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767673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9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9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学案含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1第第 2929 讲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特征()。2.群落的演替()。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考点一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要点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2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不同。3种间关系深化拓展 图示解读四种种间关系项目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数量坐标图

2、2019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2营养关系图常见形式:4.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2)类型(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1有关群落特征与种间关系的判断(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2)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4)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5)谚语“苗多欺草,

3、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共生( )(6)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7)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2有关群落结构的判断(1)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2)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3)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4)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生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5)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6)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2019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3如

4、图 a、b、c 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 的海拔内,山坡 a、森林 b、海洋 c 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1)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 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2)b、 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什么? 提示 b 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c 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3)b 处不同的植物层次中分布着不同的鸟类,鸟类的这种分层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提示 主

5、要取决于食物的分布和巢位的位置。命题点一 群落结构的相关辨析1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答案 A解析 竹林中的竹子是同一物种,属于种群而非群落,A 项错误;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与食性有关,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B 项正确;淡水鱼的分层与陆地动物的分层的因素是一样的,也是与食性有关,C 项正确;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

6、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D 项正确。2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答案 A2019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4解析 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所有的群落都具有。如草坪中地表动物和植被栖息动物的分布均属于分层现象。命题点二 种间关系的判断及相关曲线分析3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 4 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

7、1 200 只蝌蚪(甲、乙、丙各 400 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 3 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蝌蚪存活率 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 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答案 D解析 随着池塘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蝌蚪存活率降低、乙存活率升高,说明捕食者的食物主要是甲和丙,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加,A 项正确、D 项错误;三种蝌蚪由于有相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而构成

8、竞争关系,但捕食者的介入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竞争,B 项正确;无捕食者时,乙蝌蚪的存活率最低,说明无捕食者时乙的竞争力最弱,乙可能消失,C 项正确。4如图是 1845 年至 1935 年的 90 年间,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曲线 A 表示的是_的种群数量变化,其数量最多时曾达到_只。(2)猞猁和雪兔的关系为_,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有_;_。(3)1935 年后的 10 年间,人类对猞猁毛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大量捕杀猞猁后,雪兔的种群数2019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5量变化将会是_。(4)在 18901935 年期间

9、,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_左右。从图中任意一时段看出,猞猁种群的K值_(填“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答案 (1)雪兔 140 000 (2)捕食 可食的植物增加 猞猁的数量急剧减少 (3)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4)60 000 只 晚于解析 (1)曲线 A 表示的是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因为雪兔的数量要多于猞猁的数量,猞猁为捕食者,雪兔数量最多时是 140 000 只左右。(2)猞猁以雪兔为食,两者为捕食关系;从图中反映出的情况看,雪兔数量急剧增加的原因是捕食者猞猁的数量急剧减少,另一个原因可能是雪兔的食物增加。(3)大量捕杀猞猁后雪兔的数量急剧上

10、升,当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它们的食物减少,所以雪兔的数量也会减少,最后趋于稳定。(4)在 18901935 年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 60 000 只左右,由于猞猁为捕食者,所以它的K值出现晚于雪兔。捕食关系中捕食与被捕食者的判断技巧(1)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如图 1 中 A 为被捕食者。(2)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 2 中 A 为捕食者,B 为被捕食者。考点二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

11、替的过程。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2019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6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时间漫长经历时间较短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4.群落演替的趋势自然条件下,群落沿着一定的方向演替: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总生产量越来越高,稳定性越来越强。5人类活动对

12、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深化拓展 群落演替的方向及变化方向简单复杂稳定复杂简单稳定实例大多数自然群落受污染或破坏的群落能量变化增加并趋向于稳定减少并趋向于稳定物质变化1有关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判断(1)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2)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3)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很快就会长满小灌木,成为灌木丛( )(4)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5)群落演替中的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2有关群落演替的原因

13、、方向、特点的判断(1)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外部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 )(2)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甚至可发生优势取代( )(3)人类干预对群落的演替总是不利的( )(4)若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会形成森林( )(5)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6)某海岛上的群落因开发旅游,可能会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2019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7(7)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下图表示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1)图中甲、乙分别属于

14、哪种演替类型?判断依据是什么?提示 由于甲曲线群落演替起点的物种多样性为零,因此甲应属于初生演替,乙曲线存在起始物种,故应属于次生演替。(2)火灾后森林的演替宜用哪条曲线表示?提示 火灾后森林的演替应为次生演替,与乙曲线相同。(3)哪种演替速度更快、历时更短?提示 次生演替的速度更快,时间更短。命题点一 群落演替的基本过程及类型判断与分析1(2017广东省实验中学期中)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二者的起始条件不同B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C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D一般来说初生演替所需时间

15、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答案 B解析 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根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比较可知,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起始条件不同,A 项正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可能形成森林,但是初生演替更难形成森林,B 项错误;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C 项正确;一般来说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 项正确。2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演替的先后顺序:乙丙甲丁B生物多样性:丁甲丙乙2019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8C此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D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答案 D解析 在废弃鱼塘中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演替过程应为丁甲丙乙。“二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一看起点Error!二看时间Error!命题点二 群落演替的趋势分析3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b 点时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 点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图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