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交通之六条古道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7593180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81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交通之六条古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云南交通之六条古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云南交通之六条古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云南交通之六条古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云南交通之六条古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交通之六条古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交通之六条古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尺道 五尺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公元前 246 年,秦始皇从修筑道路入手开发和治理云南。 蜀郡太守李冰在川滇交界的僰(bo)道(今四川宜宾)地区开山凿崖,修筑通往滇东北地区的道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派遣常安继续修筑这条道路。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今四川宜宾) 、朱提(今云南昭通)到滇池,由于道路宽仅五尺,故史称“五尺道”。这条道路尽管狭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他地区兴修的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 南方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形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是一条深藏于高山密林间的全球化贸易、文化通衢, 它是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最早的联系纽带,对中外社会

2、、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西南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由三大干线组成,全长 2000 多公里。一条是以四川成都为起点,经宜宾、昭通、曲靖、昆明、楚雄、南华、云南驿至大理;一条是从成都南出发,经邛崃、雅安、灵关、西昌、姚安至大理,此条又称“灵关道”; 三是上述两条汇合后西行, 经漾濞、 永平、 保山、腾冲出缅甸,从保山至缅甸段称为“永昌道”。成都是“西南丝绸之路”的起点, 腾冲是“西南丝绸之路”的最后驿站。 元朝统一云南后,在行省境内建立驿站 78 处,其中由中庆(今昆明)至大理沿途经禄丰、路甸、威楚、沙却、普棚、白山石诸站,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称塘、铺、哨、关、驿等。 这条古道是难得的文化遗

3、产, 其中有些驿站已列入历史文化保护单位,但对全线缺乏统一规划和保护,建议将“南方丝绸之路”列入文化遗产,对现有路段进行普查,整体规划保护下来,开发旅游,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所组成的横断山脉,地理构造奇特,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蕴藏着大量珍贵的稀有动物和植物。这里自史前时代起,就是中华各族系往返迁徙的良好通道,至今还居住着羌、彝、藏、回、白、傣、僳僳、普米、阿昌、德昂、景颇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在这条远古民族走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南丝绸之路,是以富饶的成都平原为起点,经过云南进入缅甸再到印度,进而远达中亚及欧洲。西北的陆上丝路、南方的海上丝路和西南方的陆上丝路,西南方的丝路发展得最早,在

4、公元前四世纪时便已开通。这条丝路在汉代时称为“蜀身毒道“, 蜀是四川, 身毒是印度的古称, 指从四川出发,经过云南、缅甸直至印度的商路。滇西“古西南丝绸之路“遗迹主要位于保山市的水寨、官坡及大理州水平的博南山等地。 茶 马 古 道 在横断山区和西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千百年来,绵延着一条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为险峻的交通驿道茶马古道。 中国西南部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往密切,源远流长。古时的西藏,当地居民以游牧为主,多食肉、奶,而鲜有蔬菜,维生素丰富的茶叶成为高原居民生活的必需品。 宋时, 滇、 藏、 川的茶马互市频繁,明清茶马互市内容则更加丰富,进藏多是茶叶、瓷器、丝绸、布匹;出藏多是马匹、

5、羊毛、 皮张和药材。 仅清顺治十八年 (公元 1666 年) ,滇茶销藏就达 3 万多担,骡马成交上万匹。从云南、四川至西藏,往来商人的脚印、马帮的蹄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踩出了这条翻越横断山脉、冈底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涉过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路线大致有两条:一条经云南普洱茶的产地出发,经下关(大理) 、丽江、迪庆、德钦,到西藏的芒康、昌都、波密、拉萨,尔后再幅射至藏南的泽当、后藏的江孜、亚东,出境至缅甸、印度;另一条则是由四川的打箭炉(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至拉萨,再至后藏日喀则,出境到尼泊尔、印度。 滇西干道 云南公路的开端滇西干道,云

6、南自己建设的第一条公路。 1925 年滇西干道从昆明小西门外大观街为起点, 经三分寺、 黄土坡、黑林铺、普坪村至碧鸡关 16.5 公里建成通车,标志着云南从此有了自己修筑的的公路。并于 1926 年底将滇西干道公路修建至安宁。 滇西干道:昆明安宁禄丰广通楚雄镇南(今南华)祥云弥渡凤仪下关 滇缅公路 1937 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军为了孤立乃至消灭抗战力量, 封锁了中国所有的沿海港口及东部陆路交通干线,最后一条运输通道滇越铁路也因越南的沦陷被阻断,为了适应抗战的迫切需要,打通中国大后方连接国际的运输通道成了当务之急。 1938 年,由云南 10 多个民族,且主要是老人、妇

7、女和孩子所组成的 20 万筑路大军, 在严重缺乏施工机械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情况下,凭着血肉之躯,仅用 9 个月时间,成功修通了从昆明至畹町959.4 公里的滇缅公路。 这条用宝贵生命和爱国热情铸就的抗战血线, 共翻越 6 座险峻大山,穿过 8 处悬崖峭壁,跨过 5 条,建有 5 座大型桥梁,牺牲筑路民工近 3000 人。1938 年 8 月 31 日,滇缅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时,举世为之震惊,西方媒体惊叹,这是一条“用手指刻出来的公路” ,是“中国第二个万里长城一样的奇迹” ;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特命驻华大使詹森考察滇缅公路,詹森考察后感叹这条公路“为世界之奇迹” ;英国泰唔士报连续三天发表文章和图片

8、,称滇缅公路“可同巴拿马运河相媲美” 。 滇缅公路,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硝烟烽火中的国际通道,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在中国和世界上,没有哪条公路能像它这样,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如此息息相连,没有哪条公路能像它这样久久地烙刻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昆洛公路 云南昆洛公路起点为昆明市,经玉溪市、元江县、普洱县(现宁洱县) 、思茅市(现普洱市) 、车里县(现景洪市) 、佛海县(现勐海县) ,至中缅边界的打洛镇,全长 866 公里,建成于 1954 年 12 月。 昆洛公路横穿哀牢山、无量山两大山脉,跨越红河、阿墨江、把边江、澜沧江 4 条江河,山川相间,沟壑纵横,山高谷深,地形十分复

9、杂,沿线大多是荒山野岭,人烟稀少,高山寒冷,河谷炎热,一些地区瘴气瘟疫流行, 工程艰险。 但是, 沿线各族群众为修建 “翻身路” 、“幸福路” ,很短时间内就组建起几万人的民工队。他们自带简单的行李和工具,奔赴施工工地。1960 年,建成了昆洛公路末段 70 公里。 建成以后, 云南省交通厅、 公路局不断对昆洛公路进行技术改造,提升公路等级,以适应当代交通发展的需要。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昆洛公路进入了高等级化改造时期。1993 年,昆明至玉溪汽车专用二级公路建成通车。1997 年 1 月,磨黑至思茅二级公路完工。 昆洛公路为巩固国防、造福云南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连接中国西部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一条重要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