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浅析_祝晓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7558807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益生产浅析_祝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益生产浅析_祝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益生产浅析_祝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益生产浅析_祝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益生产浅析_祝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益生产浅析_祝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 卷第 “ 期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一半以上的制造业产值源于高端或者中等水平产品。而以丰田为代表的“ 精益生产方式” 则是 “ 日本制造” 的灵魂。“ 精益生产方式” 的形成和发展“ “产生背景与丰田奇迹 精益生产 () ” 、“ 小批生产” 、“ 自动化” 、“ 全面质量控制(;83?) ” 制度, 就要求在生产过程中, 即使发生小故障,员工也有权停止整条生产线的运转进行排障( 大野耐一首创) 。:(; 生产和 “ 自动化” 机制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生产和看板系统的运转机制, 促使质量控制活动 不断深化, 并进一步提高了 “ 自动化” 机制的效能。:(; 生产和 “

2、 自动化” 机制之间的相互制约又相互促 进, 推动着企业生产过程的现场改善, 保障了企业生产活动的最佳状态。在必要的时间、 按照必要的数量、 生产必要产品的“ 精益生产方式” , 是对传统的“ 成批操作是最好的方法” 的否定。其思维方式起源于“ 顾客根据所选商品的数量和时间来支付金额”的商业超市模式。即 “ 精益生产方式” 是将商业超市的运作模式应用于生产环节, 将生产过程所需的零部件, 在必要的时间,按必要的数量提供给必要的生产现场或工序,追求 “ 准时生产(:(;) ” 的一种生产现场管理技术。!“ 精益生产方式” 与中国制造!$ #“ 中国制造” 的现状中国把 “ 世界工厂” 作为现阶段

3、定位, 表达了制祝晓 著精益生产浅析!第 “# 卷第 “ 期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的 5 制造设备、 -,?的高档数控机床、 “,?的光电子制造设备需要依靠进口。在信息产业、 精密仪器、 生物科技等方面, “ 中国制造” 只能负责包装和组装工序, 其他大约 A,?的产业价值都产生在国外,利润链的高端掌握在外方手中。与 , 年前的日本相似, 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国际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压力、 缺少资金与资源。 而与当年的日本不同的是,中国背靠着一个巨大的成长中的国内市场, 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此外, 中国制造业遇到了发达国家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时机,大量低级或劳动密集产品、 包括能耗、 污染较大的产品

4、生产向其境外转移, 给 “ 中国制造” 提供了承接产业链低端的发展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 中国制造业可以不在乎粗放管理和高能耗、 高污染, 凭借廉价劳动力获得发展空间。中国制造业目前的主要战略,是基于廉价劳动力的低成本战略。低劳动力成本的确是一种竞争的优势, 也是外资、 私人资本愿意投入的重要原因。但是,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全球竞争态势的变化,如果不调整企业战略, 改变生产方式, 仅仅依赖廉价劳动力的竞争将会受到冲击。有关资料表明,+,B 年中国制造业 36C 产值占全世界 “ D !,,大约 万亿 E F 万亿人民币,却耗费了全世界水泥的 ,?、钢铁的 !#?、石油的 #?和原煤的 !

5、?,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钢材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不难看出, “ 中国制造” 的现状存在着过分依赖廉价劳动力和过渡消耗资源的极大隐患,产品技术含量低, 多数企业规模过小, 主要采用非 “ 精益生产方式” ,缺乏熟练的产业工人群,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 “ 中国制造” 只能以加工初级产品为主,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还有不小距离。! +对“ 精益生产方式” 难以推广的思考上世纪的七十年代, “ 精益生产方式” 的创始人大野耐一两次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讲学,至今已!, 年了。长期以来, 我国制造业对精益生产的响应, 总体上是缺乏热情的, 没有引起广泛重视。“ 合资不如外企, 私企

6、不如合资, 国企不如私企” , 基本上描述了“ 精益生产方式” 在中国推行的状况。 迟于中国( 上世纪八十年代) 启动 “ 精益生产方式” 应用的美国却以此加速发展并超越日本,创新了精益生产和精益思想, 广泛地替代了大量生产方式, 成为标准的生产体制。而在中国, “ 精益生产方式” 一直未能普及, 成为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 “ 国内制造企业是否需要精益生产? ” “ 精益生产是否完全适合中国企业?” 等问题的一再提出, 说明造成中国制造业精益生产意识落后的原因显然不是技术和方法层面的, 而是与社会变革、 企业体制、 用工制度、 危机意识等方面的影响, 甚至与思想观念、文化背景等深层次影响有

7、关。概述如下:! + “社会变革时期的影响。从 “A- 年大野 耐一到一汽讲授 “ 精益生产方式” 以来, 中国制造业已从单一的国企发展为合资企业、 外企、 私企、 国企并存的格局。国内制造业由于身处中国社会变革时期, 企业体制方面改制重组频繁, 稳定的企业理念难以形成,企业文化难以确定,因而发展意识难免短视, 用工制度也趋于功利, 这些都直接影响了 “ 精益生产方式” 在企业的建立、 推广和最终形成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生产体系。! + +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影响。中国制造企业在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结构调整转移的低级或劳动密集产品时, 普遍采用大量生产方式, 即以提高产量的方式降低产品成本,并且主要以

8、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低劳动力成本降低了产品成本, 致使企业往往无心推行“ 精益生产方式” 。! + !企业用工制度功利性的影响。由于大 部分国内制造企业以仿制或为外方代理生产为主,缺乏长远的产品计划, 所以也没有长期用工计划, 不愿承担岗位培训。 随着产品的更换, 企业会解聘现有工人, 然后到市场上重新招收, 这就造成绝大部分工人难以较长时间从事一个技术工种, 流动性极大, 产业技能难以达到技术熟练所需的条件。企业用工制度的功利性使掌握技能的熟练产业工人集群难以形成。! + B国内制造企业规模偏小的影响。目前, 从事低技术产品生产的中国制造企业很多,但达到规模化生产标准

9、的不多, 多数企业规模偏小。 大部分规模偏小的国内制造企业因为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 更愿意以廉价劳动力做为成本优势, 采用大量生产方式生产低级或劳动密集产品。!# $# %不重视自主开发能力的影响。国内制造企业以仿制或为外方代理生产为主的现状,决定了企业不重视产品自主开发, 不考虑技术的继承性,瞄准的是现在上市的产品。企业因此无意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或设备,当然更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先进生产方式的开发, 并供养一支专业研发队伍。!# $# # ?;, $.# ?9 1 9:8H# E 19K:5E1 0$O(:J:8.“# 45;, $.# ?; 1 KJH6# JD:H :H R R;KM?5J9 69 :6:H:95:K G Y5J9E J9KMH5# 36+% 7)-.;J:Hc 9NHJH祝晓 1 著精益生产浅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