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33626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9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073008223 Sally073008230 Joy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Theory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l概述l代表人物l翻译策略l案例分析l局限后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西方文学界和 文学理论界异军突起,从边缘走向中心的最新 理论思潮之一。作为一种激进的理论批评话语 ,后殖民理论首次将西对殖民地进行文化殖民 的事实及后果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将研究中 心从文本形式转移到文化政治之上,显示了西 方当代理论批评在“后现代主义之后” 的一 种新的动向。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始于 20世纪 80年代,是建立在解 构主义、 阐释学、 多元系

2、统论、 描写主义、 目的论 和新历史主义基础上的翻译研究的新视角。该理论“从 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审视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翻译行为, 关注隐藏在译文背后的两种文化间的权力争斗和权力运 作,认为不同文化间存在着权力差异,不同文化间从未有 过真正平等的对话” 。由于后殖民语境下存在着政治经 济的不平等,便产生了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力 差异,翻译难以实现人们预期的平等对话和信息转换。更确切地说,后殖民主义翻译就是第三世界要借此来“ 促使本族文化摆脱前宗族国的文化束缚,改变本土文化 边缘地位,重塑文化身份,重新定位东西方文化间的关 系,平等地参与文化交流和对话 ” 。后殖民主义翻译研 究正是以这种权力

3、差异为基础,来研究权力差异语境下 不同价值取向的译者在自觉不自觉间所采用的翻译策 略。通过翻译促使殖民文化摆脱前宗主国的文化束缚 ,重新定位东西方文化间的关系,平等地参与文化交 流与对话。斯皮瓦克印度裔美国学者斯皮瓦克提出了后殖民主义是 如何聚焦翻译与殖民化之粘连的问题,即从原 文到第三世界语言的翻译往往是不同的政治活 动,斯皮瓦克特别关注翻译所导致的一系列意 识形态问题以及大量的变形现象,她严厉批评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家她们主张欧洲以外的 女性主义文本都应译为强权者的语言“英语” , 其结果是一个巴勒斯坦女性的文本往往酷似一 个台湾男性的文本。赛义德巴勒斯坦裔美国学者赛义德(Edward Sa

4、id)通过对文学 文本的解读, 揭示了文学与权力的同谋关系。他在其 著作 东方学 中指 “如果我们同意历史上的任何事 物,象历史本身一样, 都是人所创造的,那么,我们 就会明白,对许多物体、地点或时代而言, 人们赋予 它的角色和意义,为什么只有在其被赋予之后才可能 获得客观有效性” 。赛义德在一系列后殖民理论中坚 持了对于西方中心主义的批判及对于文化霸权的揭露 。意识形态总是与特殊利益联系在一起, 或者说意识 形态之所以为 “颠倒意识” 、 “虚假意识” ,根本原因在 于特殊利益被当做普遍的痛惜加以辩护。无疑,西方 作家在描绘涉及东方的文学文本中存在着民族阶级意 识的偏见,从而揭示出东方主义话

5、语背后的东西方关 系是一种权力关系、支配关系和霸权关系。巴巴波斯裔美国学者霍米巴巴后殖民批评理论代 表了当代西方后殖民主义理论批评发展的最新 阶段,即全球化时代的后殖民批评。这种批评 的特征在于通过其混杂策略消解了西方帝国的 文化霸权,实现了第三世界批评从边缘向中心 的运动,导致了文化多样性的真正实现。异化l异化指的是根据既定的语法规则按字面意思将 和源语文化紧密相连的短语或句子译成目标语 。l为了挑战英美文化中一直被认为是唯一有效的 归化翻译法,Lawrence Venuti提出了抵抗式 翻译理论,即异化的翻译策略,使异语读者和 译者摆脱来自强势文化的各种限制”。“异化”的意义与局限l异化能

6、够很好地保留和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 使译文具有异国情调,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 。但对于不熟悉源语及其文化的读者来说,存 在一定的理解困难。杂合l巴巴提出“杂合“翻译策略。经杂合后的语言, 融合了两种语言与文化的特征,凸显两种语言 与文化的优势,优化和超越了原来文化。例 1.l原 文: 安 老 爷 道: “不 入 虎 穴, 焉 得 虎子?”l译文: “How can you catch tiger cubs without entering the tigers lair,” said Old Master An.7 (p435)l“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指不亲自经历危险的境 地就不能获得成功。

7、英语里面有句谚语:No 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与其有异曲同 工之妙。但是译者并没有直接采用这个现成的 谚语, 而是用异化的策略、 直译的方法真实地 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老虎的形象, 使得目的 语读者意识到另一种文化的存在。 例 2.l原文: “你是不曾见过他那等的光景,就如 生龙活虎一般! ”l译文: “You never had the chance of seeing her. She looks like a living dragon or tiger” 7 (p415)l“生龙活虎”形容活泼, 富有生气。龙在中国神话中是一 种善变化、 能兴云雨

8、、 利万物的神异动物, 封建时代 是帝王的象征,而在英美国家龙( dragon) 就是魔鬼撒 旦( Satan)的代名词。翻译中是否需要将龙这个意象 改头换面历来颇受翻译家们的争议。从译文中可以推 测费致德先生坚持直译是为了使英美国家了解中国文 化,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不能为了求“同”而去 “异”, 否则便无法体现汉语中原有的民族文化色彩。以 上两个例子是费致德先生在异化策略指导下进行的直 译,这样的译文有助于增强读者的文化差异意识,丰富 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当然,费译本并非全然异化, 这也是不可能达到的。该译本的杂合特点正是体现译 者在翻译过程中同时大量地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例 3

9、.l原文: 更不必定向锦衣玉食中去讲那德言工貌 了!7 (p366)l译文:When one looks for an ideal spouse, its silly to fix ones eyes on those who were born with silver spoons in their mouths. 7 ( p367)“锦衣玉食”即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但如果简单地将之译成“to live an extravagant life”恐怕就稍欠生动。这里译者采用归化的策 略, 套用了本土化的英文习语。二者意义相当, 译者进行了平稳的移植, 同样传达出原文的意 思。这样

10、相当于印证了中西的共通性, 给目的 语读者一种亲切感,能够争取最大程度的理解 。例 4.l原文: “可巧剩他们爷们三个, 咱们姐们三个;咱们 闹个刘海儿的 金钱垫香炉, 各抱一条腿儿,你瞧,这高 不高?” 7 (p180)l译文: “Let you, she and I follow the example of the three gold coins of Saint Liu Hair. Each of us choose a partner, well share out the work, like putting ourselves under the incense burner

11、and each of us holding one of the three legs of the auspicious vessel.” 7 (p181)l这是一句歇后语。刘海儿,传说中的神童, 骑在蟾上。 此蟾能吐金钱,但只有三条腿,金钱即指金蟾。香炉有 三条腿,以三条金蟾垫香炉,正好各抱一条腿。全句比 喻一一配对。 翻译时, 译者用的是直译加解释的方法, 即歇后语中的文化意象用直译的方法, 但又进行明确 的解释将句子的具体含义表达出来。可谓是归化异化 策略并用,很好地体现了杂合的特点。这样既有助于理 解, 又能再现源语文化的异域特色, 读来给人以可触摸 的文化氛围。 Discussi

12、onExample 1l指桑骂槐(红楼梦第十六回)l1.Cursing the oak-tree while they mean the ash (Hawkes,1973:308)l2.Accusing the elm while pointing at the mulberry tree (the Yangs,1978:291)Example 2l真是天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红楼梦 第十一回)lI know “the weather and human life are both unpredictable”.(Hawkes,1973:155)lTruly, “storms gather

13、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 and bad luck befalls men overnight”(the Yangs,1978:231)局限首先,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尚未形成一套完整 的翻译理论体系。印度或巴西等国的后殖民主 义翻译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 相当大的影响力和指导性,但是这些理论只是 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国家、具体的文化或是具体 的领域而形成的翻译理论,许多国家虽然或多 或少都受到了殖民的影响,但殖民的程度各不 相同。其次,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旨在揭露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 在翻译中形成的不平等的关系和秩序,旨在通过理论研 究揭示这种权力差异并通过努力

14、消解这种差异,进而达 到各种翻译文化的平等共处。但是,后殖民主义翻译理 论对这种权力差异的过分强调容易使第三世界人们产生 对西方文化的敌视,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西方 文化强烈的抵制情绪,进而导致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自 恋情结,阻碍东西方文化之间的有益交流,不利于多元文 化的共同发展,这便背离了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初衷 。最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仅从后殖民主义的视 角强调东方对西方文化霸权的对抗,但是却忽 视或是回避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其 实,东西方文化间形成的权力差异是多方面的, 不仅有其历史原因,也与经济、政治以及文化 传统都有紧密的关系。虽然有的后殖民主义翻 译理论或多或少的对其他的影响因素也做了论 述,但还是没有给予其足够的重视,没有进行全 面地论述。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