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成长之路(师培)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65870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9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教师成长之路(师培)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优秀教师成长之路(师培)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优秀教师成长之路(师培)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优秀教师成长之路(师培)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优秀教师成长之路(师培)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秀教师成长之路(师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教师成长之路(师培)(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秀教师成长之路- 校本行动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听课笔记教师成长的困惑有关调查、访谈表明: 1、所有的教师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优秀教师; 2、很多教师感到教学 、科研有许多困惑; 3、观念上:许多教师认为,研究是学者们的事情, 我们怎么能进行研究; 4、行动上:“就是让我们做研究,也不知道从何处 着手呀!”; 5、方法上:不知道用什么方法; 6、造成的结果:年复一年,教学没有改变、科研没 有提升,教师成长受限。那么,要成为优秀教师,教师 应如何开展教学、科研,并使二者 结合起来呢 ?案例: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学会关 心”课题研究从1984年起,该校开展“助残”活动。五助的对象包括:老、幼、

2、寡 、残、贫等。1997年开始,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学会关心”课题研 究。 “学会关心” :“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最终学会“ 学会关心他人”。 从该校已经发生的教育行动的调查入手,以大量原始资料为根据,撰 写无锡市郊区扬名中心小学“五助”活动考察报告; 考察发现:1991-1997年间,超出了“五助”范围,超出了“助人” 的含义,小学生在“帮助人”的过程中学会了“关心人”; 课题组明确“学会关心”的重心:“关心别人”的活动-从活动中 受到教育,从关心同伴入手,养成关心别人的品行,包括自然地关心 别人与善于关心别人。 研究过程:教例描述-教例分析-新教例创设-撰写研究报告这种研究被称

3、为:教例研究一、教例研究 初始:模仿理论研究,但缺乏动力,且无所适从; 研究重心转向对自身工作经验教训的回顾与反思,清理出 一批过去在引导学生学习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周围 环境的事件。 大家围绕这些鲜活的教育事例,展开交流和探讨,终于投 入到研究之中。 教例研究类似医师的“病例研究”,律师的“案例研究”,军 事学上的“战例研究”。教例研究将教师的工作与研究结合 了起来。教例研究过程 首先,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 的全过程写成“教例”; 围绕“教例”展开集体研讨和分析,形成“教 例研究报告”; 通过对特殊“教例”的分析取得新的发现; 或者,通过对同类“教例”的研究,概括出 一般性的结

4、论。 原来认为:学生有爱心、同情心、乐于助人,就学会了关 心。教例显示,学会关心还需要更多品质,如善解人意, 敏锐地觉察到别人的情感、利益和需要,设身处地为他人 着想,等等。 这些品质如何培养?从教例研究报告中总结。 以师爱启发学生的爱心。 设置和利用人际和社会情境问题,唤起学生的人际意识和 社会意识,培养学生对他人心情和处境的敏感性。 在角色扮演中教会学生设身处地思考问题。 在学校和课堂中营造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的生活氛围。 引导学生在助人中学会“关心”。另外的几种研究模式一、问题研究; 二、参与式研究; 三、合作研究; 四、校本行动研究。二、问题研究 问题的发现和界定; 分析问题的成因或症结

5、;通过调查、咨询或文献 研究查明问题产生的原因; 问题的解决,包括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案, 方案的实施,搜集系统的证据说明教育措施的具 体效果; 反思与讨论。自我反思,与同事进行讨论,吸纳 他人的意见。(案例: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三、参与式研究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一体化; 自叙式研究; 反思性研究; 价值介入与情感投入。四、合作研究 互补与互惠; 平等合作; 尊重教师的经验; 教师为主,理论工作者为辅。五、校本行动研究 校本行动研究的涵义; 校本行动研究的特征; 校本行动研究的条件; 校本行动研究的过程; 校本行动研究的途径; 教师如何成为研究者。校本行动研究的涵义(1) 校本(校本(Scho

6、ol-basedSchool-based):立足学校工作的实际,):立足学校工作的实际, 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结合学校发展与改进的需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结合学校发展与改进的需 要,解决教师专业提高与发展的具体问题。要,解决教师专业提高与发展的具体问题。 在学校中,通过学校,为了学校。 在教育中,通过教育,为了教育。关键点:关键点: 以学生、教师的需要与发展为根本;以学生、教师的需要与发展为根本; 以学校的需要和发展为目标。以学校的需要和发展为目标。校本行动研究的涵义(2) 行动研究(行动研究(ActionAction ResearchResearch): :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研究, 对行动

7、进行研究,把行动与研究合二为一。对行动进行研究,把行动与研究合二为一。教育 实践者(主要是教师群体)系统而公开地解决教 育实践问题。关键: 关键: 以教与学的主体教师、学生为研究者;以教与学的主体教师、学生为研究者; 以教与学的动态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教与学的动态过程为研究对象; 以教与学的行为改变为特征;以教与学的行为改变为特征; 以教与学的质量和水平提高为目标。以教与学的质量和水平提高为目标。校本行动研究的涵义()任何课题化情境总是“复杂的”、“不确 定的”、“不稳定的”、“独特的”和“价值冲 突”的,存在于任何已经产生的理论和技术 之外,并非“在书中”、“在已有的理论或案 例中”。如果他期

8、望有效地处理,他就不得 不在自己的行动中用自己设计的情境化策 略尝试性地去解决它。校本行动研究的特征一、参与; 二、改进; 三、系统; 四、公开 。参与() 教师参与行动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学校应 为教师授权; 教师不再是研究成果的使用者或教育行政指令的 执行者,他在行动研究中成为研究者,参与研究 的过程,提出等待研究的问题,并在自己的反思 性实践、观察研究的进程中,收集并分析有关研 究数据和资料; 为教师授权也意味着教师由往日被忽视的弱势群 体转换为中心人物。参与() 参与强调的是:教师参与整个研究的全过 程,在计划行动观察评价的 每一个阶段都有教师的声音。参与和改进 一起肩并肩地构成行动研

9、究的核心; 参与还内在地蕴涵了合作的重要性; 个人化的、孤岛式的研究走向群体化的、 合作式的研究。参与的基本结构学校管理者、教师、地方教育管理者、 专家、校外研究者、教师等。(画图)校外研究者与校内研究者之间 如何合作?世纪年代,由“福特教学研究”指导小组提出 的“组织体系”为教师的行动研究提供了动力性支持: “学校教师小组会议”,比较和交流各自的经验; “校内促进者”参与指导小组,负责召集会议并促进指导 小组的工作; 教师定期聚会,教师在这些会议中可以自由地评议指导小 组的工作并倾听地方教育顾问提出的一些问题; 参与研究的教师参加大型会议。评 论 严格限制了指导小组对教师的外部控制权力; 建

10、立了一套地方性组织结构和中心会议,以便教 师同行之间开展对话,而不是教师与指导小组的 对话,教师的专业对话使教师能够从他们的课堂 教学实践中抽象出自己的假设; 指导小组建议教师尽量提出那些隐藏在他们教学 实践中的内隐理论,由此,教师们开始自己收集 并分析教学资料,而不是依赖于指导小组。“专家引领”问题 提法上有误:上下有别,谁是专业?非专业?应:一线教 师与大学科研人员两方面的融合。可否改为专业支持、专 业协作、专业提升? 专业引领比专家引领好,且是一个动态概念。课改是发展 的过程,有阶段性,教师的成长也有不同的阶段,初始阶 段需要引领,发展阶段需要专业支持、协作,总结阶段需 要专业提升理论高

11、度。 研究要中国化、地方化、校本化,而非洋化。专家起码要 懂一门课,否则专业引领是空的,没有意义。 当专家和一线教师的距离越来越小的时候,课改就是有成 效的。改进() 行动研究促进民主,改善人际关系,摒弃不平等、偏见等 问题; 改变教师对研究的理解,包括改变教师的内隐理论或个人 化理论,使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有人称之为“教 师的专业扩展”; 将传统教育研究中的一切信条、建议、指导、警告等作为 有待检验的假说,应进入教师个人批判性思考的范围; 教师在改进实践的行动研究中应将教学、课程开发、评价 、教育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整合为反思性的教育实践; 变革实践所处的社会情境,使行动者能够对教育现象

12、背后 的意识形态所起的作用有所敏感和觉醒,使教师从独善其 身走向制度关怀、制度批判。改进策略AREAS OF FOCUS(领域焦点)MANAGEMENT CLASSROOM ARRANGEMENTS ARRANGMENTS管理 课堂教学QUALITY OF PUPIL EXPERIENCE(学生经历的质量)系 统 校本管理、课程、教学、培训; 持续; 有计划; 批评与自我反思。公 开 公开自己的研究过程、发表研究成果,使自己的 研究成为公开的探究而不是私下琢磨; 为批评打开了一扇窗户,使经由批评而得到改进 成为可能; 将带来观念的改变、课程知识的增长、教学技能 的改善等等,并因此而提高自身的教

13、学质量、便 于他人学习和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写作的意义与形式 参与行动研究的教师应该将写作视为自己 的责任和权力,并在写作中提升自己的反 思水平与能力; 写作不仅包括书面形式,也包括教师以绘 画、摄影或诗歌的形式来进行,即艺术化 创作。校本行动研究的条件(1)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科里(S. Corey )经过8年合作行动研究,总结出有效的“校本行 动研究”必须具备的六个条件:第一,对问题的公开。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诚实地 说明学校工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第二,有创新的机会。管理者为教师提供“头脑 风暴”和创意的机会,以便为学校将来的实践提 出可供选择的方案;校本行动研究的条件()第三,鼓励

14、尝试错误。管理者为教师提供拓展和 尝试改进实践的资源和材料;第四,合作的教师群体。管理者和教师共同协商 解决问题的标准和技巧;第五,重视资料收集。管理者和教师相信他们可 以通过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研究过程,来超越随意 的探索,研究结果有坚实的基础;第六,有足够研究的时间。管理者创造条件使教 师从常规的事务性工作中转向专业性反思、行动 研究和教育问题的解决。校本行动研究的过程1、美国哲学家、教育家 约翰杜威 2、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陈桂生 3、美国心理学家 勒温 4、德国心理学家 闵斯特博格杜 威杜威倡导:“在做中学”、“在经验中反 思”、“反省思维” : 察觉问题; 界定问题; 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假设

15、; 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逻辑推理; 检验在行动中发展而来的假设。 陈 桂 生陈桂生: 计划:行动依据、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实行 措施的必要条件等。 执行 检查 总结个人意义上的“检查”与“总结”:指的是自我 检查与自我总结,而不同于管理意义上的监督、 评估。 勒 温 经典步骤: 计划行动观察评价(螺旋进程) 计划:如何达到目标的总体计划和采取行动的某种决定; 行动:执行已经明确下来的总体计划; 观察:作用,1、评价行动:显示行动的结果高于或低于 事先的期望;2、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即增长 新的洞见;3、将为下一步计划给出一个可靠的基础;4、 为修改总体计划提供依据。 评价:重新设计一个计划、执行和观察的继承,以便评价 第二步的执行效果,为第三步的设计提供理性基础,并对 “总体计划”做出可能的修改。 博 格确定问题 选择方案 确定研究的参与者 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 解释和应用结论校本行动研究的途径一、问题解决; 二、合作研究; 三、叙事研究。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就是行动研究的 研究过程。“研究成为教学的基础”,但它是系统 、公开的问题解决,而非随意性的问题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