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唯物论复习(huan)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458830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5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唯物论复习(huan)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哲学唯物论复习(huan)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哲学唯物论复习(huan)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哲学唯物论复习(huan)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哲学唯物论复习(huan)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唯物论复习(huan)》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唯物论复习(huan)(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唯物论固有属性 物质哲学的物质概念:为什么说世界的本质 是物质的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运动与物质的关系运动含义:辩证唯物论部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规律含义:规律的客观性 和普遍性尊重客观 规律和发 挥主观能 动性的辩 证关系意识 一切从 实际出 发含义要求物质决定 意识内容起源 生理基础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特点表现意识的能 动作用物质和 意识的 辩证关 系内容:方法论要求实 事 求 是重要性求真物质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客观实在(唯一特性)(可知论)(唯物主义)克服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缺陷(旧唯物主 义哲学将物质混同为物

2、质的具体形态)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二者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1)联系:物质是从各种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 总结出来的,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具 体物质形态是物质的表现。2)区别: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永恒的 、不灭的) ,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 变和消灭(暂时的、可生可灭的) 。 (2010年福建模拟拟)2009年12月,农业农业 部对对两个水稻品 种、一个玉米品种的三种转转基因农农作物发发放了生产应产应 用 安全证书证书 。人可以创创造出新的物质质具体形态态,但不能创创 造物质质。因为为物质质( ) 它是指不依赖赖于人的意识识,并能为为人的意识识

3、所反映的 客观实观实 在 它是实实实实 在在存在的实实物 它是世界的本质质 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东西 A. B. C. D.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 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 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客观的。(放在历史唯物主 义部分讲解)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 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 于它的物质性。物质资料的生

4、产方式: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 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P30和P89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运动与物质运动物质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运动与静止运动静止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区别联系含义特点物质是 绝对运 动和相 对静止 的统一运动宇宙间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和 过程无条件的、永 恒的

5、、绝对的静止一是量变;二是 相对没运动有条件的、暂 时的、相对的 (09年广东卷)关于运动的几种看法:甲 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 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 常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 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一次也 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 A、前者是唯物主义观点 B、前者承认物质运动是绝对的,后者否认了相 对静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C、两者都正确说明了物质和意识关系 D、两者都割裂了物质和运动关系Bv思考并回

6、答:“飞矢不动”说,属于什么 观点?规律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特点 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 )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 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规律与规则的区别:规律是客观的,规则是根 据规律制定的,是主观的东西(有正误之分)。 v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v1、水往低处流是规律,引水上山是改变规律v2、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 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v3、规律是客观的,因此是永恒不变的v4、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因此我们只能被动地服从规律。v5、只要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

7、律。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 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一观点 A承认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B看到了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C属于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 D属于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诡辩论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 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孰与,那里比 得上。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哲理是 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 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

8、,更重要的是认识和利 用客观规律 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 服务 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意识有正确的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及其规律的意识,错误意识是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 。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强调物质的决定性。意识能反映物质:强调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反映的形 式(如感觉、判断等)是主观的,正因为如此,对同一客观事物 才会形成不同的意识。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自然界、社会发展) (2)从意识的生理基

9、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的本质: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什么是意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电脑不能产生意识。不能认为有人脑就自然会产生意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 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 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 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丧失 斗志。 (1)意识能动性

10、的特点:(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意识的反作用必须通过实践, 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手枪, 这是因为( ) A.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B.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C.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龙,但在人们的头脑中却有龙的概念。 这说明 ( ) A 意识可凭借人们丰富的想象而产生 B 龙的概念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C 意识

11、能够直接创造出客观事物,这是意识能动作用的 重要特点 D 物质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物质的发展却依赖 于人的意识1、是什么?(含义)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 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性,以此 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反对从主观出发( 主观主义),如:从理论出发(教条主义、本本主义 );从经验出发(经验主义);从个人主观好恶出发 等)。实事求是:实事客观事物;求去认识; 是规律。实事求是一方面强调了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的 客观性,另一方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现和 认识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12、是(方法论) 2.为什么? 哲学依据:现实意义:第一,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要 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 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规律的客观性 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 。第一、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第二、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 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 3、怎么样? 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 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 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夸大意

13、识能动作用的 唯意志主义,二是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 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要辩证地把握客观 实际,注重客观实际的整体性、全面性、变动性) ;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正确对待别 人的经验(间接经验); 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要反对主观主 义(从主观出发)。】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 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又要树立正确的意 识,重视精神的力量。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

14、具有客 观性和普遍性,要按规律办事;人具有主观能动 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标标志性词语词语哲学观观点 凡讲讲到“政策/计计划、方案、战战 略的出台/精神的产产生”: 常用语语:根据情况,针对针对 特点,根据形势势,从 实际实际 出发发,立足于基 础础,提出计计划、方案、战战 略等;审时审时 度势势 凡讲讲到“文化/精神的作用/意义义 ”、政策的效果作用:如科学 发发展观观、和谐谐社会,核心价 值值体系生态态价值观值观 等。常 用语语:在理论论,思想、政 策、精神的指

15、导导下,实实施 战战略、计计划、方案,贯彻贯彻 精神,坚坚持方针针(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 质的反映。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 (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是认识的目的 和归宿,是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的标 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唯物论)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正确的意识 (认识论)认识对实践的指 导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 有推动作用,实践具有主观 能动性。标标志性词语词语哲学观观点凡讲讲“人类对类对 的 认识认识 、探索发现发现 ”, 政策、思想产产生的历历 程;中国航天工程的 推进进、探月工程的进进 展凡讲讲到“人与自然的关 系”,或“自然灾害发发 生”时时,超载载,过过度, 急功近利,滥滥致 使,符合、遵循 取得成功凡讲讲到与“自主创创新” 、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设 的成功(唯物论)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 结合 (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 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波浪式 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 进,开拓进取,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 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和普遍的,人类 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 规律,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