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导学案(教师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514784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3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轲刺秦王导学案(教师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梳理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 诏、被、兵、阵、私”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乃、为、而、以、及、于、之、其、故、且、 因”等虚词的用法。 2了解几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4、学会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入手,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5、正确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学会历史而辩证地评价人物。 课前预习 一、 【知识链接】1 、作家作品刘向(约前 77前 6

2、)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 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chu)(梁代以后“校雠”亦称“校勘”)古 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 课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 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 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 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原书没有标题,课文题目都是后加的。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

3、的史料编订的,全书一共三十三篇,按国别分 为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 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战国”作为那段纷纭复杂的历史的名称正是由此书而来。战国 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生动流畅,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 渐离六个人,刺客 而其中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 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 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

4、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2 、背景介绍: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 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 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 年破赵 ( 灭赵是公元前 222 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当初,燕王 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 年逃 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 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燕太子丹访得 荆轲,即尊为上卿,然后派他到秦国行刺,其目的是要荆轲“劫秦王,使悉返诸侯侵地”, 如不成,使“因而刺杀之”荆轲

5、具有义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测之 秦是极其危险的事,还是毅然前往,当事败后,荆轲身被八创却“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壮 烈而死 . 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 年破燕,公元前 222 年灭燕3 、两位主人公: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轲,到了 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 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 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 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

6、奉侍, 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秦始皇,秦孝公的第六世孙,秦庄襄王异人的儿子他出生于赵国,所以又叫赵政秦国经 过商鞅变法后,逐步富强起来,前247 年,赢政即位为秦王,前238年亲政,从前 230 年到 前 221 年,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天下统一全国后,自称皇帝,他通 过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建立了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统一交通道路,统一货币,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重大的举措但始皇以猛治国,法律苛严,终 于在他死后激起民变秦始皇多次出巡,前210 年 7 月,秦始

7、皇于沙丘死,时年50 岁4. “春秋四刺客”:当年唐雎当廷怒斥秦王时曾经说:“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 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 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 ( 战国策魏策) 专诸刺王僚 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其交好。 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为了刺杀 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王僚 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 吴王阖闾。

8、聂政刺韩傀 战国时侠客,魏国轵 ( 今济源东南 )人,以任侠著称,为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之一。聂政 年青侠义,因除害杀人偕母及姊莹避祸齐地( 今山东境 ) ,以屠为业。韩大夫严仲子因与韩相 侠累( 名傀)廷争结仇,潜逃濮阳,闻政侠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与政结为好友,求其为 已报仇。聂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后,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独自一人仗剑入朝都阳翟( 今禹 州) , 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于阶上,继而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 相似的姊姊荣,遂持剑自破其面,挖眼、剖腹。其姊在韩市寻到弟尸,伏尸痛哭,后撞死在 聂政尸前。 要离刺庆忌 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勇士。自吴

9、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 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 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闾日夜忧虑。时伍子胥又荐赢 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 典 故“壮士断臂”即来源于此) 专诸和要离成就了一代霸主吴王阖闾(春秋五霸之一 ) 。 荊轲刺秦王 战国末期燕赵人,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杀秦王赢政,功败垂成。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不必赘 言。其友高渐离被后世尊为“乐圣”,高渐离的师傅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韩娥。后 高渐离以灌满铅的筑刺杀秦始皇未遂,被施以瞎眼之刑。 5. 骆宾王诗

10、: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1.诗文助读: . 燕丹:战国时燕国太子丹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 来了2.妙题诱思:请你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分析此时诗人的心境 赏析点拨:因为骆宾王的“讨武檄文”流传天下,所以他被武则天抓进了监牢武则天念 其才华而不忍杀之,想让他为朝廷做事,但骆宾王拒绝了,想返回家乡骆宾王非常苦闷:一 方面为自己的处境愤愤不平;另一方面想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又要念及武则天的 不杀之恩在这种彷徨压抑中,他写出了“易水送人”这首诗这首诗虽然名为“送人”,实际 上重点确是借描写燕丹送荆轲变现出今日送人的壮烈情景,抒

11、怀咏志,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苦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闷的心境二、【文言基础过关】1、初读课文,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至燕( )南界愿得谒 ( )之督亢( )地图皆为戮 ( )没痛于骨髓 ( ) 揕( )其胸偏袒扼腕 ( ) 切齿拊 ( )心收盛()樊首匕( )首血濡( )缕为()装遣荆轲不敢忤 ( )视变徵( )之声厚遗( )蒙嘉图穷匕见 ( ) 卒( )起不意以药囊提 ( )轲被八创()箕踞( )以骂目眩( )良久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含义。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

12、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故振慑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秦武阳奉地图匣 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通“猝”,仓促,突然。 卒惶急无以击轲 卒惶急不知所为 9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0.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1. 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3、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语,并解释其古义与今义。 1.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 济困难。 2. 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

13、虑,不顾忌。 3.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 人。 4.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 可。 5.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6. 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 7. 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 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9. 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 愿意。今义还有“故 意”之意。 10. 于是太

14、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11. 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12. 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13. 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1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到。 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15秦王购之金千斤古义:指金属总称, 用于流通货币时, 先秦指黄金, 后来 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16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古义:信物;今义:书信4、请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其含义。1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2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名词作状语,早晚)3发

15、尽上指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4箕踞以骂曰(箕: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6樊於期乃前曰(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7. 又前而为歌曰(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8.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9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词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 戴着白色的帽子) 10 (秦王)乃朝服(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11其人居远未来(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12丹不忍以己之私(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1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迟)14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

16、,以, 为怪,认为奇怪) 15断其左股(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断)16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使动用法,使 , 听到。 )17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绝:动词使动用法,使 , 断了)5、请解释下列实词的含义。 (1)顾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动词,回头看) 荆轲顾笑武阳(动词,回头看)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表转折,不过,只是)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探望、拜访)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却) (2)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介词,被)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介词,为了)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介词,替) 乃为装遣荆轲(动词,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动词,做为) 荆轲和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