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部.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7550681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部.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部.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部.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部.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部.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部.(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二年级上册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二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2备课主备人安排备课主备人安排(一)(一)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二)(二)100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三)(三)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四)(四)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一)-(五)(五)观察物体观察物体-(六)(六)表内乘法(二)表内乘法(二)-(七)(七)统计统计 -(八)(八)数学广角数学广角-(九)(九)总复习总复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义务教育课程标

2、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二年级上册教案教材说明:教材说明: 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 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 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点:知识点: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 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

3、念,知道1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3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 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 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 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 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

4、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的意识。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力点:能力点: 1、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的意识和能力。4、让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初步感受数 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5、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6、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7、初步培养判断、推理能力。 8、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9、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5、德育点:德育点: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热爱生命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 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四、教学难点:四、教学难点:1、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探索的乐

6、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教学模式:五、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六、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六、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单元结束期末 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4表内乘法6绝大多数达到 每分钟做 8 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 每分钟做 10 题 七、课时安排:七、课时安排: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

7、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一、长度单位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点: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

8、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 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 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 米)。能力点: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 学生的估测能力。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5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德育点: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

9、、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 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 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4 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点: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 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

10、测意识和能力。能力点: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德育点: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 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 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

11、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 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 ,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6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 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12、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 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 没对准0刻度线的。 (2) 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 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

13、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 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课后小结:课后小结: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点:知识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 具进行测量。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德育点: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4、: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 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7教具准备: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 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 “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 “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 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 物体的长度。 ” 板书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