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58628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试卷类型: B卷河北冀州中学 20152016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题分数150 分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然而此话只适用于欧洲,对于中国并不贴切。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 很少使用石材, 由于木材在耐久性方面远逊于石材,以至于中西两大文明的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全然不同的印象。19 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不过存在于书面文献上,甚至干脆说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这种片面的看法曾得到很多本土学者的呼应,并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浊流。时至今日,

2、 中国石结构建筑的低调表现, 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惑: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 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 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然而为什么中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依然是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其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 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秦朝修建阿

3、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很不经济的;只有当使用木材的意义超越物质层面,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人们才会如此不惜人力物力地寻找木材来盖房子。这种选择与华夏民族古老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与西方不同, 中国自古以来宗教观念淡薄,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是从“人本”出发的。建筑既然服务于人,其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就十分重要。从材料性质上看,木材显然比石材更便于加工,用木材建造房屋效率更高,耗材更少。礼记?檀弓上说:“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

4、不如速朽之愈也。”可见对于务实的中国人来说,费力气建造石头建筑是奢侈的表现,是无法被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所接受的。中国传统哲学从未认真看待过“永恒” 这一命题, 儒、释、道三家学说大体上都认为“万物无常”。 人是建筑服务的主要对象,人一直处在不断的繁衍和传播之中,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建筑物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建筑应该新陈代谢,没有必要永久保存,经久不变。 而陵墓建筑在功能上则有耐久的要求,在意象上更与永恒相关,因此这里便成了石材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 此外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如铺地石、 台基、 柱础中也曾大量使用石材。木是土的产物, 土木具有易取、可塑、可循环等优点,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建筑在

5、材料选择上2 的理性。(摘编自方拥 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 )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认为,保留至今的古代建筑物就好像是由石头堆积出来的历史书。不过这一看法只适用于欧洲,不适用于中国古建筑。B木材的耐久性远逊于石材,因而以土和木为主要材料的中国古建筑留存至今的并不多,以致某些西方学者以为现在根本没有这种建筑的实物。C中国古代的石建筑并不像欧洲那样发达,一直到明清时代,在技术条件完备且有需求的情况下,石建筑在中国依然很少出现。D中国古代的建筑为什么总以土木为主?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的意见是: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并没有留心建筑物的长期保存问题。2下列理解

6、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代中国既有石料的来源,也有石材加工的技术,但石材却并不常用在人所居住的房屋上,而常用于死者的陵墓,或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上。B秦王朝修建阿房宫时,不惜耗费巨大,许多木材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而所用的石材则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C据礼记 ?檀弓上记载,桓司马为自己做一个石制的棺材,加工了三年仍未完成。桓司马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孔子的批评。D中国古代的建筑一般不去考虑过于长远的未来,只是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当时人的需要。正是这种观念,使得土木材料在当时的建筑中大行其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西方,许多建筑物与神权有关,需要

7、与神一样永恒,由于不耐久的木材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坚固而不易腐蚀的石材就得到了西方人的青睐。B因深受儒、释、道三家“万物无常”认识的影响,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因此不要说先秦时期,即使秦汉以后的传统建筑现在也已经所剩无几。C建造以石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古代中国人不是做不到,而是故意有所不为。这与华夏民族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有关。D中国的古代建筑采用土木为主要材料,效率更高,耗材更少,而且可以减轻人类对于地球的索取,在这一点上它是胜过西方石建筑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 6 题。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吊之。

8、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 “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 门闭不得入, 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 营中乱, 即斩关纳外兵, 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3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力捍得免。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

9、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后降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 “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却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 进封翼国公。 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后稍多疾, 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

10、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尝曰 / 吾少长戎马 / 间历二百余战 / 数重创出血 / 且数斛 / 安得不病乎 / 卒 / 赠徐州都督 /陪葬昭陵B尝曰 / 吾少长戎马间 / 历二百余战数/ 重创出血 / 且数斛 / 安得不病乎 / 卒 / 赠徐州都督 /陪葬昭陵C尝曰 / 吾少长戎马间 / 历二百余战 / 数重创 / 出血且数斛 / 安得不病乎 / 卒 / 赠徐州都督 /陪葬昭陵D尝曰 / 吾少长戎马 / 间历二百余战数/ 重创 / 出血且数斛 / 安得不病乎 / 卒 / 赠徐州都督 /陪葬昭陵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高祖,是我国古代对封建帝王

11、的一种称谓,指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B疾,在古代“疾”是指小病,不严重的病;“病”则是比较严重的病了。而现在常把“疾病”并作一个词用。C卒,死的一种称谓,在我国古代,依据死者的身份地位,对死的称谓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庶人曰死。D拜,是授予官职之意,一般用于升任官,类似的用法还有陈情表 中 “举臣秀才”“除臣洗马”的“举”和“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秦琼能识明主。当他归附王世充后,发现王世充为人狡诈,不是一个能改变乱世的主人,于是离开王世充投奔秦王。B秦琼胆量过人。在攻打卢明月

12、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最终大败卢明月。C秦琼为人忠心。李密和宇文化及在黎阳打仗时,李密中箭落马,快要死了,那时追兵又到,唯独秦琼在全力保护他,没有逃跑。4 D秦琼英勇善战。他跟随秦王出征时,每当敌军有勇猛的将士在军前出入来炫耀,秦王就命秦琼前去击败他,没有不取胜的。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4 分)(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 分)(3)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3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二)诗歌阅读(11 分)戏题牡丹韩愈幸自同开俱隐约,何须相倚斗轻盈

13、。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8诗歌前四句表现了牡丹怎样的特点?诗人使用虚词“同、俱、何须、并、偏”对牡丹的描写有何作用?(5分)9与前两联相比,本诗后两联描写牡丹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每空1 分)(1) 论语十则中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2) 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3) 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勤劳的诗句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5 分)张纯如:她用生

14、命点亮历史2004 年 11 月 9日,一位年轻的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加州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突然离去震惊了整个世界。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美国,就有230 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了这一消息, 并向这位年轻的华裔女子致以敬意。近年来, 还没有哪一位华人的去世在美国引起如此之大的震动。她就是张纯如,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的作者,与篮球天才姚明、钢琴家郎朗一起被美国华文媒体誉为“最引人瞩目的在美华人青年”。1968 年 3 月 28 日,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一个华裔移民家庭中。纯如之名出自论语 : “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纯如,意思是和谐美好,既有父母思念故国

15、的苦涩,也有父母对女儿所寄托的期许。张纯如 1989 年从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开始了专业写作的道路。她的第一本书蚕丝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广受好评。1997 年 12 月,南京大屠杀60 周年。张纯如在此前用近三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访问了许多幸存者, 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在各种触目惊心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 出版了英文版南京暴行 。此书一经问世,就震惊了西方世界,在随后数年内再版十余次,迄今印数已近百万册。5 在童年的时候,纯如与父母谈话时,父母经常会提到遥远的1937 年,在大洋彼岸一个叫南京的城市里发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滔滔长江水如何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1994

16、年 12 月,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更是感到了无比的愤怒。 的确有南京, 的确存在大屠杀,但是为什么有人否认它?纯如为这一现象震惊了, 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她为此感到阵阵心悸。对于在美国这样的物质社会来说,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年轻人都要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不过,这位当时只有 25 岁的女孩有一个念头: “这本书能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 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 年南京发生的事情。 ”为了撰写南京暴行 ,纯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以及从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卫星回忆说,1995 年 7 月,张纯如在南京待了25 天左右,“她那时才27 岁,由于气候不适应,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