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翻译研究_困境和对策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7262365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翻译研究_困境和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技翻译研究_困境和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技翻译研究_困境和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技翻译研究_困境和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技翻译研究_困境和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翻译研究_困境和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才培养 科技翻译研究:困境和对策3范武邱(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长沙市 410075)摘 要 在论文发表的数量上,近几年来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研究几可等量齐观,而在学术含量上,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多数有重要意义的翻译理论文章都是从文学翻译引发的。在译界许多学者倡导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情景下,并不完全适于从文化视角切入的科技翻译研究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拟就科技翻译研究今后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 科技翻译研究 困境 出路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on EST translation and literal

2、translation studies almost e2quates each other .In academic collection, we must accept the fact thatmost of the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papersare inspired by literal translation.The condition in which many scholars advocatecultural turnin translationstudiesmay not be entirely suitable for EST transl

3、ation which results in severe dilemma.This paper puts for wardthe authors personal perspective on EST translations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is aspect .KeyW ords EST translation study dilemma counter measure1 引 言 2002年5月15日的 中华读书报 发表了 两篇文章,一篇是“ 从一本译文不合格的译书谈 科技翻译质量 ”(王鸣阳) ,另一篇是“ 科技翻译 水平何以日趋下降?”(刘华杰)。两位

4、科技翻 译的前辈,痛心疾首对当前我国科技翻译的质 量做了如下评析:近些年,中国科技翻译水平日 趋下降是普遍现象,决不是个别图书翻译质量 不高的问题,这应当引起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 这几年的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物,可以说90%以 上存在翻译问题。这两位科技翻译前辈还从一 些权威出版机构的出版物中找出许多例证来证 实科技翻译中问题的广泛存在。应该说,他们 所揭示的这种状况与改革开放对科技翻译的质 量需求是格格不入的,同时也与翻译理论研究 的初衷互成南辕北辙,它们突出反映了科技翻 译研究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科技翻译研究基本 走过了以下历程:确立多学科的研究思路 研究译文的功能目的

5、强调交际功能和翻译 策略。近年来科技翻译的翻译量是个天文数字。由于科技翻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 性,因此科技翻译理论研究基本上囿于译法的 技巧性和可操作性以及个案分析。总体看来, 在研究翻译的文章中,翻译技巧、 翻译方法、 经 验总结占了大部分,理论文章比例较小,而原创 性的论文更是少见。由统计可见,科技翻译研 究者本身的理论意识不强(方梦之, 2002: 3)。 随着理工类学生外语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中国 加入WTO后外语潮的涌动,我们这些立足外语 研究科技翻译的人如不能在外语和科技知识间 寻找一个恰当的楔合点,那么让我们发挥作用 的场合很可能越来越少,甚至有被凉在一边之 虞。可以毫不夸张地

6、说:科技翻译研究正面临 着转折的阵痛。 2 加强科技英语教学研究 科技英语教学对科技翻译研究具有特殊作 用,它是科技翻译研究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保 证。从总体上看,科技英语教学在我国尚未得 到很好的开展,这主要体现在缺乏一个全国统 一的完整的教学大纲,高水平师资奇缺,教材类 型少且材料陈旧,教学培养目标不很明确。近第20卷1期 2007年2月中国科技翻译 CHI NESE SCIENCE 而向深度发展 则意味着从句子的内在联系、 逻辑关系来研究 翻译。其结果必然将使科技翻译理论系统日臻 完善,翻译质量迅猛提高。(杨寿康, 2003: 85) 术业有专攻。一般说来,外语专业学生的语感 意识较之理工

7、科学生是有一定优势的,而为了 突出和巩固这种优势,我们建议在科技英语教 学中增加语篇语言学的内容,尤其是对语篇七 项标准中对翻译活动影响深远的三项即衔接 (cohesion) ,连贯(coherence)和互文性( intertex2tuality)更要进行重点讲授。此外,还要对英汉 语语言结构的差异如“ 形合 ” 、 “ 意合 ” 等问题进 行有针对性的讲述。关于口译能力的培养,我 们觉得还是应该以记忆科技术语作为突破口, 当然还力求对各科技术语的内涵有大体的了 解,这样更容易做到使用自如。 归纳起来,在科技英语教学中,有几点认识 需要明确:第一、 外语专业类学生学习科技知识 已成迫切之需;

8、其次、 现在的科技英语教学从教 材到教法都有待更新和系统化;第三、 科技口译 能力的培养应列为科技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四、 科技英语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科技翻译能 力,尤其是汉译英能力的培养。 3 提高科技译者的专业水平 笔者参加了最近几次(自2000至2006年) 的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据统计,有将近1 /3的 与会代表来自科技翻译的第一线(厂矿、 企业、05中国科技翻译 20卷 公司、 研究院所等)。相比之下,他们的理论基 础普遍较薄弱,有些人竟惊羡于现代语言学理 论能运用于科技翻译实践。他们宣读的材料很 少有什么艰深的理论说教,而多是实践经验的 总结,是一些“ 看得见、 摸得着 ” 的东

9、西,但没有 哪位翻译理论家敢说实际能力一定强于他们。 通过交谈和观察我们发现,他们大多有较强的 专业知识,这是他们多年“ 摸爬滚打 ” 的积淀, 这也就保证了他们在从事科技翻译时“ 底气 ” 较足,落笔从容,不至于在科技术语的使用上 “ 错点鸳鸯谱 ” 。问他们有没有打算系统地学 习现代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译论,他们虽 然承认这些译论的宏观指导作用,但却无意将 其拔得太高,并说多年的翻译实践已使他们将 这些东西烂熟于心,进而转换成了一套必备的 技能。他们更愿意相信“ 熟能生巧 ”,“ 实践出 真知 ”,更愿意接触科技知识。当然,他们也不 否认传统的科技译学成果曾经有效地指导过他 们 尤其是在

10、刚开始工作时。应该承认,以 往的科技翻译理论研究对科技翻译水平的提高 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可以说,文学翻译呼唤文字功力,而科技翻 译则需要丰厚的科技知识底蕴。杨必先生说 过,她译名利场 并不需谙习任何理论,只靠 文字功力和小说文学的修养,尤与一遍又一遍 熟读 红楼梦 有关。杨先生所说的“ 文字功力 和小说文学的修养 ” 是翻译的基石。我们认为, 科技翻译中的科技知识,几可等同于文学翻译 中的“ 文字功力 ” 。请看一例: Maglev is a system in which the vehicle runs levitated from the guideway (correspondin

11、g to the real tracks of conventional railway) by using elec2 tromagnetic forces between superconducting mag2 nets on board the vehicle and coils on the ground. 原译:磁浮列车是一个系统。在该系统中, 车辆利用车载超导磁铁和地面线圈之间产生的 电磁力从导轨(相当于传统铁路的轨道)上浮 升起来。 分析:上译虽符合汉语造句模式,但对 forces一词复数含义的忽略却是败笔。事实上, 这也是科技知识匮乏的译者所不能为也。 “ 外 行 ” 岂知:

12、磁浮列车分为常导型和超导型两大 类。常导型也称常导磁吸型( attractive levita2 tion) ,它利用普通直流电磁铁电磁吸力的原理 将列车悬起,悬浮空隙一般为10毫米左右,时速可达400 - 500公里。超导型高速磁浮列车 也称超导磁斥型( repulsive levitation) ,它利用 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使列车运行时与设置 在地面的线圈相互作用,产生电动斥力将列车 浮起,悬浮空隙一般为100毫米左右,时速可达 500公里以上。据此, electromagnetic forces应 译为“电磁吸力或斥力 ”,依据科技知识将 forces的含义细化,情景跃然纸上。 有读

13、者可能会反问,科技翻译一般只译介 国外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动态,在没有相应汉语 资料的情况下,我们怎样去吸取科技知识呢? 事实上,科技的发展往往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 程,先了解某方面基础知识,常常能使我们紧跟 最新科技发展的步伐,至少在领悟一些最新科 技概念的时候不至于“ 太出格 ” 、 “ 太离谱 ” 。这 方面也常常是那些专业技术人员相对于我们的 先天优势。对一项高新科技的引介,往往需要 技术专家的参与,这是一个需要智力融合的时 代。本人曾在一大公司的技术室担任翻译,这 方面体会殊为深刻。很多最新科技名词的汉译 都是在与技术专家互相协商、 通力合作的基础 上完成的。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的翻译人员知

14、 难而进、 喜爱科技、 学习科技、 以便更好地完成 科技翻译工作,再也不能纯粹津津乐道于某一 词、 某一句、 某一语段的“ 神来之笔 ”,而应以丰 富自己的科技知识为上策。没有汉语功力的译 文即使对原文理解正确,表达也会是干巴巴的。 同样,没有科技知识底蕴的科技译文恐怕连译 者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我们认为,对于一个 具有语言潜质的外语人才来说,科技术语就是 制约他更好地从事科技翻译的瓶颈。科技翻译 工作者应该学会充分利用互联网,因为互联网 上大量的科技信息对于翻译人员非常有益。一 方面,翻译人员可在网络中接触到更多的科技 外语文字信息,提高原文的阅读量,增强语言应 用能力;另一方面,网上阅读扩

15、展了翻译人员的 知识面和加速其知识更新进度,培养他们在浩 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快速搜寻信息的技能和筛 选信息的能力。经常浏览相关网页上的内容, 一方面可了解到相关领域科技发展动态,另一 方面有助于翻译起来驾轻就熟,得心应手。 4 加强科技翻译的文学性研究 一般认为文学翻译运用的是形象思维方 式,语言要求丰富生动、 形象具体,因而在遣词 造句方面倍加斟酌,以期下笔如神,达到“ 煽151期 范武邱:科技翻译研究:困境和对策情 ” 的目的;而科技文章则要求客观准确地反映 事物,因而要求使用的语言明白而简练,这也是 基本得到认可的文学翻译与科技翻译在遣词造 句方面的分野。人们通常认为:科技文章不像 文学

16、作品那样重在激发读者的情感,而旨在启 迪读者的理性,因此作者要避免使用一些带有 文学色彩的修辞语或辞格。然而,这种对科技 文章语言运用问题的理解不能不说是片面的。 Alastair Fonler在他的文学的种类 一书中指 出,如果科学论文仅以传递信息为目的,那么当 科学内容被认为过时的时候,该论文也就走向 了坟墓。(转引自毛荣贵, 2003: 250)因此他提 倡科技工作者在撰写论文时不仅要考虑其科学 的价值,同时也要考虑非科学内容的因素,即科 技论文不但要有科技价值,而且要有文学欣赏 价值。科技文章,也并非就是语言刻板、 表述正 经,无文采可言的文章。科技文章读多了,我们 就会发现,逻辑掩饰不了形象,缜密也不会扼杀 生动。 5 结 语 近年来,李亚舒、 方梦之等教授对科技翻译 做了殊为规整的总体研究。但由于这是一系统 工程,远非屈屈数人所能为之。不管人们承认 与否,在基本翻译理论已趋完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