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建设策略代伟国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7512851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型时期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建设策略代伟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转型时期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建设策略代伟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转型时期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建设策略代伟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转型时期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建设策略代伟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转型时期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建设策略代伟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型时期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建设策略代伟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型时期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建设策略代伟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URBAN TRANSFORMATION urban public space; planning strategy; construction strategy转型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这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利益分化,价值观念嬗变,各种矛盾复杂、多变总的来说,社会问题是根源,空间问题是表现。公共空间以其公共属性准确反映着这种矛盾和变化,在此背景下 ,如何构建一个系统的公共空间建设策略,调控各种利益冲突,缓和社会矛盾,是一个十分迫切而又积极的命题。1 转型的基本内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社会进入了全面的转型时期,在这个过程中 ,最重要的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社会

2、转型,即从传统12 现代城市研究 2010.11城市转型发展URBAN TRANSFORMATION (3)具有生态敏感性的公共空间,如河流水系的滨水空间等,此类空间除了为市民提供活动场所外 ,还具有维持城市正常运营的生态承载功能,应该进行保护性开发。 (4)对公共空间的评价不应单纯以用地面积作为指标,要辅以可供人们活动的场地做参考,避免伪公共空间。例如: 山地城市中 ,由于地形复杂,用地紧张,为了平衡用地指标,公共空间多被安排在人们难以进入使用的陡崖和山头等。 (5)优化公共空间运营管理体系,促使收费公园向免费公园转化,加强对私有公共空间开放性的监管,改善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和使用效能。4.4

3、建设系统完整的城市公共空间, 并与其他城市系统有效耦合城市公共空间应该是系统的、完整的,从规划技术层面来看,公共空间不应该只是城市当中各种 “边角废料”的简单拼合,也不应是临时应景式的修修补补。对于我国快速城市化而言,城市公共空间应该以系统的、战略的姿态出现,并承担起整个城市空间拓展的结构骨架。而当前我国多数城市公共空间资源短缺并遭到挤压的事实也提醒我们: 对于公共空间的规划与建设,应该具有前瞻性,并进行用地的战略性控制和预留。从公共空间系统与其他城市系统的关系来看,建立彼此间良好的耦合关系也是确保公共空间充分发挥其职能的基础:与城市交通系统、防灾系统进行有效衔接,可以使公共空间的人流组织和疏

4、散更有效,使公共空间的152010.11 现代城市研究城市转型发展URBAN TRANSFORMATION & DEVELOPMENT使用更加便捷、安全; 与绿地系统、公共服务系统衔接,可以形成更完善的公共服务系统; 结合城市人口密度布局公共空间,可以增强公共空间数量与服务人口的合理性。4.5 完善配套设施, 优化环境, 提升公共空间的活力和吸引力公共空间社会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其中的人际交往,要将人们从室内吸引出来,参与到城市公共生活当中 ,公共空间必须具有其持续的吸引力和活力,这是公共空间的生命力和意义之所在。而这种吸引力不是来自那种趾高气扬的、带有政治标榜气息的威权式景观和宏大叙事,那种哗众

5、取宠式的空间只能博取人们一时的视觉冲击和瞬间的慷慨情绪,与城市活力有本质区别。对生活在当地的民众来说,公共空间的持续吸引力就是合理的功能安排和完善的设施配套,以及与居民的生活需求紧密结合,使尽可能多的人在此实现其个人价值,这是一种默默地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 “润物细无声”式的关怀,这种具有人文精神的关怀正是公共空间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源泉。4.6 加强城市服务业同公共空间的整合,统筹安排就业布局城市公共空间的服务性特征决定了其与城市服务业在空间布局上的高度相关性,公园、广场、步行街等公共空间往往集聚了丰富的服务产业,这些服务业在市场的作用下自发生长,它在为公共空间提供功能支持和便捷服务的同时

6、也使服务业本身得到充实,这是一对良性的共生关系。但是,在相关配套规范缺位的情况下 ,各业主的逐利行为形成的利益交叉和冲突也给公共空间带来了负面影响。面对这些产业应该加以选择和规范,对那些不协调的产业应该加以限制,而对某些产业应该加以疏导,而不能一刀切将其完全驱逐或取缔。譬如,街头的流动摊贩,这是一个非正规的产业门类,它为城市创造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甚至还 “影响市容” ,但是,它代表了一种生存状态、就业方式,它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包容度,是社会关系的润滑剂。而且,包容这类业态恰恰是公共空间的优势,处理得当不但可以服务大众,还可以缓解社会矛盾,甚至可以成为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5 结语转型时期突出的社

7、会经济矛盾迫使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模式,改变发展思路, 从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到 “关注民生, 关心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公平的社会环境成为转型时期我们最大的追求! 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也必须顺应这一时代转折:在营造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的同时,促进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增进社会融合。可以想象这是一个系统、复杂而长远的过程,但也是最有意义的事情。注释: 马太效应 (Matthew Effect) , 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来自于 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在圣经新约的 “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这么写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

8、要夺过来。 ” 政协第十一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期间,赖明常委代表九三学社中央作了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发言。文中数据转载于 http:/ 用脚投票,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蒂伯特(Charles Tiebout)提出: 在人口流动不受限制、存在大量辖区政府、各辖区政府税收体制相同、辖区间无利益外溢、信息完备等假设条件下 ,由于各辖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税负组合不尽相同,所以各地居民可以根据各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税负的组合,来自由选择那些最能满足自己偏好的地方定居。居民们可以从不能满足其偏好的地区迁出,而迁入可以满足其偏好的地区居住。 与服务型政府相对应,发展型政府是指发展中

9、国家在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 ,以推动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以长期担当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为主要方式,以经济增长作为政治合法性主要来源的政府模式。 著名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 (Francis Fukuyama)在 国家构建一书中提出的观点,在讨论政府改革时,应该分清政府职能两方面的内涵职能范围和行政能力。他在分析了一些非洲国家面临的困境后指出,这些国家政府面临的问题不是一般认为的政府过大而需要向 “小政府”的方向改革,而是相反,那些国家政府的行政能力严重低下才是问题的根源。因此,他认为政府改革的方向应该在两方面进行,职能范围应该集中 ,行政能力必须提高。 新加坡的公屋计划是始于1964 年的

10、“居者有其屋”计划,政府通过回购私有土地,建设面向中低收入者的保障性住房,这是新加坡政府关注弱势群体、平衡社会矛盾的重要举措。发展到今天,该计划已经为约79% 的新加坡人提供了公共住房 (即 “组屋” ) 。 内层空间,与易于展示城市形象的表层空间相对,主要指那些位于城市内部,虽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但既不容易出效果,也不易引人注意的地区, 地方政府经常疏于建设和改造。参考文献:1 柳意云,阎小培.转型时期城市总体规划的思考 J.城市规划,2004,(11):35-41.2 蔡禾,张应祥编.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 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3 张庭伟.转型时期中国的规划理论和规划(下转

11、 22页)16 现代城市研究 2010.11城市转型发展URBAN TRANSFORMATION & DEVELOPMENT2000 2008 年间的产业集聚度变化,并从城市规模、资源状况、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运输成本、市场规模 (本地和附近地区) 、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生活成本、资金供给、政府政策等 12 个方面分析其原因,结论表明:(1)第一等级城市上海,大部分高、中、低技术产业的集聚度下降、波动或徘徊,部分产业集聚度上升。其经济发展应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为辅。在第二产业的发展中,应大力发展高技术、高利润制造业;适当发展中技术行业;限制发展低技术制造业;根

12、据国家政策扶持、结合本地实际状况发展资源依赖型产业。(2)第二等级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度开始升高,中技术产业集聚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低技术产业集聚度已经处于较高位置,出现波动或者下降,资源依赖型产业集聚度开始明显升高。第二等级城市应该结合本地产业基础及其他实际情况,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重点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中技术制造业,限制发展低技术制造业和污染严重的中技术制造业,根据国家政策、本地优势和传统产业优势发展资源依赖型产业。(3)第三等级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度开始萌发,个别行业已经取得较大成果; 中技术产业集聚度开始升高 ;低技术产业集聚度处于较高位置,并仍在上升;而资源依赖型行业则依各城市而不相同

13、。第三等级城市应该结合本地产业基础及其优势条件等实际情况,在控制环境污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大力发展中低技术产业和资源依赖型产业,比如现在具有较高产业集中度或集中度正在升高的产业以及一些高关联性产业;适当发展高技术产业。注释: 由于篇幅所限,具体计算结果略。 具有较强市场指向型的企业除外,如食品制造业。 个别具有较长产业链的行业如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上海的传统制造业行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得到有力发展。 石油加工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由于受到国家政策支持,并且具有较低的运输成本 (港口优势)而得到了较高程度的发展。 杭州部分产业例外,是因为

14、这些产业是杭州的传统制造业,具有在位优势,其发展避免了这些不利影响,如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印刷业等。 具体实例见表1中 “*”标注所对应的产业。参考文献:1 魏守华.集群竞争力的动力机制以及实证分析 J.中国工业经济,2002,(10):27-34.2 周颖.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以浙江纺织业集群为例 J.技术经济,2007,(1):22-25,13.3 聂献忠.浙江省产业集聚问题及竞争力研究 J.生产力研究,2004,(9):139-141.4 Marshall A. Principles of economicsM. London: Macmillan, 1920.5 Krug

15、man P.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 99.6 梁琦.分工、专业化与集聚 J.管理科学学报,2006,(6):13-22.7 Batisse C. Dynamic externalities and local growth: A panel data analysis applied to Chinese provinces 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2, (13): 231-251.8 罗 勇 ,曹 丽 莉 .中 国 制

16、造 业 集 聚程 度 变 动 趋 势 实 证 研 究 J. 经 济 研究,2005,(9):106-115.9 范剑勇,杨丙见.美国早期制造业集中的转变及其对中国西部开发的启示 J.经济研究,2002,(8):66-73.10 梁琦.中国制造业分工、地方专业化及其国际比较 J.世界经济,2004,(12):32-40.11 方勇,张 二震.长 江 三角洲 跨 国 公司主导型产业集聚研究 J.世界经济研究,2006,(10):59-64.12 赵玉林,魏芳.基于熵指数和行业集中度的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度研究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11):122-180.13 姜 琴,胡汉 辉 . 外商直接 投资与政府互动对地区集聚发展作用的探讨以苏州 IT 产业集聚为例 J. 现代城市研究,2004,(12):51-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