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区克孜勒苏乡苗木繁育基地建设苗木繁育基地商业计划书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571628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51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喀什地区克孜勒苏乡苗木繁育基地建设苗木繁育基地商业计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喀什地区克孜勒苏乡苗木繁育基地建设苗木繁育基地商业计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喀什地区克孜勒苏乡苗木繁育基地建设苗木繁育基地商业计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喀什地区克孜勒苏乡苗木繁育基地建设苗木繁育基地商业计划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喀什地区克孜勒苏乡苗木繁育基地建设苗木繁育基地商业计划书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喀什地区克孜勒苏乡苗木繁育基地建设苗木繁育基地商业计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喀什地区克孜勒苏乡苗木繁育基地建设苗木繁育基地商业计划书(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克孜勒苏乡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克孜勒苏乡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第一章1.1 项目概要1.1.1 项目名称伽师县克孜勒苏乡苗木繁育基地建设1.1.2 项目建设单位XX 鑫汇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伽师县农场1.1.3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1.1.4 项目主管单位XX 喀什地区伽师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1.1.5 项目建设地点XX 喀什地区伽师县克孜勒苏乡1.1.6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总建设规模为 500 亩的小型苗圃,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1、大田育苗区:育苗面积 350 亩,占项目区总面积的 70。2、大苗区:定植面积 100 亩,占项目区总面积的 203、实验区:

2、经济林新品种引种实验面积 20 亩。占项目区总面积的 44、防护林体系建设:项目区外围和内部共种植防护林 25 亩,占项目区总面积5。5、水利设施建设:新修防渗引水农渠 9 千米(含修斗渠闸口 2 座,斗渠桥 2座;农渠闸口 30 座,农渠桥 20 座)保证项目区用水。6、配套建筑工程:建设预留地 5 亩,占项目区总面积的 1。主要用于建设种苗调剂室 60m2、档案室 40 m2、检验室 60 m2、种子库 30 m2、工具库 30 m2、机具库 50 m2、储苗窖 130 m2。 。7、辅助工程:修建田间道路 10 千米;架设输电线路 2 千米,保证苗圃用电。1.1.7、建设性质:新建1.1

3、.8、项目建设期项目建设期为 1 年,项目在 2007 年完成。1.1.9、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1.1.9.1、项目投资本项目建设投资总额为 506.01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343.61 万元,流动资金 162.40 万元。详见项目总投资估算表。1.1.9.2、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 506.01 万元,其中:申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专项资金 200 万元,占 40%;建设单位自筹资金和地方财政配套 306.01 万元,占60。1.1.10 预期建设目标伽师县克孜勒苏乡苗木繁育基地建成之后,预计定型年 2008 年后金额达到平均年产优质红枣(灰枣)苗木 140 万株,满足伽师县和喀什地

4、区对红枣苗木的需求。1.2 结论及建议鉴于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又具有良好的财务效益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喀什地区的现有资源,增加就业岗位,业主单位又有着较强的实力和良好的信誉,建议项目业主单位科学规划、周密安排,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和防范风险,在做好资金筹措及采购、生产、销售、质量控制的前期准备工作后,按计划实施本项目,以实现预期的效益。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2.1 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XX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 2004 年 8 月 24 日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做大做强优势特色林果业,把林果业作为发展林业的一个突出重点来抓,力争到 20

5、10 年全区果品产量达到 1500 万吨以上,2020年达到 2000 万吨以上,使林果业真正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把我区尽快建成全国重要的林果产品产业基地和林果业大区。 XX19992010 年名特优经济林商品基地重点县建设规划中提出到 2010年林果面积由现在 1998 年的 23.3 万公顷发展到 66.7 万公顷,实现农村人均1 亩林果园,使林果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 30左右。 XX 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规划中业阐述了 XX 林果园艺业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林果业已经成为 XX 未来农业发展的重点,自治区在作物结构的调整

6、上已经将果树作为重点进行发展,林果产业将成为 XX 的一大优势产业,其发展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也是 XX 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因而,实现林果业产业化对促进 XX 经济腾飞,农民脱贫致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 把发展林果业作为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内容之一。截至2005 年,全区林果种植面积达 1004 万亩(含兵团) ,其中,各地州种植面积892.34 万亩,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已经形成 800 万亩以上的规模。果品及深加工产品产量 300 万吨左右,林果产业的产值约 45 亿元,农民来自林果业的人均收入达 296 元。自治区林果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到 2

7、010 年,林果种植面积达到 1500万亩,其中南疆环塔里木盆地达到 1200 万亩,果品产量达到 1000 万吨以上,果品贮藏保鲜率达到 35,加工率达到 20以上,果品及深加工产品产值达到 300 亿元以上,林果业布局进一步合理,结构进一步优化,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 2015 年,优质林果面积稳定在 1500 万亩以上,果品产量达到 1500 万吨,果品贮藏保鲜率达到 45以上,加工率达到 35以上,林果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达到 30以上,主产区达到 45以上,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特色林果业产业体系。2.2 项目由来在 XX 发展经济林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品种资源优势和生产优势,X

8、X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非常有利于果品糖分的积累,使得XX 果品十分香甜,口味上佳。而且 XX 具有悠久的果树栽培历史,品种资源丰富,其中:库尔勒香梨、哈密瓜、核桃、杏、大枣、巴旦木、阿月浑子、石榴、无花果等特色果树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在 XX 生产的果品的品质,是全国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XX 虽然有长期栽培经济林的历史,但果品普遍存在产量低、品质差、商品率不高的问题。大量的优质品种未得到及时推广,难以形成优质商品和规模效益,无法占林国内外的大市场。目前经济林良种率低、产业化程度差已成为制约经济林发展的重

9、要因素。各地良种建设滞后,发展规模小,本地良种经济林树苗的数量、纯度都满足不了当前生产发展的需求。此外,XX 多数果农对经济林的栽种为粗放管理、不施肥、不修剪、不打药,造成产量、品质低,且果品品种混杂。高质量的精品果园较少,无公害果品的开发规模较小。绿色、有机等无公害果品较少,管理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不能科学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和各种生长调节剂等因素,造成果品品质难以提高,难以形成优质商品和规模效益。针对 XX 林果产业的现状,XX 林果业需要现代化的经济林苗木繁育基地来提升、保持 XX 林产品质量,解决 XX 区内经济林苗木结构性短缺问题,加快 XX林果产业的发展。2.3 项目建设必要性

10、和依据2.3.1 项目建设必要性XX 喀什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集中的边疆贫困地区。喀什地去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境内气候极端干旱,戈壁沙漠广布,风沙、干旱、盐碱危害严重,生态系统脆弱,自然条件恶劣,是一个典型的荒漠灌溉农业区。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喀什地区以棉花产业为支柱的单一经济结构不断受到市场冲击,农民持续增收日益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近年来,喀什地区立足林果资源优势,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使林果业从零星分散、粗放管理向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及优质高效转变,成为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又改善生态环境,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为一体的重要产业。喀什地区林果业扩大

11、规模的主攻方向是巴旦木、开心果、红枣、酸梅、核桃等,但目前育苗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将直接影响林果业发展进程和质量,不利于林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的实施将改进喀什地区乃至自治区林木种苗生产和管理落后的状况,推动种苗生产向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大大促进喀什地区优质高效林果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林苗木质量,变喀什地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2.3.2 编制依据1、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实用读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编2、 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试行)2004 北京3、 XX 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和 2010 年远景规划4、XX 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

12、林业标准 (第一册)5、 XX 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 【2004】15 号第三章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阻碍因素三章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阻碍因素3.1 项目区概况3.1.1 自然条件3.1.1.1 地理位置喀什地区位于 XX 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理坐标东经73207957,北纬35204018。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依喀喇昆仑山与西藏阿里地区为邻,西靠帕米尔高原,东北与阿克苏地区柯坪县、阿瓦提县相连,西北与克孜勒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图什、乌恰、阿克陶县相连,东南与和田地区皮山县相连。喀什地区的西南部与三个国家接壤: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

13、喀什地区东西宽约 750 公里,南北长535 公里,总面积 112058 平方公里。2004 年末,总人口 361.54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83.42 万人。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族、汉族、塔吉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蒙古族、锡伯族、满族等。地势是西、南、北三面环山,东面朝塔里木盆地开口。喀什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因为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伽师县位于 XX 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隶属喀什地区。 伽师县地处北纬39。16一 40。00,东经 76。20一 78。00之间。东邻巴楚,西接疏勒,南连岳普湖至柯平山前,西北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毗邻。东西长 140 公

14、里,南北宽 80 公里,总面积 6668.59 平方公里,县城距喀什市公路76 公里,距乌鲁木齐 1435 公里,平均海拔高度 1190 米伽师县气候独特,光热资源丰富,属典型的暖温带内陆干燥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降水降少。年平均降雨量 64.6 毫米,年均蒸发量2051.5 毫米,年平均气温 11.7 摄氏度,全年日照时数为 2923.7 小时,无霜期平均在 233 天左右。伽师县大沙枣是全国最大的。3.1.1.2 地形地貌伽师县为克孜河沉积、洪积扇尾部组成的冲积平原。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坡降度为千分之一。地形可分为风成沙包、盐土荒漠和现代河流淤积绿州三种。3.1.1

15、.3 气候伽师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 11.7,极端最高气温 41.2,极端最低气温-22.5;年平均降水量为 45 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 2251.1 毫米。为降水量的 42 倍,58 月是降水量最大的时期,占年降水量的 67.7%伽师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达 2923.3 小时,10的积温可达 4277;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 14.3;无霜期长,年平均 233 天;39 月偏西北风较多,风速可达 12.5 米秒-20 米秒,起风时伴有风沙,浮尘现象。3.1.14 土壤伽师县的土壤可分为灌淤土、潮土、草甸土、盐土、沼泽土、风沙土和棕漠

16、土七类。全县现有耕地面积 60.9 万亩,宜垦荒地面积 365 万亩。因伽师县地处喀什噶尔河流下游,土地盐渍化极为严重,全县盐渍化土地有 356 万亩,占总面积的 35.6%;非盐碱化耕地仅有 36 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 59.1%,其余均属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土壤。3.1.1.5 水文伽师县是一个农业县,农田主要以灌溉为主,主要河流有克孜河,克孜河起源于卡布卡至帮库勒长 280 公里,径流量 8.6 亿立方米。现每亩耕地平均灌溉定额 800 一 1000 立方米。伽师县主要的灌溉渠有克孜勒博依渠、英阿瓦提渠,夏普吐勒渠,和夏阿瓦提渠、卧里托格拉克渠、青年渠等 11 条,总长 452 公里。除此之外,还有中等引水渠 135 条,闸口 1500 余座,排碱渠 9 条,水库 1 座(吾甫尔水库蓄水量为 600 万立方米)。3.1.2 社会经济条件伽师县总人口为 32.4 万人(根据 2004 年统计资料), 其中农业人口 28.5万,占总人口的 87.9%;城镇人口 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商业贸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