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五自教育”的实验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98373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3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学生“五自教育”的实验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学生“五自教育”的实验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学生“五自教育”的实验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学生“五自教育”的实验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学生“五自教育”的实验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学生“五自教育”的实验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学生“五自教育”的实验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类别:编号:泰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书课 题 名 称 :初中学生“五自教育”的实验研究课题主持人:张立房所 在 单 位 :宁阳实验高中初中部申 报 日 期 :2012 年 6 月 20 日泰安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填报须知1、按照泰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行政职务)。课题负责人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应行政职务) ,而且课题组中又无高级科研人员参加实际研究工作的,须由两名同行高级科研人员推荐。2、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并在项目研究中担负实质性的任务。3、 “十一五”课题完成情况,分以下几种:

2、 A 主持过泰安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并已结题; B 主持泰安市“十一五”规划课题但未结题; C 参与泰安市“十一五”规划课题;D 未参与泰安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申报人只须在“十一五课题完成情况”栏上填上序号“ A、B、C、D”即可。4、课题论证应充分。5、研究计划和阶段成果应明确。6、申请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上报。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主持人姓名张立房性 别男民 族汉族出生 年月1963年 2 月行政职务初中部校长专业技术 职务中学高级教师研究 专长德育教育最后学历本科最后学位“十一 五”课 题完成 情况良好工作单位宁阳实验高中联系电话0

3、538-5665212 E-mail Jqxxzlf88163 .com 通讯地址宁阳实验高中初中部邮政 编码271400课 题 组 主 要 成 员 不 含 主 持 人 姓名专业技 术职务工作单位研究 专长在课题组中的分工王海峰孔凡涛郭田刘晓燕闫现利边东张志刚高翠玲孙涛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宁阳实验高中初中部宁阳实验高中初中部宁阳实验高中初中部宁阳实验高中初中部宁阳实验高中初中部宁阳实验高中初中部宁阳实验高中初中部宁阳实验高中初中部宁阳实验高中初中部德育教育课题组副组长课题组副组长成员成员成员成员成员成员成员

4、课题主持人“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 年)教育科研情况主持教育科 学规划项目 的级别及完 成情况曾参与主持山东省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之子课题初中生新道德教育评价 实验与研究,获得山东省地方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发 表 或 出 版 的 主 要 论 文 或 论 著论文或论著名称发表报刊及日期出版部门合作人推荐人意见(不需要推荐人的可不附此页)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课题主持人,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且主持过市级 以上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研究课题的专家填写推荐意见。推荐意见要从课题主持人的 “专业水 平” 、 “科研能力”、 “组织能力”等方面陈述。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专长工作单位推荐

5、人主持过的课题名称推荐人签名: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专长工作单位推荐人主持过的课题名称推荐人签名:二、课题研究论证报告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联合 国科 教 文 组 织 提出 了教 育 的四 大支 柱, 也 可 以 说 是教 育的 四大 目 标 , 即 :Learningto know (学会求知);Learningto do (学会做事);Learningto co-operate (学会合作) ;Learningto be(学会生存与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

6、 “远、大、虚、空”的现象,缺乏应有的实效性。在德育目标上存在“远而大”的问题,导致了德育工作无法落到实处。在内容上重道德认知体系的构建,轻道德形成的生活实践,表现为空洞,缺少生活气息。在教育方法上,表现为简单、粗放,仍然是以单纯的“理论灌输”为主,导致效果差。在管理上,存在着强制性,学生的自我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评价上,方式单一,指向模糊,不能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积极性。在德育教育效果上,知行分离,达不到应有的实效性。反思传统德育的种种问题,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着想,从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着想,必须对传统的德育实施改革。近年来,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组,提

7、出了学校德育“回归基础”的主张,对我们中小学德育提出了发展的方向,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基于以上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是德育教育之基,抓好养成教育是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最重要方面。我们以“让每一位学生自主成长”为目标,以新道德教育实验为抓手,通过扎实开展以学生“自主行为习惯、自主学习习惯、自主管理习惯、自主健体习惯和自主个性发展习惯”为内容的“五自教育”,丰富养成教育的内容、创新养成教育的实施方式和实施途径、营造养成教育的大环境、构建多元化的养成教育评价机制等,实现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转化,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养

8、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习惯,实现“校园人人好习惯”的育人目标,进而推进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提高。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对于中学生道德教育的研究,世界各国都在进行,都在寻求形成“教育合力 ”,以求得最佳教育效果。在美国,许多学校都成立了“家长教师协会 ”或“联谊会 ”,每学期召开两次会议,交流学生情况和学校教育设想,共商德育大计。在日本,比较成功的做法是广泛建立 PTA (Parents Teachers Association )组织。参加 PTA的成员主要是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热衷于教育的仁人志士,他们视教育好后代为己

9、任,以能为教育事业作贡献为精神满足,自愿无偿地从事各种教育活动,尤其在捐赠资助教育基金、细心周到地教育后人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新加坡,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相结合,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由此可见,几乎各国都在强调,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在宣传本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在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从而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效果。在我国,对于学校道德教育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其研究课题也成了诸多研究中的重中之重。许多学校从不同角度对学校道德教育、特别是养成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不少学校也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然而,长期以来,许多学校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在养成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存在许多弊端和

10、误区。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养成教育的内容仅仅定位在日常行为习惯上;二是在实施方式上简单、粗放;三是缺少科学的养成教育评价机制,导致学校道德教育“ 实效性不高 “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我们确立初中学生“五自教育”的实验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对养成教育问题的成因、目标定位、基本途径、实施方式、评价对象、教育环境等,进行系统的反思与重构,结合时代发展特点,遵循客观规律,整合养成教育的各项内容,构建“自主行为习惯、自主学习习惯、自主管理习惯、自主健体习惯、自主个性发展习惯”为内容的“五自教育”序列,引导学生健康、主动、和谐发展。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1、一)理论价值 开展此项研究,有利于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促 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丰富国内关 于养成教育的理论和初中生道德发展和形成的理论研究,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 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 法和措施。 (二)实践价值 为了进一步推进以德治国方略的落实,早在200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就颁布了公民道 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 年 2 月 26 日中共中央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意见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

12、人思想道德建设 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出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开展这项研究,我们将着眼初中生的日常行 为,着重进行有关初中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及不 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以使广大初中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 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初中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具体有下列四个方面的实 践价值: 1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 3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

13、。 4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4、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1)社会背景条件。以德治国的方略的落实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国家政策大背景。 (2)学校外部环境。自2011 年 3 月开始,宁阳县教育局在全县全面推进和实施养成教 育,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我校为新建学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养成教育,旨在养成教育方面创办出学校特 色。 (4)我校一流的师资队伍。目前共有教师33 人,皆为大学本科学历,平均年龄为33 岁,平均教龄为 10 年,其中省优质课获得者1 人,市优秀教师、市优质课、市教学能手获 得者 9 人,县优质课、教学能手获得者20 人,占整个教师人数的9

14、1% 。所有教师年富力强, 敬业爱岗,敢于创新,乐于奉献。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三、课题研究设计报告1、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本课题研究旨在探索初中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有效实施途径,通过制定“五自教育”的基本规范、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营造养成教育的大环境、实施养成教育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其理论依据如下:1、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前沿理论学生的道德教育是整个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道德教育评价研究必须遵循教育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要大量学习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尤其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应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关

15、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2、发展性评价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是近年来我国众多教育工作者借鉴外国教育评价理论提出的最新的评价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教育评价的价值不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更重要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要使教育评价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育评价的意义就在于为实现“更好”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最好”、 “最差”只是相对的标志和暂时的现象,而不断地争取“更好”才是教育质量评价的永恒追求。3、新道德教育理论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曾提出,教师的教学之路,并不都是从知识走向知识、

16、从学科走向学科的,从道德走向知识、走向学科可能是更有效的教育之路。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理论假设:通过实施有效的养成教育策略,开发、利用丰富的德育资源,为学生创造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间,引领学生在多样化的德育活动中进行探究、体验、发现、建构,激发学习、生活的内驱力,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生命质量,使学生自由、和谐、健康成长,为他们的终生幸福奠基。本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形式和方法。2、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3、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良好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3、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1、初中生自主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以落实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教育、自主评价的作用,使学生在自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初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在教学中,以合作学习为载体,以自主探究为主线,充分贯彻以学定教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