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整理表格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7313161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整理表格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微生物整理表格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微生物整理表格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微生物整理表格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微生物整理表格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整理表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整理表格(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细菌总结 主要生物学性状 表面抗原/毒力因子及其作用 所致疾病 G+/- 形状 特殊结构 培养基及生长性状 特殊 性状 表面抗原 作用 毒力因子 G+ 球形或椭圆形 无芽孢、鞭毛、体外培养无荚膜,体内菌株有荚膜 普通琼脂平板 圆形,金黄色,光滑,湿润不透明,金黄色 需氧或兼性厌氧,耐盐性强 葡萄球菌 A蛋白(SPA) 属特异性, 降低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 超敏反应, 损伤血小板 凝固酶 (分离/结合); 侵袭性疾病 (化脓性感染,脓汁粘稠) 溶细胞毒素 (葡萄球菌溶素,PV); 毒素性疾病 (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SSSS;TSS) 血琼脂平板 透明溶血环 磷壁酸 (多糖 A) 半抗原,抗原

2、性弱, 介导粘膜表面的粘附 肠毒素; 剥脱毒素;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TSST-1); 高盐培养基(10% NaCl) 分离细菌 肽聚糖 刺激调理性抗体的产生,促进吞噬。 G+ 球形或椭圆形 腐生葡萄球菌 (白色或柠檬色) 腐生葡萄球菌(耐药) 条件致病菌 (皮肤和黏膜的正常菌群) 黏质 (介导细菌与细胞,细菌与细菌之间的粘附) 泌尿系统疾病 (下尿路感染 2nd) 败血症(3rd) (尤其是新生儿) 术后感染 表皮葡萄球菌 (白色) G+ 球形或卵圆形 无芽孢、无动力、培养早期有荚膜,后期荚膜消失,菌毛样结构 营养要求高,培养基要含血液, 血清,葡萄糖 发酵简单糖类,产酸不产气,乙型溶血(较

3、宽透明溶血环 触酶阴性;杆菌肽敏感 C 多糖抗原 群特异性抗原 由氨基糖决定 粘附素 (M 蛋白,LTA) 化脓性感染 (脓汁稀) M 蛋白 主要毒力因子 抗吞噬 交叉反应 链球菌溶素 (SLO,SLS) 毒素性感染 (猩红热) T 抗原 共同抗原 与毒力无关 对酸和热不敏感 可用于分型 非化脓性感染 (风湿热, 急性肾小球肾炎) (超敏反应) 液体培养基 长链排列 致热外毒素 (红疹/猩红热毒素) 固体培养基 短链排列 侵袭性酶 (链激酶/链道酶) 双球菌;矛头状,尖端向外,宽端相对 血平板 溶血(绿色溶血环) 48h,菌落中央下陷为脐状 产生自溶酶,在培养中可以发生菌体自溶 氧、胆盐、Op

4、tochin 敏感 G- 肾形或豆形双球菌 有荚膜、菌毛 营养要求高巧克力色培养基 无色,圆形,凸起,光滑,透明,似露珠状菌落。 抵抗力弱,不耐冷热干燥,专性需氧,可产生自溶酶和触酶。 荚膜多糖 (群特异性) 抵抗吞噬 荚膜 人是唯一的自然宿主, 侵入人的鼻咽部,抵抗力强,消灭。抵抗力弱,败血症,脑膜炎,脑脊液化脓性改变。 黏附 菌毛 破坏 SIgA1 IgA1 蛋白酶 脂寡糖 (LOS) 主要致病物质,引起血管坏死性出血, 皮肤出现瘀斑, 中毒性休克,DIC G- 双球菌,常成双排列。 有荚膜,治病菌株有菌毛 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 凸起,圆形,灰白色,光滑型菌落 专性需氧,抵抗力弱,对干燥,寒

5、冷,热,常用消毒及敏感 菌毛蛋白抗原、脂寡糖抗原、外膜蛋白抗原 黏附、 抗中性粒细胞杀菌 菌毛 人是唯一的宿主,通过性接触进入尿道和生殖道, 不及时治疗, 慢性感染, 可导致不育症或宫外孕, 母亲感染时, 可引起新生儿浓漏眼 (淋球菌性结膜炎) 内毒素活性, 局部炎症和全身反应 脂寡糖 (脂质 A/核心寡糖) 介导黏附敏感细胞, 阻止吞噬溶酶体形成 Por 蛋白 抑制抗体杀菌 Rmp 蛋白 加入万古霉素,多黏菌素 选择培养基,抑制杂菌生长 破坏 SIgA1,有利于黏附 IgA1 蛋白酶 G- 中等大小杆菌 无芽孢,有周鞭毛 固体培养基 中等大小,湿润,光滑,灰白色菌落。 不分解乳糖蔗糖,发酵葡

6、糖麦芽糖. 对胆盐、煌绿有抵抗性。 菌体抗原 (O 抗原) 菌落为光滑型 炎症反应,发热,WBC 下降 内毒素 肠热症 (伤寒/副伤寒) 黏附与侵入 侵袭素 抗吞噬和胞内消化 Vi 抗原 中和活性氧基团, 保护细菌免受胞内氧化杀菌。 触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小肠结肠炎 (表现为食物中毒) SS 平板 分离 鞭毛抗原 (H 抗原) 运动能力 液体培养基 均匀浑浊生长 细菌获得酸性条件下的生长能力 耐酸反应基因 败血症 Vi 抗原 带菌者检出 G- 杆菌 无鞭毛无荚膜 固体培养基 中等大小,湿润,光滑,灰白色菌落。 不分解乳糖蔗糖 抗原结构复杂,O 抗原有群特异性及型特异性 侵袭力 (小肠无, 大肠

7、恢复) 外膜蛋白 菌痢 病人和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粪-口途径传播, 抗体无保护作用, 难以控制。 发热、WBC 升高、中毒性休克, 腹痛, 腹泻,里急后重, 脓血粘液便。 内毒素 G- 杆菌 无荚膜有周鞭毛。 固体培养基 扩散生长,迁徙性生长现象(以接种点为圆心同心圆型层层波状菌苔)。 苯丙氨酸脱氨酶(鉴别) 。 有 O、K、H三种抗原,其中, X19,X2,XK含 O 抗原, 可与某些立克次体发生交叉反应。 促进吞噬, 降低细菌致病性 菌毛 只在特定条件下引起感染, 尿路感染, 进而可导致肾和膀胱结石的形成; 还可引起食物中毒和败血症。 分解尿素产氨,使尿液 PH 值升高, 引起钙盐镁盐沉积

8、, 引起结石。 尿素酶 G- 弯曲成弧形 一端有单鞭毛 有菌毛 营养要求不高,pH6.4-9.6的普通蛋白胨水肿即可生长 鱼群样运动 氧化酶阳性,抵抗力不强,对酸敏感,胃酸有保护作用 耐热 O 抗原,分139个血清群,O1 群含ABC 三种抗原,分 3 个血清型。AB 小川型;AC稻叶型;ABC 彦岛型。据表型分古典及 E1 Tor 生物型。 黏附 菌毛 O1 和 O139 可以起霍乱流行 O2O138 群仅引起散发性肠胃炎,不与O1群血清发生凝集, 称不凝集弧菌 聚合蛋白, A 亚单位具有肠毒素活性, B 亚单位具有结合功能,使 A1 亚单位活化,促进Cl-、K+分泌,减少 NaCl 吸收,

9、引起上吐下泻,大量失水。 霍乱肠毒素 (来自 CTX 噬菌体) pH8.8-9生长最佳 碱性,选择培养基 G- 常呈多型态 3%3.5%的 NaCl培养基pH7.5-8.5 生长最佳 氧化酶阳性 对酸和热敏感 神奈川试验阳性。 致病性噬盐菌 食物中毒,腹痛、腹泻、 呕吐、 发热 G- 细长 弧形, S形或海鸥状 无荚膜不形成芽孢 电镜下表面多皱褶,两端细,顶端吸盘样结构凹陷中央有单鞭毛伸出。 营养要求高,微需氧条件(5%O2,10%CO2) 37即可生长,初次培养42 半透明单个菌落,圆形,凸起,湿润边缘整齐;延接种线生长的灰白菌落,扁平湿润,边缘不整齐 不发酵糖类,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试验均阳

10、性,对胃酸敏感 陈旧培养物中为球形 主要致病物质 内毒素 婴幼儿急性肠炎 表现为暴发性流行或集体食物中毒, 起病急, 发热,水样腹泻, 黏液脓血便,甚至黑粪; 如侵入血循环, 可引发肠热症临床表现, 可并发腹膜炎、 关节炎、 脑膜炎。 新生儿可经产道感染。 与大肠埃希菌的 LT 和霍乱肠毒素有交叉抗原,引起水泻 不耐热肠毒素 头孢菌素,万古霉素及多黏菌素 B 选择分离 与神经节苷脂有交叉抗原, 自身免疫反应 LPS 侵袭小肠上皮细胞,血便 侵袭力 单端或双端有26 根鞭毛,电镜下表面光滑膜短圆钝无凹陷变细。 营养要求较高,血液可刺激其生长,最适生长温度 37最佳pH67 严格微需氧 氧化酶及过

11、氧化物酶试验均阳性,尿素酶阳性。对胃酸敏感 阻止胃酸产生 酸抑制性蛋白 因碱性环境的缓冲, 胃上皮黏液深层可发现大量细菌。 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致病菌。 与胃癌及胃部MALT 淋巴瘤密切相关。 分解尿素,产氨 ,中和胃酸 尿素酶 破坏胃黏液 蛋白酶 G+ 粗大杆菌 芽孢椭圆形,位于次极端,无鞭毛 在动物体内形成芽孢 血琼脂平板 圆形,扁平,半透明,边缘整齐,偶见粗糙型菌落 双层溶血环,内窄同名,外不完全溶血环。 37-43度是培养迅速 非严格专性厌氧少量氧环境中也可生长分解多种糖类,产酸产气 产生 12 种外毒素,根据毒素的抗原性不同可分为ABCDE 五个血清型,A 型可引

12、起气性坏疽,食物中毒;C 型引起坏死性肠炎。 卵磷脂酶 气性坏疽 主要毒素 毒素 气性坏疽 (组织坏死,水气肿,全身中毒) B 型 C 型细菌 坏死性肠炎 主要毒素 毒素 D 型,增加血管通透性, 致死坏死作用 主要毒素 毒素 食物中毒 (产肠毒素 A 型菌株引起,腹痛,腹泻,便血) 致死作用, 皮肤坏死, 血管通透性增加 主要毒素 毒素 疱肉培养基 分解肉中的糖类,产生大量气体,肉渣呈淡红色。 ABC 型菌,腹泻 肠毒素 坏死性肠炎 (肠道运动神经麻痹,肠坏死;剧烈腹痛,腹泻,肠黏膜出血性坏死, 伴血粪, 并发肠梗阻和肠穿孔) 产气荚膜梭菌溶素 O,溶血,坏死,杀白细胞 次要毒素 毒素 蛋黄

13、琼脂平板 乳白色浑浊圈 胶原酶,血管破裂和出血 次要毒素 毒素 明胶酶 次要毒素 毒素 牛乳培养基 长生大量气体,汹涌发酵。 DNA 酶 次要毒素 毒素 透明质酸酶 次要毒素 毒素 G+ 粗短杆菌 汤匙状或网球拍状 单独或成双存在,有时可见短链状 周身鞭毛,无荚膜,椭圆形芽孢,大于菌体,位于次极端。 严格厌氧 血平板培养基 培养 48 小时后,长成直径2-6mm 不规则菌落,乙型溶血 各菌株生化反应不同 根据肉毒毒性的不同分为 8 个型,其中 C 型和 D型由噬菌体编码,G 型由质粒基因编码 毒性最强 不耐热煮沸 1分钟即可杀灭 嗜神经毒素, 作用于外周神经肌接头, 导致肌肉麻痹 由轻、 重两

14、条链组成 外毒素 (肉毒毒素) 食物中毒 (神经末梢麻痹,少见肠胃症状) 婴儿肉毒症 创伤肉毒中毒 (多由 AB 型梭菌引起) G+ 粗大杆菌 无荚膜有芽胞芽胞卵圆形,位于次极端 对氧极为敏感 艰难梭菌培养基(含 D-环丝氨酸和头孢西丁可抑制大多肠杆菌科细菌) 37培养48h,凸起透明或灰白色菌落直径4-6mm 发酵乳糖,水解七叶灵和液化明胶.卵磷脂酶,酯酶试验阴性 不产生锭基质 引起肠液分泌,黏膜损伤。 毒素 A (肠毒素) 抗生素相关腹泻 (无全身症状) 无假膜的严重结肠炎 假膜性肠炎 使 Rho 蛋白核糖基化, 使肌动蛋白解聚, 引起黏膜损伤和荚膜形成。 毒素 B (细胞毒素) 1 脆弱

15、类杆菌:G- 两端圆而浓染中间不染色或淡染,血平板培养,菌落圆形微凸,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不溶血,胆汁促进该菌生长,起腹腔脓肿、败血症等疾病,软组织感染 2 产黑色素普氏菌:G-球杆菌 成双或成链排列,两端圆中间似空泡,培养基上,菌落圆形微凸,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开始为灰白色后变为黑色,兔血平板上出现乙型溶血。20%胆盐抑制其生长。上呼吸道感染,脑脓肿,肺脓肿,盆腔炎症性疾病有关。 3 卟啉单胞菌属:G-杆菌或球杆菌,3 个菌种,血平板培养,菌落凸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产生棕色或黑色素,不分解糖类。引起牙周炎,牙脓肿等口腔感染性疾病。 4 核酸杆菌:G-杆菌,两端尖中间膨大,尖端相对成双排列

16、。培养基上,菌落扁平伴不平整表面或整个菌落如面包屑,不溶血。 5 消化链球菌属:13 个菌种,G+球菌,短链或长链排列,或成堆分布。血平板上形成圆形凸起菌落,边缘整齐,一般不溶血。为口腔,肠道和阴道的正常菌群,涉及全身各部位的混合感染。 / 细长略带弯曲 常聚集成团。 ZN 抗酸染色呈红色 无鞭毛 无菌毛 无荚膜 无芽胞 培养要求高,Lowenstein-Jensen培养基 (蛋黄,马铃薯,甘油,胆盐,孔雀绿) 菌落生长缓慢,菌落似花菜心样,呈乳白或米黄色干燥颗粒 细胞壁富含脂质,抵抗力强,抗酸性,疏水性,免疫原性,抗去污剂,抗常用抗生素.对脂溶剂,温度,紫外线敏感. 脂肪酸, 刺激组织增生, 肉芽肿形成, 与抗酸性有关。 分枝菌酸(脂质) 大多通过呼吸道感染, 也可经消化道或者破损黏膜感染。 病理损伤包括渗出性炎症和慢性肉芽肿。 是细菌相互粘连,索状生长,抑制白细胞游走, 促进肉芽肿形成,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索状因子(脂质) 肺结核 原发感染(肺泡,肺门淋巴结炎症,全身粟粒样结核) 。 刺激单核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