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专辩论赛经典辩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99333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大专辩论赛经典辩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际大专辩论赛经典辩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际大专辩论赛经典辩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国际大专辩论赛经典辩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际大专辩论赛经典辩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大专辩论赛经典辩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例包括开篇陈词、攻辩小结、总结陈词)一辩开篇陈词正方:诸葛亮应该投奔刘备谢谢主席, 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我非常荣幸来到建平中学与华二的同学一同讨论诸葛亮应该投奔曹操还是刘备。今天,我方观点是,诸葛亮应该投奔刘备。诸葛亮乃是千古名人,而他流芳百世原因何在?那是因为诸葛亮在蜀国担任丞相时充分地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政治、军事才华。 而想要展现这些才华却并非易事。曹操当时已把各个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也容不得任何人来插手管理自己的天下啊!诸葛亮在曹营根本就无法发挥出自己所拥有的最大才华。而此时的刘备正需要一位博学的才子来为他打天下、管天下, 并将这些国家大事交付给那位才子。这就是的诸葛亮在

2、刘备这里的发展空间大大超过曹营。更何况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 可见他也希望能像他们一样揽大权,管天下人啊。根据诸葛亮的自喻,不难看出他的心也是向往着刘备的帐篷啊!孔融让梨是千古美谈,其中反映的是他身上那份孝悌之心,而曹操却将孔融杀害,理由荒谬可笑, 竟然是因为孔融不孝!若是诸葛亮投奔曹操难保不会因为另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而丧命。性命受到威胁又怎能投奔喜怒无常的曹操呢?对于诸葛亮个人而言,投奔刘备能扬名天下而投奔曹操确有丧命的可能,那么诸葛亮必然投奔刘备,而纵观天下,诸葛亮也应投奔刘备。失了荆州, 刘备不顾随时会被快速推进的敌人追上, 带上众多黎明百姓一起逃跑。可见刘备是十分爱民的,而这样一位爱民的

3、人当上君主也必是天下人所拥戴的。再加上刘备是汉室皇亲,当上君主也是“兴复汉室”,那也是名正言顺的,更是民心所向!再来看曹操,他在攻破徐州城后,见人便杀,一个庞大的徐州城就这样变成了一座空城,更何况一个丞相当上君主不是谋权篡位么?民心所背啊!天下臣民都不愿意看到曹操称王。若诸葛亮投奔刘备,那便是贤士辅明主,天下有望太平,而诸葛亮投奔曹操那岂不是助纣为虐,根本不可取。若诸葛亮投奔刘备,他还能开发边远地区,使那些落后的少数民族更加进步,更早地走进文明社会, 这对于中国, 对于世界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他投奔曹操办根本无法发挥它的这些才华,也无法使中国更快的发展。对于诸葛亮个人,它应该投奔刘备,为了天

4、下的黎民百姓,它应该投奔刘备,为了国家的发展,历史的灿烂他更应该投奔刘备!反方:诸葛亮应该投奔曹操对方辩友,各位评委、同学,大家好。我方观点是诸葛亮应该辅佐曹操。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曹操在中国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屯田制解决了粮食供应,对少数民族的政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而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更是一颗明珠。孔明只有辅佐这样一位政绩卓著,对历史有着积极意义的主攻来结束战乱才能救人民于水火,顺应历史潮流所趋。其次,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就个人能力来说,曹操胜于刘备,从军事而言,曹操一生胜多败少,官渡、徐州、辽东都留下了魏武挥鞭的飒爽英姿。魏武注孙子十五篇更成为后世的经典。而刘备在战场上屡屡辙乱

5、旗靡,被陆逊火烧连营, 40 万大军灰飞烟灭,白帝城内一命呜呼。从个人性格来说,曹操无论顺逆都可笑看风云,而刘备的眼泪则成为他的招牌。难成王霸,信哉!第三, 曹操是个好司令,孔明是个好政委,两者结合相得益彰。曹操的野战功力在三国时期首屈一指,而孔明的政治才能远胜于军事才能,两人才能互补,珠联璧合。第四, 曹操在青州时期就有一整套人才招募制度。曹卫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可谓人才济济,文有郭嘉、荀彧,武有许诸、张郃,智勇双全者也比比皆是,张辽、徐晃、司马懿都是当世英雄。孔明的才能使他在曹卫集团断不会被埋没才智,相反在他调兵遣将时决不会出现蜀中无大将的尴尬局面。且人一类聚, 大量的人才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

6、氛围,只有与天下名士在一起切磋才能使自己更上一层楼。第五,曹操的儿辈也是将门虎子,曹丕、曹彰、曹植各个能力非凡,刘禅与他们相比逊色不少,因此曹魏政权的潜力远胜蜀汉。综上所述,我方认为诸葛亮更应辅佐曹操,谢谢。攻辩小结正方:诸葛亮应该投奔刘备三国演义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我们今天应该站在史实的角度上来讨论问题,而完全忽略一切非实时描述给人们带来的误导。所谓贤而能下。 汉室皇亲就该当皇帝么?所谓能者居之,曹操会是个好皇帝。他尽管屠过城,但史家一致公认曹操无论是对于自己的部下或是百姓都还是非常好的。何无名正言顺?汉室气数将尽, 当是天下公认曹操是最有能力来担负天下重任的。我方还是那

7、句话:能者居之。我们不能把眼光放在刘备的血统上,刘姓血统确是块金字招牌,但这块金字招牌含金量不高, 是刘备自己嚷嚷出去的,好比是一块注水猪肉。关于曹操如何使合作一个好皇帝,请听我的四辨陈词。反方:诸葛亮应该投奔曹操诸葛亮的政治理想必须通过皇帝这一环节才能够实现。而刘备的皇族身份是毋庸置疑的,对方辩友说那身份是“注水猪肉”,但不好意思,人家汉献帝说了,刘备是我皇叔啊。可当时的中央政府在曹操手里捏着呢,报效国家原应投曹操啊。但是诸葛亮投奔曹操要冒两个风险。首先,曹操是“奉天子”还是“挟天子”的问题。曹操自己说是“奉天子”但人家袁绍说,嘿,你小子,挟天子以令诸侯,你想干什么!?此其一,其二,就算曹操

8、真是“奉天子”,那曹丕呢?要是曹丕不奉天子了,他诸葛亮何以自处?是舍生取义呢还是牺牲自己的政治理想呢?像这种两难的傻事诸葛亮这种聪明人是不会干的,所以, 投奔刘备, 即保全身家性命又可以实现其政治抱负、人生理想,两全其美啊!刚才对方辩友告诉我曹操对百姓还是非常好的,好在哪里呢?好在杀人,好在屠城吗?对方辩友提醒我们要根据史实说话,那么我很委屈的回答对方辩友,我方事实依据均是源自三国志、 魏氏春秋 、 后汉书等正史。至于是不是注水猪肉,那恐怕不是对方辩友你说了算的,难道你比汉献帝更了解刘备是不是他皇叔吗?总结陈词正方:诸葛亮应该投奔刘备首先我认为刘备并未给与诸葛亮足够的信任。魏略和九州春秋说,当

9、年刘备开座谈会,他并不认识诸葛亮,只当作一般士人来接待。座谈会完了,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想说什么,顺手就拿起一根牦牛尾巴编起工艺品来。我方不否认刘备三顾茅庐的可信性,但同样是正史,魏略和九州春秋却做了这样的记载, 也许两者并不矛盾,因为有些事情可以在三顾茅庐之前发生,如果是这样,刘备对诸葛亮就没有什么恩不恩的了,想必与曹操三颁求贤令,光着脚就冲出房接待许攸,究竟是谁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呢?当时的情形是刘备只有诸葛亮可以依靠,他对诸葛亮的重用不能说明什么, 加上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对诸葛亮说的一番话,我认为这都充分表明了刘备对诸葛亮利用多于信任,索取多于付出。诸葛亮出山既然是为了建功立业,

10、那么它对于自己是否受到重用应该是十分关心的,这就涉及到他的一个自我评估的问题。刚才对方辩友说诸葛亮可能存在对于投靠曹操后受不到重用的担忧,那么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假设,架设诸葛亮对自己的评价是b,如果他认为曹操手下的谋士实力为a,那么他为了使自己受重用,它应该去投奔刘备。但问题是曹操手下的a 级谋士比他强,他又谈何建功立业?如果他认为曹操手下的谋士皆为c、d 等,那他又何必担心善于用人的曹操部队自己委以重任呢?再加上他又不好意思再在隆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他从自我功业出发无论如何都应投奔曹操。对于百姓而言,诸葛亮投靠曹操,战争几乎将立即结束,他们能免受战乱之苦。我们知道,曹操对老百姓那是很不错的,

11、许子将评价他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而刘备只是 “天下枭雄” 而已。 真要做起太平皇帝来我相信曹操不会比刘备差,再说他能赖以治世的谋臣比刘备多很多,儿子也比刘备争气。反方:诸葛亮应该投奔曹操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人们为什么而感动呢?人们为的是诸葛亮那“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崇高的政治理想啊!曹操, 的确,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是他们的政治理想和人生目标是不一样的。有人会说,曹操的理想也是兴复汉室啊,还写了篇什么让县自明本志令来辩解说,他曹某人是大汉王朝的忠诚卫士,但他曹某人的理想真的是兴复汉室么?怕不见得。三国志 引注魏氏春秋中说,有人劝曹操称帝,他说:

12、“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他要当周文王,什么意思?就是说,皇帝么,我就不当了,至于儿子么,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包拯以荡清贪官污吏为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告诫他的后人说:若有人贪污,逐出家门。 倘若他曹操真是大汉朝的忠诚卫士,他就该告诫他的后人,好好儿服侍人家汉献帝。明显了,到不同不相为谋,诸葛亮又怎么会去投奔曹操呢?好,如果我们假设曹操真的是兢兢业业地为大汉朝当忠诚卫士,那也不过是丞相而已,诸葛亮去投奔他干什么?给他当幕僚么?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竟然会只甘心于给人当幕僚么?开玩笑吧。 只有在当时信义著于四海却还一穷二白的刘备那里他才能最大限度的施展自己的抱负。“兴复汉室” ,刘备就是汉室皇

13、族啊!在这个时候,曹操是绩优股,刘备是潜力股啊!前途无量啊!况且刘表是诸葛亮的姨夫,而刘备和刘表是族亲,对于诸葛亮个人而言,与情与理都应投奔刘备。而于天下百姓来说更是如此,当年曹操攻打陶谦时,徐州城内的无辜百姓称为其泄恨的对象, 他的手上沾满了十几万徐州百姓的鲜血啊!南京大屠杀的三分之一啊!反观刘备,据三国志 记载,曾有人派刺客刺杀他,但他的人格魅力竟然高到让刺客不忍心杀他!一个血腥屠城而另一个让刺客宁愿违背其职业道德!人心向背啊, 对方辩友! 即是诸葛亮真的投奔了曹操,是啊, 天下一统了, 但暴君统治下的人民能幸福吗?人民不幸福自然要追求幸福,再起义,天下不又动荡了吗?由此可见,于公于私,与情与理,诸葛亮都应投奔刘备。刚刚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刘备对诸葛亮不信任,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曹操是如何信任张允、蔡冒的, 让曹操光着脚就冲出房接待的许攸又是如何惨死在曹操的刀下!让我们看看曹操是如何的狡兔死, 走狗烹! 对方辩友刚才的假设很全面,但是唯独漏了一种情况,若是诸葛亮认为自己和郭嘉、 荀彧都是a 级,他还会自信满满的认为自己在曹操那里一定能取得成功吗?我方也从来没有否认过曹操的能力, (计时员:时间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