作,在香港文学史上也 是一部丰碑式作品。不说描写一群不同职业、 不同身分的“卑微者”的悲苦生活。作品对两 个阵营里的人物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以鲜 明的对比手法进行了精细刻画,把“穷家”的 人们的种种不幸交织在一幅“善恶爱恨”的生 活图景中,揭示出深刻的社会问题。在情节安 排上,最大特点是充满悬疑性和巧合性,作品 故事委婉曲折,峰回路转,时张时弛,引人入 胜。作者在刻画人物时,采用电影蒙太奇手法 ,有效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黄谷柳v黄谷柳(19081977),原籍广东梅县,生于 越南海防市。1927年到香港,做过工人、店员 等。主要著有中篇小说白云珠海

8、、山高 水远。这三部中篇后辑为一部长篇虾球传 出版。虾球传可谓香港社会写实小说的 奠基之作 ,另有反饥饿、旗袍、生 命的幼苗等八个独幕剧。黄谷柳简介v虾球传以抗战胜利后至新中国成立前这一 历史时期的香港和广东为背景,描写了穷困少 年虾球浪迹香港、广州、误入黑社会,饱尝生 活的艰辛苦难,最后加入东江游击队的坎坷曲 折的人生道路。 虾球传在风格上如茅盾 所说,它“打破了五四传统形式的限制而 力求向民族形式与大众化的方向发展。”作品 富于地方色彩行文中插入一些有浓郁乡土味的 山歌,运用了大量的粤语俗语,增强了艺术效 果。作品的结构学习古典章回小说,共36回, 结构严谨,线索分明。 舒巷城v舒巷城(1

9、923-1999),原名王深泉,香港第一代 本土作家,被誉为香港的“乡土作家”。1923年 生于广东惠阳。于1948年重返香港在香港,舒巷 城的本职工作是会计,文学创作是其业余爱好。 四十多年来,他笔耕不辍,硕果累累 。v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山上山下、雾香港 、伦敦的八月、曲巷恩仇;长篇小说 太阳下山了、白兰花、巴黎两岸;诗 集我的抒情诗、回声集和都市诗钞 等。 v舒巷城的文学创作深受“五四”新文学创作理 念的感染。 他的小说一般只截取生活中的某 些片断,通过多角度的描绘,在笑声泪影中展 现一幅幅真实的香港社会图画 。舒巷城在艺 术创作中孜孜以求 ,独具匠心。舒巷城是位 香港本土色彩浓郁的作家,

10、以粤味语言生动地 描绘香港的社会风情,刻画香港草根阶层的心 理。他擅于以哀而不怨,冷静典雅的叙事笔调 诉说往事不再、浮世变迁,苍凉凄美是其一贯 的美学追求,在香港作家中,舒巷城的艺术品 味无疑当属上乘。西西的我城 v我城整部小说写城市,更写观看城市的方法 。用年轻人的角度模拟七十年代现实中的新事物, 近乎陌生化的手法指向对所风事物的重新思考。城 市文化的发展对香港文学的影响,不限于景观,也 涉及种种新的思想观念,城市强化了多元的呼声, 再难以单一或二分地看事物,旧有的描述方法不得 不重新反省。我城的文学价值,早有不同论者 评说过,这里因应编辑所需和篇幅,集中谈论我 城的形式建构与本土意义,重读

11、我城也让我 匀看到,都市各种事物除了作为内容,也催生“形 式”,更让“形式作为内容”本身成为可以思考的 对象。 施叔青v施叔青,台湾彰化人,70年代末随丈夫从美国 到香港定居,她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 在台湾读书和赴美留学前。二是在美国留学和 回台湾任教时期。作家把视角放在女性身上, 写的多是与美国华人有关的婚恋故事。1978年 施叔青定居香港后,她的创作进入第三阶段。 她创作了“香港帮事”系列,描写了中上层知 识女性的矛盾苦闷心态。 v施叔青主要成就是香港三部曲,包括她名 叫蝴蝶、遍山洋紫荆、寂寞云园三部 长篇。香港三部曲是施叔青书写香港的精心 之作,也是迄今为止最具人文涵、艺术成就最大

12、 的创作。香港三部曲第一、二部采用线性结 构,第三部以黄蝶娘的视点回溯家族历史,并加 入了叙述人“我”,“过去时” 叙述与“现在 时” 叙述,交互展开。小说的叙述语言具有历 史感。香港三部曲确立了作为“外来客”的施 叔青在香港文学史上独特的地位。 刘以鬯刘以鬯简介v刘以鬯,浙江人,本名刘同绎,是香港著名的 小说家、报人和编辑,曾任香港文学主编 、香港作家联会会长。四十多年来,创作 7,000万字。刘以鬯借鉴现代派的新技巧手法 ,探求内在真实,热衷于撰写“实验小说”。 他的小说,以创新多变的表现手法见称,开风 气之先。小说酒徒,被亚洲周刊选入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刘以鬯作品v小说集:天堂与地狱、寺内、 春雨,长篇小说酒徒、陶瓷; 黑色里的白色 白色里的黑色、刘 以鬯中篇小说选、对倒、打错了 、刘以鬯小说自选集、不是诗的 诗、刘以鬯卷等v论文集端木蕻良论、看树看林、 短绠集等。 刘以鬯作品的特色 v结构新、形式新v多层次的内心探险 v利用了诗歌的诸多特征来经营小说 诗体小说 v强烈的本土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