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风险管理资料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7767012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银行风险管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国银行风险管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国银行风险管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国银行风险管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国银行风险管理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银行风险管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风险管理资料(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风险管理2008年,本行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目标,准确把握、有效应对宏观政策和经济形势变化影响,加强主动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精细化程度,加快推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实力。本行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监管部门、存款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银行稳健经营要求的前提下,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本行遵循“适中型”的风险偏好,并按照“理性、稳健、审慎”的原则处理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本行董事会及其下属风险政策委员会,管理层下设的内部控制委员会、反洗钱工作委员会和资产处置委员会,风险管理部、授信执行部、财务管理部、法律与合规部等相关部门共同构成本行风险管理的主

2、要组织架构。本行通过垂直管理模式管理分行的风险状况,通过窗口风险管理模式管理业务部门的风险状况,通过委任子公司的董事会或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若干成员,监控子公司的风险管理。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能或不愿意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本行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贸易融资和资金业务。2008 年,本行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进一步强化资产质量监控,加强敏感行业压力测试,及时调整授信策略,加大对重点优质客户授信支持力度,主动退出低质量、高风险客户,不断优化授信结构。2008 年末,本行中国内地机构A 类客户授信余额占比51.3%,较年初上升0.7 个百分点。在公司金融业务方面,本行密切关注

3、行业经济形势,跟踪宏观调控敏感行业存量授信风险状况,加强对产能过剩、潜在过剩及宏观调控影响较大行业的分析与监控,调整行业授信策略,有效控制行业风险;对大额高风险授信客户实施名单式风险监控管理,加大客户风险监控的频度和排查力度,强化重大风险事项报告制度,加强关注类贷款风险细分管理,细化预警指标。在个人金融业务方面,继续实施预警叫停机制,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改进个人贷款抵押登记办理流程,继续推广个人授信决策引擎。本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方案于2008 年3 月获董事会批准,实施进程进一步加快,并按照“统一规划、分模块实施;统一方法、分部门落实”的总体要求,推进相关模块及子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本

4、行对中国银监会制定的首批5 个监管指引的达标情况进行自我评估,为未来第一阶段合规达标申请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境外机构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工作按照当地监管要求稳步推进。本行根据中国银监会制定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衡量及管理本行授信资产的质量。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要求中国商业银行将授信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贷款被视为不良贷款。就本行海外业务而言,若当地适用规则及要求比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更严谨,则本行按当地规则及要求进行授信资产分类。2008 年,本行中国内地机构继续执行授信资产风险分类的集中化管理,由总行和中国内地一级分行集中审核认定公司贷款风险分类。对授信资产进行分类时,本行充分

5、考虑影响授信质量的各项因素,按照“资产回收的可能性和损失的程度”这一核心标准进行判断,经过初分、复核、专业审阅、认定等环节最终认定分类级别。对风险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实施动态调整。截至2008 年末,集团不良贷款总额为874.90 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减少13.12 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2.65%, 较上年末下降0.47 个百分点。中国内地机构不良贷款总额为833.05 亿元人民币, 较上年末减少37.06 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3.13%,较上年末下降0.63 个百分点。本行关注类贷款余额1,599.88 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加149.97 亿元人民币;占贷款余额的4.85%,较年初下降0.

6、23 个百分点。贷款五级分类状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2008 年12 月31 日2007 年12 月31 日2006 年12 月31 日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集团正常 3,048,668 92.50% 2,616,768 91.80% 2,135,654 87.81%关注 159,988 4.85% 144,991 5.08% 198,145 8.15%次级 39,411 1.20% 35,105 1.23% 39,390 1.62%可疑 35,212 1.06% 40,897 1.43% 44,100 1.81%损失 12,867 0.39% 12,800 0.46

7、% 14,730 0.61%合计 3,296,146 100.00% 2,850,561 100.00% 2,432,019 100.00%不良贷款总额 87,490 2.65% 88,802 3.12% 98,220 4.04%中国内地正常 2,436,838 91.51% 2,089,139 90.21% 1,703,908 85.69%关注 142,661 5.36% 139,555 6.03% 188,604 9.49%次级 36,585 1.38% 34,216 1.48% 38,517 1.94%可疑 34,354 1.29% 40,308 1.74% 43,119 2.17%损失

8、 12,366 0.46% 12,487 0.54% 14,186 0.71%合计 2,662,804 100.00% 2,315,705 100.00% 1,988,334 100.00%不良贷款总额 83,305 3.13% 87,011 3.76% 95,822 4.82% 50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若有客观证据证明贷款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减少且减少金额可以可靠计量,本行确认该客户贷款已减值,并计提减值准备。截至2008 年末,集团已识别减值贷款总额为908.79 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5.62 亿元人民币,减值贷款率2.76%,较上年末下降0.41 个百

9、分点。中国内地机构已识别减值贷款总额873.52 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减少20.85亿元人民币,减值贷款率3.28%,较上年末下降0.58 个百分点。境外机构已识别减值贷款总额为35.27 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26.47 亿元人民币,减值贷款率0.56%,较上年末上升0.40 个百分点。已识别减值贷款年内变化情况单位:百万元人民币2008 年2007 年2006 年集团期初余额 90,317 103,232 109,530增加额 32,352 33,006 41,928减少额 (31,790) (45,921) (48,226)期末余额 90,879 90,317 103,232中国内地期

10、初余额 89,437 98,649 102,359增加额 30,478 31,814 40,924减少额 (32,563) (41,026) (44,634)期末余额 87,352 89,437 98,649按货币划分的贷款和已识别减值贷款单位:百万元人民币2008 年2007 年2006 年贷款总额 减值贷款贷款总额减值贷款贷款总额 减值贷款集团人民币 2,354,454 76,599 1,968,119 80,209 1,692,980 86,816外币 941,692 14,280 882,442 10,108 739,039 16,416合计 3,296,146 90,879 2,85

11、0,561 90,317 2,432,019 103,232中国内地人民币 2,338,684 75,035 1,955,638 80,209 1,688,414 86,816外币 324,120 12,317 360,067 9,228 299,920 11,833合计 2,662,804 87,352 2,315,705 89,437 1,988,334 98,649注:2006 年本行从境外机构转入20.66 亿元人民币减值贷款以及以前年度为该笔贷款所计提的 18.49 亿元人民币贷款减值准备。为便于作同口径对比分析,本行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中将 该笔贷款进行了还原调整。 51本行按

12、照审慎、真实的原则,及时、足额地计提贷款减值准备。贷款减值准备包括两部分,即按单独方式评估的准备和按组合方式评估的准备。有关贷款减值准备的详细会计政策,详见会计报表附注四、5 和十一、3。2008 年,集团贷款减值损失为167.92 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加85.40 亿元人民币,信贷成本为0.55%,较上年上升0.24 个百分点;中国内地机构贷款减值损失为142.56 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加54.25 亿元人民币,信贷成本为0.57%,较上年上升0.16 个百分点。截至2008 年末,集团贷款减值准备余额1,064.94 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104.26 亿元人民币,减值贷款拨备覆盖率为1

13、17.18%,较上年末上升10.81 个百分点;中国内地机构贷款减值准备余额1,007.57 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74.74 亿元人民币,减值贷款拨备覆盖率为115.35%,较上年末上升11.05 个百分点。本行继续加强贷款客户的集中风险控制。目前,本行符合有关借款人集中度的监管要求。主要监管指标监管标准2008 年 12 月31 日 2007 年 12 月31 日 2006 年 12 月31 日 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 10 3.4 3.4 2.2 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 50 17.6 16.1 15.7注: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单一最大客户贷款余额/资本净额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

14、例=最大十家客户贷款余额/资本净额有关贷款分类、已识别减值贷款分类以及贷款减值准备等其他信息,详见会计报表注释七、8和十一、3。下表列示截至2008年末本行十大单一借款人。单位:百万元人民币行业 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百分比客户 A 运输业17,990 0.55%客户B 商业服务业12,280 0.37%客户C 运输业10,972 0.33%客户D 公用事业9,581 0.29%客户E 运输业9,224 0.28%客户F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8,303 0.25%客户G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835 0.21%客户H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748 0.20%客户I 运输

15、业5,812 0.18%客户 J 制造业 5,490 0.17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本行继续深化内部控制,理顺沟通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内部控制的三道防线体系。 本行各级机构、业务经营部门及员工是内部控制的第一道防线,在承担业务发展任 务的同时也承担内部控制的责任。2008 年,本行基层机构加强对网点日常管理和重 点业务活动的风险控制,提高自查效率,一道防线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 升。 法律合规部门与业务管理部门是内部控制的第二道防线,统筹内控制度建设,指 导、检查、监督和评估一道防线的工作。2008 年,本行二道防线加大现场和非现场 检查力度,运用科技手段有效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和效果;建立持续

16、跟进机制,促进整改质效的提升;运用现有系统监控手段和信息,充分发挥对一道防线的督导、支 持和评估作用。 稽核部门是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负责检查评价本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 治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2008 年,本行继续推进稽核工作垂直一体化管理,及时转 变稽核策略及检查评价角度,由合规检查为主逐步转向以内控评价为主;高度关注 系统性风险和内部控制整体状况,大力加强专项稽核;深度挖掘稽核结果,及时提 示风险隐患,对发现的问题和内控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切实促进内控水平的不 断提升。 本行积极推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操作风险项目,进一步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制 定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手册 ,为各级管理者和员工提供清晰、明确的工作 指导,确保管理职责的落实;实施操作风险与控制评估工作流程,提高风险识别和 评估能力,优化管理流程,改善管理工具,构建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操作风 险管理模式。本行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强化对分支机构的控制:(1)完善基层机构业 务经理派驻制,促进业务操作与风险控制分离,强化经营活动和重要操作环节的管 56 控;(2)完善、推广录像联网监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