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宁国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91673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5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宁国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宁国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宁国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宁国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宁国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宁国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宁国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 题,每小题2 分,共计50 分)1夏朝世系示意图读图可知,夏王朝实行( ) A宗法制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2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候疑焉,立诸候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子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候失位则天下大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3 左传:

2、“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宗法制( )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县(市、区)_学校_班级_考生号_姓名_.装.订.线.- 2 - C实行嫡长子继承制D “国”与“家”的结合4在中国古代社会, “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 A 禅 让 制B 嫡 长 子 继 承 制C 郡 县制D察举制5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 卿大夫 ) ,不知有“国” ( 诸侯 ) ,更不知“天下”( 天子 ) 。这一现象 (

3、 ) A 促使西周强盛 B导致诸侯割据 C 强化宗法体制 D促成秦朝统一6幽王为讨宠妃褒姒欢心,烽火戏诸侯,又废太子宜臼,立褒姒子为太子,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杀死幽王,立宜臼为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西周分封制受到冲击B宗法制引发贵族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周幽王厉行君主专制D申侯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宗法分封制7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 A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B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C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中普遍实行D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

4、的作用8韩非子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君主 )独制四海之内” 。下列制度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9美籍华裔史学家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主要表- 3 - 现是 ( )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取代封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10据中国史纲 ,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 。

5、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 ) 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11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为解决这种“ 斑马式的省级组织”带来的社会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设立中朝设置节度使设立通判实行推恩令A B C D12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 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C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

6、力D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13图 1 和图 2 反映了汉唐间历史的变迁,以下选项正确的一组是( ) - 4 - 图 1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图 2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汉代的“州”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ABCD14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该同学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内阁制15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 “密

7、揭”、 “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 ) A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B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C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D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16下图信息反映了明成祖时的内阁( ) A是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的代表B实为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C成为中央政府运转的中枢机关D实为皇帝幕僚的最高决- 5 - 策机构17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 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8、B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18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 19公民大会每隔10 天集会一次, 20 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通常用举手表决。 , 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使用抽签方法从年满三十岁的公民中选出,10 个部落各选出50 人。这 50 人组成议员团轮流执政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雅典的什么时期( ) A.公元前8 世纪B.公元前 6 世纪初 C. 公元前 6 世纪末 D.公元前 5 世纪20 “在

9、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 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21.“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做废人”。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A. 雅典没有不参政的男人B.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利益C. 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D.雅典民主政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22公元前357

10、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 ,10 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 6 - 前 344 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 年,通过新的法案, “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古罗马( ) A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B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平等的原则C不断完善公民法,调整借贷关系 D 制定万民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23古代雅典民众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以上遵循的重要原则是( ) A公正原则B自由原则C专业化原则D分

11、权原则24右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25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三款规定:“白昼不得杀害窃贼 , 除非窃贼携有防身武器;即使窃贼持有武器,如未使用并反击,亦不得将之杀害。即使窃贼抵拒,亦应先喊叫。”这一规定反映了罗马法( ) A保护平民利益,注重按律判决B主要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尊重基本人权,主张重罪轻罚D清晰界定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利第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26(16

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7 -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

13、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8 分) (2) 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6 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2 分) 27(16 分) 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阳嘉元年 ( 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 年) ,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 雄上言: “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若其面墙( 无真才

14、实学 ) ,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 ,礼称强仕 。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於是班下郡国。唐杜佑通典材料二 ( 隋朝 ) 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 , 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 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 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 ,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樊树志国史概要- 8 - 材料三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朝

15、代东晋隋唐北宋比例4% 172% 245% 46 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材料四,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推却于古人。摘自钱穆国史大纲(1)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6 分)(2) 据材料二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6 分 ) (3) 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 (2 分) (4) 根据材料四中钱穆的观点,你认为研究古代选官制度时须注意哪些原则?(2 分) 28. ( 1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