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取而代之_入方寸_谈四方日本假名印_徐梦嘉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7313743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9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取而代之_入方寸_谈四方日本假名印_徐梦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_取而代之_入方寸_谈四方日本假名印_徐梦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_取而代之_入方寸_谈四方日本假名印_徐梦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_取而代之_入方寸_谈四方日本假名印_徐梦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_取而代之_入方寸_谈四方日本假名印_徐梦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取而代之_入方寸_谈四方日本假名印_徐梦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美与时代 2 0 0 4 . 9 下秋月,临流别友生 , 其韵清; 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 , 其韵冽;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烟村 ,其韵远。 ” “韵”的多种形式, 取决于创作主体的审美追求个性, 也因此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风格的丰富多姿又各具特色。“文贵气壮,更贵中和” ,这里的“中和”即是诗人常常追求的“韵” 。那么,怎样追求和达到“韵”之美、深、远呢?王士祯说: “表圣论诗, 有二十四品, 予最喜 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 ” , “如空中之音, 相中之色,水中之月, 镜中之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 ”他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 “韵” 的特点。 翁方纲 复初斋子集 卷八 神韵论 说: “其

2、实神韵无所不该有于实际见神韵者,亦有于虚处见神韵者。 ”按他的说法, “神韵”表现为不定格,随处尽可。气韵表现为: “淡而不薄,浓而不腻,浅而不率, 深而不晦, 重而不滞, 轻而不浮, 有才则掩而不扬,有力则引而不发。 ” (刘衍文、 刘永翔 古典文学鉴赏论 ) 此所说的就是一种“中和”之美,就是诗品讲的恰到好处,就是笔有藏锋,字有馀情。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评苏东坡诗时说: “东坡诗近体少蕴酿烹炼之功, 故言尽而意止, 绝无弦外之音,味外之味。 ”而陶潜诗: “淡而仍厚,怒而不狂,力使而不尽,笔藏而有锋。 ”钟嵘评曹植诗: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就是有馀

3、韵。“韵” 的极致是创作主体精神 (个性、 气质、 情操) 达到 “中和” , 达到 “言外之旨” 、 “弦外之音” 、 “意外之意” 的审美境界,能给读者极广阔、 极深厚的想象空间, 而且不相同的读者得到的审美感受各不相同, 使诗歌的生命获得不断充实创造的价值。“气韵” 就文学而言, 当是它的深层结构通过创作主体的精神观照后用语言表达给读者的一种感受, 是我们民族传统的创作和评论对不同风格作品提出的最高美学境界。“气韵” 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审美极致, 有其深远的哲学、 道德及政治经济渊源。中国古代哲学以儒、道、释为代表。儒家哲学的核心是“仁” 、 “和” , 提倡 “仁爱、 仁义、 仁政” 和

4、伦理上的 “礼” 。“和” ,体现在诗论中便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气高而不怒,怒则失于风流;力劲而不露,露则伤于斤斧;情多而不暗,暗则蹶于拙钝;才赡而不疏, 疏则损于筋脉。 ” (皎然 诗式 ) 也就是和谐、中和之美。道家哲学力讲“气、道游” ,崇尚虚无, 体现在诗歌中便是讲究含蓄、缥缈、捉摸不透、 似有似无的飘逸之美、空灵之美。中国历来以农业生产为 “本” , 生产中讲究齐心协力, 互相配合, 达到五谷丰登的结果。 古代中国的社会组织形式是 “家” ,由于家具有稳定性,便形成了家族关系的伦理规范: “父慈子孝” 、 “兄友弟恭” 、 “夫唱妇和” ,这是社会的“和” 。儒家在封建伦

5、理道德上竭力提倡 “和为贵” , 体现在诗学上, 便是气、 韵等的极致中和之美。封建统治者也是用充满“和气” 的道德标准来约束人们, 希图让人们忘却阶级的压迫本质。 这样, 上下拍合,便导致了社会中的诗人(艺术家) 追求相对应的审美境界。 作者简介:毛正天, 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教授。 编辑:程 燕“取而代之” 入方寸谈四方日本假名印文/徐梦嘉本文立足于篆刻美学角度,对当代日本四方假名印从 笔情、墨趣、刀味、石感及体势、格局、神韵、意境诸方面进行解读。剖析日本假名与中国汉字之间的“血统”关系。 指出日本假名印的出现是日本印坛在大和民族创变思维激 励下极具个性的 “新生事物” , 是他们对中国篆刻

6、艺术这一 外来文化置于自己民族文化与审美框架中进行“和化”处理的又一举措,是日本“篆刻艺术革命”的一部分。拙文为不同时期写下的三篇各自独立的读印随笔, 都是从篆刻美学角度评析当代日本的 “新印种” 假名印, 权作印学研究的一个课题,稍加整理,辑成一组。“轻气球”与“绿柳”渡边和琴 福田芳园 柳在 现代日本篆刻名家1 0 0 人印集 中有这么两方假名闲章,读来别有情趣。渡边和琴的 “” 即轻气球, 此印作了无边框处理, 从中心伸展而出的“十”字界格,若即若离地牵住了四个徜徉在“无边” 空间的 “轻气球” , 于是全印不因不设边框而印面松散, “十” 形的竖与横, 又稳住了平假名笔画固有的 “油腔

7、滑调” , 也同印左的直线进行了唱和。谛视此印,宛如一幅简约抽象的中国画, “”以长竖发笔, 配上现代设计学,根据人的视觉心理,可视之为优雅、高贵、浪漫的“S ” (反卧植入线形) ,便是画幅之“起” ,整个假名“”似古老斑2B E A U T Y & T I M E S12驳的石柱中系着红绸带, 形成刚柔、 静动、“土洋” 、传统与新潮共存一体的极佳组合。 “红绸带” 飘舞兮, 微微拂及 “十” 格,并由之承转,把印文“”的灵气导向周遭。 “” 字左上角的小而粗的 “十” 形交笔,当是大“十”字的浓缩与延伸,呈现建筑美学上同单元序列的渐层效应, 做成“画”面中的一“结” 。以小“十”组成坚实

8、结体的 “” , 反衬左邻数笔皆 “断” 的“” ,“” 则又在左和下双壁的救应后体散神聚,气脉流贯,并隔畛取势,意挽狂“” ,作同频率互动, 藉 “” 的短及长,小弧及在弧的两根抛物线形划出的魅力,最终在假名尾笔收成全印构图中的一个“大结” 。 整颗印 “起承转接” 环环相扣, 周气浑然,境与性会,余音不绝兼于治印者的功力所限, 这枚假名在线条的质感上尚欠火候, 笔痕刀迹间精细的顿拙残损不尽自然合理, 有的以乏味的“锯齿”排出(如“”左转内侧笔画) ;“” 的末端不应有丝毫断点, 此处则字碎气懈,且该出笔之形与“”主画下部分走向太过一致等。然,白璧微瑕,无伤大雅, “”仍是令人陶醉的美丽的“

9、轻气球” 。福田芳园的 “柳” 即绿柳,印形状如中国园林里的拱形洞门, 又使人迁想到印之底便是大地,顶部如同穹窿。整个印面空灵经济,但仍开合有度、 虚实相生。 中宫团紧是大实, 上段虚中见实, 而属大虚的下段,印家将本应用平假名的“” , 置换成更为简笔的片假名 “” , 这样下段的“”与“”错落成四根欹倾参差的 “柳枝干” , 下段大片的素内自然滋生出一种勃发升腾的气韵。印文“柳”为配合从汉草字演变过来的平假名, 以草法羚羊挂角地布就, “柳” 字两根 “绿丝条” ,左以楷书里的垂露收笔,右则作悬针状,“”的右撇亦演绎成悬针, “”的右画同样以带钩悬针样式定型。 印中这齐刷刷的三根镇印悬针作

10、三角落位,峭拔峻利,顾盼映带, 再配上硕长的垂露和一对由殊路走来气足力遒的“横”画,这些丰情内含的劲健线条,攒剪得宜,调遣停匀,使原本圆润“纷乱” 的无调性乐章中井然有了铿锵律动的节奏感,柔中藏刚的太极美。 “柳” 、 “” 、 “” (假名“”本无圈形)内还营造了三个圈形块面, 使印内点线之中加进了面的滋润, 这三个仿佛是婆娑的绿柳间跳跃着三只活泼可爱、 旋然若飞的小鸟,格外的温馨。 “” 、 “” 间为厚实印同点缀的残点留红和“” 字的浊音符号真真假假,迷离变幻, 都成了印面构成中颇具张力的元素,并与白色 “小鸟” 互为鼓动, 相得益彰。 “” 的顶笔破“天” 而出也勘称妙着, 在形式上破

11、了单一的拱形, 在意境上产生满园春色关不住之感。总之,是印的章法安排,线条配布都煞为到位,穿插争让,接握有序,循笔运刀,形质俱佳,以劲利得了势,以流转取了致,故能生气远出,耐看湛凝。审读全印,笔者仿佛走出拱式洞门, 置身于柳绿桃红,鸟语声声,春意盎然的美景中,顿觉心旷神怡起来。两方假名印的作者皆为女士, 均是日本印坛泰斗梅舒适的弟子, 她们在继承梅师古朴典雅、清奇生辣印风的同时, 将大和民族执着的创变思维和女性特有的柔情与细腻, 倾注到含假名印在内的多元化的篆刻艺术探索实践中去,并有所成就, 实在难能可贵。“爱”到天荒地老“ 石林磐水 日本印坛翘楚石林先生,近年来尝试以日本平假名入印进行创作

12、, “ 爱 ”()是其一件代表作。是印把笔画单调的假名演绎得生动多姿, 作品仅保留了两侧稳定印文的边栏, 印文则以更为俭省的寥寥四笔铸成一体,洗练痛快、 锋颖朴拙的仄横斜竖 (拉直平假名弧线) 交叉植入, 形质逸荡、 骨气方棱的如 “” 之环转线, 盘旋而下,风樯阵马,一往如前,直到完成“” 的背钩, 笔断意连地带出右长点。 最终, 通过长点上方及曲画下端黏附的毫芒残迹,使长点倾且不倒, 并跟曲画映拽牵制后,聚成共力,远远呼应“”右旁的“孤粒” 。 “孤粒” 因为获得频频送至的 “底气” ,故“武功”不凡,以小搏大, 竟同伟岸的左印边颉颃起来, 印右面也基于这些“微不足道”的留红夯实了。印文上

13、合下开, 合处无顶边, 开处设底边, 合中蕴开,开里含合,全部空间分割的煞是妥帖。 整个印势纡余跌宕 , 生机勃发地冲向无垠的天穹。印家走刀疾涩并举, 线条一侧部分辅以反冲刀法,产生恰到火候的自然迸裂,加之“大和式”横击点画的运刀,平添了线条起伏律动中生辣果敢的笔意墨趣,清奇粗犷的石韵刀味。 这些印家多元审美绪念的、似有生命基因的、 可物化的点线残迹翕然复合, 脉络相通, 团结互倚,绘就了“爱”的美图。于是笔者看到了天之间斑驳坚实的古岸(边栏) 、疏野挺拔的苍松(直画) 、婀娜劲遒的老藤(曲线) 、险峻欹肆的残石(长点) 。拂去历史的尘封,经过千万年时间的洗礼, 万千载风雨的侵蚀,“古岸苍松老

14、藤残石”愈见神采, 眼下仿佛正在述说一个亘古不变的“爱”的故事 - - 如此悠悠远长, 如此静穆恬澹, 如此深沉醇厚, 如此缠绵婉约,如此炽烈酣畅, 如此大气磅礴,如此惊心动魄。 呵!这又是一首铁笔奏出的歌,一首爱到天荒地老的爱的颂歌无疑,爱是我们宇宙生命体的精魂,每一个大写的人都应当具备的是:爱伴侣、 爱家庭、 爱生活、 爱事业、 爱集体、 爱民族、爱祖国、爱和平、爱地球。归根结底, 这是一种挚爱、 一种仁爱、 一种厚爱、一种真爱、 一种博爱、 一种大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简约经济的假名印“爱”呈现颇为丰富的印境, 在中日友好条约签定二十五周年的今天, 身为炎

15、黄子孙的笔者面对东瀛扶桑的石林先生的 “爱” , 除了赞赏他治印的功力、 求变的勇气和渗溶于方寸之间的艺术家的才华、激情与良知外, 更藉此由衷祝愿中日两国人民毋忘历史, 世世代代友爱下去。“取而代之”入方寸藤重鹅舟“扫坐”随笔 SUIBI13美与时代 2 0 0 4 . 9 下“扫坐”这方假名印,从字面直译即“清扫后坐下” ,可用成语译作“取而代之” ,在文章中,亦可根据上下行文内容, 译成 “除旧布新、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濯古来新”等成语。此印状如一幅缩小版的行草中堂, 盈溢着颜鲁公书法的遗绪,凝重、浑厚、端庄、谨严,点画之间,提按顿挫、使转接握、 能窥矩度。 如果说篆刻艺术以笔情、 墨

16、趣、刀味、石感和体势、格局、神韵、意境八个方面论高下, 那么高者自当八面风光, 此印显然不够完全, 其笔墨强于刀石,体格优于神意,但消长相抵后, 依然可圈可点。“取而代之”印在五个假名中糅进了两个汉字, 首字行书 “扫” , 呈现渴笔下点画渗接后的面貌, 仅密中求疏地保留 “巾”的一个 “透气孔” 照应对角 “” 中的 “眼” 。此字并笔形成的大“黑” ,效果又与草书“坐” 中的 “团墨” 顾盼。 在印文属地分配上,全印作三四式布出, “扫”的“扌” 部收下放左,不仅填实了“”的空间,也活络了 “、 ” 的身躯手脚, 这一收放,又使 “扫” 不因其笔繁体大而突兀起来, 可谓一石三鸟。 “” 的余域则有 “坐” 搭锋置入。 这些嵌合, 互相礼让, 纡徐容与, 移步换形, 浑然无迹。 不作嵌连 “、 ” 和“坐、”之间,前者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