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专题教学设计(概念教学)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490725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7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专题教学设计(概念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第三专题教学设计(概念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三专题教学设计(概念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第三专题教学设计(概念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第三专题教学设计(概念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专题教学设计(概念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专题教学设计(概念教学)(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专题WULI课堂教学设计丘名实本专题按照不同课型分五个单元进行探讨,分 别是:第一单元“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物 理规律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物理实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物理复习教学设计”和第五单元“物理习题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物理学科知识是由为数不多的基本概念、规律和 原理为主干而构成的完整体系,基本物理概念是构成 物理学大厦的基石。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教学 是进一步进行物理规律教学的基础。在本单元中,我们将用两节篇幅展示物理概念教学 设计的主要内容:第一节“学生的前认知对建立物理概 念建立有什么作用”,将对比一些概念在物理学和生活 中的含义,探讨前

2、概念的作用以及概念转变的教学策 略;第二节“如何设计物理概念教学过程”,将对物理概 念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和流程进行总结、梳理。在两 节中还将运用典型的教学案例,具体分析其中物理概 念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成功与不足。 第一节 学生的前认知对建立物理概念有什么作 用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教师是这样进行“摩擦力”新 课教学的:首先通过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现象 ,引入教学课题,分析典型的现象后,给出摩擦力的 定义,再运用演示实验,讲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接着介绍摩擦力的应用,最后通过解决相应的例题 深化对摩擦力的理解。在这种教学设计中,教师有意无意地把学生 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漠视学生在生活体验

3、中自 发建构的关于摩擦力的认识,忽视学生在建构物 理概念过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于使学生死记硬背 物理概念,对概念的理解也仅仅停留辛表面意义 上。特别是学生头脑中与科学认识相异的前概念 并未受到挑战,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对该概念的 理解又回归到原有认识,在新的问题情境下连连 出错。 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物理教学在重视基本 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前认知,关注 其建构物理概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 自主获取奥苏贝尔有这样一句名言:“影响学习的唯 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 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 的设计时,我们首先要自问: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物 理

4、概念已有什么认识?他们的原有认识对物理概念的 建立有何作用?针对前概念与所学物理概念基本一致 或有矛盾的不同具体情况,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 略?下面我们来分析以下案例,探讨学生的原有认识 在物理概念建立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应的教学策略 。【案例分析】摩擦力(视频材料311A)教师:首先,让我们轻松一下,欣赏一部影片的 片断。这是小鬼当家当中的几个片断,你怎么评价 片中的小主人公?学生1:他用自己的智慧打败了他们。学生2:他能利用各种地理环境和工具,与比自己 强大的坏人作斗争。学生3:我认为他能运用物理知识去对付坏人,一 点也不害怕。(通过放映小鬼当家中小主人公利用珠子 、油等减小摩擦,与歹徒周

5、旋的片断,使学生忍俊 不禁。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自然引入研究课题。 但问题的指向性不足,致使大多学生的回答与本节 的研究主题联系不紧密。教师应适时发问:小主人 公运用了什么物理知识?以了解学生有关摩擦力的 原有认识。)。教师:小主人公巧妙地利用了摩擦力的知识惩 治了坏人,保护了自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摩擦 力。摩擦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感受到 了摩擦力的存在吗?你用什么方法?试一试。 (学生利用书本、笔、桌子等,体验摩擦力的存在。 )(教师通过随手取材实验,让学生通过体验,唤起 自己根据生活经验得到的关于摩擦力的认识。)教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你的感受 是什么?学生1:我在空

6、中挥手会很轻松,在桌面上推动 会很吃力。学生2:我用笔写字时会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学生3:我用双手把书压在中间,手有被向下拉 的感觉。 (学生陈述了关于摩擦力的感受,为教学提供了可供 归纳、总结的素材。)教师:正像同学们所感受的这样,两个相互接触 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的时候, 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力,我 们把这种力就称之为摩擦力。(虽然学生1、2说出了摩擦力存在的条件,但并非所有 学生都具有这样的认识,这里教师应引导全班同学进 行知识意义的建构,结合学生的感受深入讨论“接触 面”、“相对运动”、“阻碍等关键词的含义, 区别“要发生相对运动”与“发生相对运动

7、”的不同 含义。或让学生举例说明,使之明晰化。)根据你的经验,再结合你的感受过程,想一下,当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这个摩擦力大 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学生1:我觉得会和物体所受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 ,摩擦力越大。教师:这位同学不仅提出了自己的猜想,还提出了假 设,摩擦力与压力可能有什么关系。学生2:可能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快,摩擦力越大。学生3:我认为应该是速度越快摩擦力越小。学生4:由于物体是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所以应 该与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粗糙程度越大,摩擦力越大 。学生5:可能和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摩擦 力越大。学生6:应该是接触面积越小摩擦力越大。(教师通过提

8、问,引出学生基于日常经验的关于摩擦力 大小的认识。学生的有些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相异。刨 设宽松的交流环境,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利 于概念转变的进行。其中,有关摩擦力与压力、粗糙 程度关系的理解与科学概念一致,可以通过教学进一 步强化和发展。而认为摩擦力可能与速度和接触面积 有关。则属于原认知中的错误成分,需要通过教学过 程转变。)教师:我们用实验先来验证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 程度这两个因素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你们的桌 面上有老师准备好的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和粗糙 程度不同的三个平面,另外还有一张实验记录单。今 天,我们进行一次组间的合作,由第二大组来验证压 力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由

9、第二大组来验证接触 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好,开始设 计实验。(科学猜想的正确与否要通过实验等来检验,这体现了 科学探究的本质。教师采用了半开放的探究教学策略 ,给定实验器材,由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实验设计和 操作,切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 错误假设未做处理,应当让提出速度和接触面积也会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分析、 讨论实验结果,实现概念转变。)第一组代表:我们的猜想是摩擦力大小和压力大小 有关系,假设是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压力越小, 摩擦力越小。我们要控制的变量为接触面粗糙程度、 面积,以及拉动木块的速度。实验步骤分为四步:第 一步是将弹簧测

10、力计指针调零;第二 步是用弹簧测力 计水平直线匀速拉动木块,读出此时示数为02 N;第 三步,在木块上加一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 木块,读出此时示数为07 N;第四步,在木块上放两 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读出此时示数 为12 N,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为:接触面粗糙程度 相同,接触面积相同,拉动木块的速度相同,这时压 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压力越小,摩擦力越小。第二组叙述了研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情况 。 (学生通过实验。深入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验证了有关 猜想。深化了对摩擦力的认识。)教师: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 因素,即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值得高兴的是,

11、我 们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所得出的两个结论和科学工作者 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教师指出同学们通过科学探究得到的结论与科学家 的结论一致,使学生的认识与科学概念进一步统一,使 他们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下面我们再来轻松一下。 展示几种外观奇特的自行车。教师:没想到自行车还会设计成这样吧?其实大 家仔细观察一下自行车,就会发现在使用它的过程中 有很多地方都存在着摩擦力,那你认为,哪个地方的 摩擦力大一点好,哪一个地方的摩擦力小一点好?而在 实际中又用到了什么方法来达到这些目的?(教师以学生非常熟悉的自行车为载体,提出有关摩 擦力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深化 对摩擦力

12、概念的理解。)学生:我在这里找到了5处(分别指出在车把、 闸、车把转轴、脚蹬、车轮转轴处存在的摩擦力,以 及它们应该较大还是较小。)教师:同学们补充一下,该如何增大或者减小这 些摩擦力?学生1:(把手)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力。(车闸)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轴的部位)加一 些润滑油来减小摩擦力,轮胎上的花纹可以增大摩擦 ,后轮上的摩擦应该是越大越好,前轮上的摩擦越小 越好。学生2: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如果前轮没有摩擦 就无法转向了。(学生运用摩擦力的概念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时, 出现了不同的观点,这是很好的课程资源,遗憾的是 教师没有充分利用。)教师:如果前轮摩擦越小越好,大家想轮胎

13、应该 做成什么样?是不是光滑的?(学生表示同意。)(关于前轮摩擦是否越小越好的问题,学生有不同意 见,教师在教学中这样处理。对学生有一定的误导作 用。自行车放在那里,为什么不引导学生观察一下? 如课上一时难以解决,可让学生课后展开研究,再进 行交流。) 教师:在车头部位除了要上润滑油,你们还看 见过其他的方法吗?谁有经验?学生:在里面有珠子,是为了用滚动摩擦代替 滑动摩擦,来减小摩擦。教师:那你看到滚珠表面是什么样的吗?学生:光滑的。教师:有的地、方在轴的部分还会有轴承。用 滚动摩擦代替了滑动摩擦。同学们提到这么多想法 ,同学们还要注意一点,在上润滑油的时候,是不 是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学生

14、:不是。教师:在接触面上涂抹润滑油是形成了一层油膜 ,使接触面分开。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还看到类似 的情况,比如气垫船,是在船体和水面之间形成一个 气垫来减小摩擦,也是一样的。让我们再回头想一下开头时电影里的小主人公,他 都利用了哪些关于摩擦的方法?(教师再次回到本堂课开始设置的情境,分析影片 中小主人公采用的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使本节课首尾 呼应,在轻松的气氛中进一步深化了对摩擦力的认识 。)教师:刚才我们在感受的过程中,是否可以这样 总结一下:是不是感觉到在这个接触面上产生了一种 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我们就以搓手为例,是否在接触 面上感觉到了阻碍的力?总结:在接触面上存在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教师

15、:大家回想一下你的感受过程,你认为在什 么情况下存在摩擦力?讨论一下。学生1:两个物体必须互相接触。学生2:他们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或者要发生相对运 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有关摩擦力概念 的主要内容,可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 )学生1:他往地上撒小珠,用滚动摩擦代替了 滑动摩擦,还在地板上涂油膜是在接触面上加隔离 层,减小摩擦力。学生2:在光滑的大理石地面上滑动,是减少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点评】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以小鬼当家中的片断 引入课题,小主人公巧妙利用摩擦力知识与歹徒周 旋,在轻松的气氛下,唤起学生对生活中有关摩擦 力的原有认识。以搓手等简易实验,引导学生猜

16、想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使他们的前概念明晰化。 学生认为: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大小有 影响,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将越大, 这些前概念与物理概念一致,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 基础。教师预先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设计实 验方案,以实验事实验证了自己的猜想,使他们深 切地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最后以自行车等为例 ,应用在课上学到的摩擦力知识,使学生的一些原 有认识与物理概念统一起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 标。正像该案例中出现的情况,有学生出于生活的 体验,提出速度和接触面的大小也会影响到摩擦力 的大小,与物理学中的摩擦力概念不一致,尽管教 材中并未探讨这些因素,但这会影响到学生对摩擦 力概念的全面理解,学生所表达的原有认识是非常 好的课程资源,为实现概念转变提供了良好的教学 契机,运用课堂中提供的实验器材,完全可以引导 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进行验证、分析,以引发认知冲 突,实现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遗憾的是教师 完全按照自己的预设组织教学(尽管他采取了一定的 补救措施,让学生课后探究),错失良机。以下我们再提供一个案例片断,探讨当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