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高考题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8762 上传时间:2017-08-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高考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高考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高考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高考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高考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高考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高考题一(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彩教育网 http:/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免费下载第三单元高考题(一)1 (07 单科)上述材料中“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的观点,体现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 C ) A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自觉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C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D在劳动中创造价值2 (07 广东单科) “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这句格言说明事物是( D ) A 相互依存 B相互转化 C相互渗透 D 相反相成3 (07 广东单科)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

2、 B )A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4 (07 广东单科)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 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 C )A联系的主观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 D联系的普遍性5 (07 广东政治)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 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 ( D ) A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要重视事物的质变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D要重视量的积累6 (07 广东政治)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 过很多次当,于是不

3、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 A )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可以夸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 D任何矛盾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7 (07 广东理科)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能够提示联系的根本内容及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 ) A 矛盾 B量变与质变 C 前进性与曲折性 D 共性与个性8 (07 山东文综)北京奥运会奖牌创造性地将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 、 “玉”材质组合在一起,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这一设计与创新说明 ( A )意识活动具有主

4、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创新必须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A B C D9 (07 宁夏文综)农历丁亥年是 60 年一遇的“金猪年” ,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 A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10 (07 宁夏文综)手机、因特网等各种现代化通讯传播手段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

5、来新的困扰,如“信息焦虑症” 。上述材料表明 ( A )A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矛盾具有必然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11 (06 广东单科)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七彩教育网 http:/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免费下载美国的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表明 ( C ) 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12 (06 山东、海南、宁夏、全国)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

6、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矣” 。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 ( C )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包含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A B C D13 (06 广东单科)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包括融通善变的广府文化、精美细腻的潮汕文化和乐天豪放的广东客家文化。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通过岭南文化表现出来B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存在于岭南文化之中C岭南文化存在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之中D

7、岭南文化可以分为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14 (06 广东单科)目前,废旧家电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其实,经过分门别类、集中处理后,废旧家电可以变成铜、铁、铝和塑料等资源。这表明 ( D )A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看问题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15 (06 广东)近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越来越严重,对民生危害越来越大。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多所造成的地球环境破坏。从哲学上看 ( B )A 洪水与自然灾害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 B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C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出现 D事物之间存在着先后联系16 (

8、06 山东、海南、宁夏、全国)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 A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 B C D17 (05 广东单科)1 吨废报纸=850 公斤再生纸,少砍 17 棵树。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 A )A 复杂多样的 B不可捉摸的 C因人而异的 D固定不变的18 (05 山东、全国)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 ( B

9、) 量变的积累可以引起质变 恶与善本身是不同质的事物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A B C D因特网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除了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的观点之外,更多的是全面地看待这两方面的关系。据此回答 1920 题。19 (05 广东单科)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法的叙述有 ( D )因特网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 因特网所带来的利、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因特网本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 因特网和其他事物一样在同一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 A B C D七彩教育网 http:/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

10、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免费下载20 (05 山东、全国)般来说,因特网对社会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这是由于 ( D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发生了转化 外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发生了转化A B C D21 (07 宁夏文综)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一个作品: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 。在画面情境中,烟斗的形象与文字含义之间的关系属于 ( A )A自相矛盾的关系 B辩证法的矛盾关系 C 诡辩的关系 D 辩证否定的关系22 (05 广东单科)改革开

11、放初期,许多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都把 GDP 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目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在发展观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主要是 ( D )A没有把握好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C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没有很好地贯彻全局观念23 (05 广东单科)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们常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这表明 ( B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 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A B C D24 (05 山东、全国)两广自古产荔枝,荔枝营养丰富,清甜可口,

12、但进食过多则易患“荔枝病” 。这说明 ( B )A对荔枝的营养价值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B饮食要注意适度原则C美食都有潜在的危险性 D为防微杜渐,应尽量少食荔枝25 (07 宁夏文综)下列名言中,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D ) A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矣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26 (05 山东、全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 ( C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二、非选

13、择题27 (07 宁夏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 2006 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 1 亿多人,外出务工收入增加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 259。 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农民工分别为 3484万人、4 251 万人,和 2 833 万人,而在这三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则分别为 7 4047 万人、1 569 万人和 1 572 万人。材料二 表 2 东中西部地区人均 GDP(单位:元)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东部 11334 12811 14159 16207 18217 23768七彩教育网 http:/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

14、高中试卷、课件、教案免费下载中部 5982 6395 6691 7757 9481 10608西部 4687 5007 6187 7219 9338注:*2005 年的统计口径与其他年份的统计口径略有差异。材料三 据报道, 2007 年,来自某省农村的在京务工人员董先生当选北京市党代表并出席中共北京第十次党代会。他是北京某居民小区的保洁员,15 年如一日勤恳工作,深受好评。(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农民工流向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经济原因。(8 分)(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出的问题,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解决思路。(6 分)(3)进城务工人员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理应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简要说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与价值创造和实现的途径。(8 分)27。答案:(1)材料显示,农民工大多从中西部流向东部。原因在于东部与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经济较中西部发达,且东中西部的差距呈现逐渐拉大的趋势;东部较中西部有更强的吸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