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1在肾移植急性排斥中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853875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5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sm-1在肾移植急性排斥中的检测和临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esm-1在肾移植急性排斥中的检测和临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sm-1在肾移植急性排斥中的检测和临床意义(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E S M 一1 在肾移植急性排斥中的检测和实验研究摘要得益于组织配型及强力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肾移植成为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但排斥反应仍然是长期未解的难题。供、受者完全耐受仍然是一个理想的目标。急性排斥反应( A R ) 的发生,不仅直接关系到移植的成败,甚至早期摘除移植器官。而且与移植物长期存活及慢性排斥反应( C R ) 的发生相关。目前对A R 的诊断,主要依据受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活检及治疗反应。病理活检是目前明确诊断排斥反应的金标准,但存在有创操作、取材不便等不足,并且临床上经常出现因诊断需要而再三穿刺活检的情况,这显然不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所

2、接受。有鉴于此,许多学者致力于开发快速、早期、敏感、可反复进行、重复性好的诊断A R 新方法。方法虽然很多,但均存在许多缺陷,如影响因素多、个体差异大、特异性和敏感性差别大等。因此寻求敏感特异的非侵袭性诊断指标,对于预测和诊断排斥反应及其转归,制定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均具有重要意义。血管内皮细胞( E c ) 是血液与组织间的重要屏障,是器官移植后供、受者细胞间最早接触的场所,最早被免疫系统识别,且具备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在移植排斥反应中有重要作用。文献报导,排斥反应时受体白细胞在经过一系列活化过程后渗透入移植物;同时,移植物白细胞也从血管迁徙至受体淋巴结。上述步骤中,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开始即

3、发生细胞粘连与滚动、启动粘附、紧密粘附和迁徙等生物行为过程,E C 在每一个步骤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存在于外周血液循环中的内皮细胞,称为循环内皮细胞( C E C s ) 。是源于血管内皮的脱落细胞,反映血管内皮损伤、衰老及再生的动态过程,是目前活体内特异而直接地反映血管损伤的标志物,在很多血管损伤性疾病中显著升高,能反映不同血管性疾病内皮细胞的功能及代谢等的变化。E l i a n eR 等发现,在急性排斥反应时,外周血中C E C 数量明显增加,认为肾移植患者血中C E C 主要来源于供。肾,可以反映移植。肾的血管损伤程度。E S M 1 ,又叫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是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等血管组织的共同特征性分子,可在许多正常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文献报道E S M 一1 分子高度限制在内皮细胞,可能参与内皮细胞的活动,在内皮细胞依赖的病理性过程中发生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