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基地而萌发_童明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7221010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基地而萌发_童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自基地而萌发_童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基地而萌发_童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基地而萌发_童明(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5 ARCHITECTURAL JOURNAL建筑学报50空悬浮、由众多繁复的竹杆节点所构成的硕大草棚,在这样一种全然笼罩之下,各种因素都在暗处构成了一种相互转换的欲动。正是这种绝好的预判性,冯纪忠先生在纸面的设计中空下了大量的留白。二三十年后,园里的小树都长成大树,并且越长越茂密,空间感也会发生变化。但是在当时所能够即刻获得的则是各类独立要素所构成的有趣关系,时间推移的作用只会使四周不断成熟的景物渐次融入进来。这也相应推动了冯纪忠先生所谓的“意动空间”这一主题,实际上就把核心思考从 “景物对象” 转移到 “景致关系”上来了。周春芽艺术工作室项目本身经常就是一种偶然性的触发。周春芽,

2、一个生活工作于成都的画家,因为一次偶然的闲聊,决定到上海嘉定的大裕村来工作生活,这样一种艺术与乡村的联姻也就确定了周春芽工作室的基本图景。为了配合正在积极推进的新农村建设,嘉定区政府决定通过引入文化艺术产业以及著名艺术家,结合对于废旧村镇工业的改造,为城市外围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重新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以此实现新兴文化产业与乡村优美景观的结合。工作室所选用的基地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闲置用地,原先是一片采用简易轻钢搭建的乡村工厂,由于停用已久,建筑结构已经残破不堪。然而基地的外侧则是三面环水、南沿马路,周边遍布着的香樟苗圃、葡萄庄园、芦苇渔塘,构建筑应当自基地而萌发,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道理,但其中也包含

3、着多层含义。要点在于,在一片未经谋划的基地中,不仅包含着那些可视的现状实物,而且也包含着不可视的潜在可能。也就是说,基地不仅包含着现有的地形特征、物质留存,而且也蕴含着有关特定地区的文化与历史因素的丰富信息,牵扯着出没于此的各种生活片段、具体事件以及人物性格,进而也映透着将要形成的建筑形体和空间环境因此在设计伊始,基地实非旷地一块,它已然被各种内容所充盈。而建筑设计,则需要通过一系列明确而清晰的操作过程,将其逐步进行揭示并呈现出来。就如冯纪忠先生在设计松江方塔园时所做的那样。其实那片场地在设计之初,并非如同现在这般充满了绿树浓荫、楼台亭榭,与当今大多数的城市建设一样,设计者所面对的是刚刚拆迁平

4、整的一片空地。然而映入冯纪忠先生眼帘的、并在头脑中激荡徘徊的,则是水静如镜的一弯池塘,周边抱合的树林竹丛,游客到此的视觉感受,以及在方塔园另一端的宋代方塔、明构天后宫、楠木厅和延绵于此的淡散宋意。如果回复到何陋轩在建造之前的地形图中,我们就能体会到这样一种思考逻辑的用心之处 : 当时设计者所面对的核心问题可能就在于,在这样一种几近白纸的条件之下,身处何陋轩,人们能够观赏到什么样的景致?冯纪忠先生在勾画何陋轩之前就已经估计到,游人在偌大的方塔园中游走半日之后,何陋轩其实就成为临出门前最后的一个休憩点,因此, “到那里就坐下” 。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坐下休息,而是“一坐就感到它的变动,一直到走” 。1

5、这样一种静止与欲动的关系并不是“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 ,而是环岛景观在固定坐者的四周形成了一种意动状态。于是直到临近实施的那一刻,何陋轩从规划图中的庭院游廊转变为阴凉轩敞、竹构草顶的歇山厅,游客可以定坐于其中,感受周边事物的意动。但这并非故事的全部。冯纪忠先生所纠结的则是,在当时何陋轩所处的基地环境中,南侧水塘刚刚成形,四周树木仍然稀疏,坐在轩内游客所能观赏的景致就成为了问题。“本来因为南望对岸树木过于稀疏,所以有意压低厅的南檐, 把视线下引。 ” 1低垂檐口所带来的扁平视野,则会将游客的视线集中于何陋轩平台延伸处的弧形挡土墙段,以及由此形成的前后大小空间,从而把空间感向垂直于厅轴两侧进行扩

6、展,纵横关系得以互补这一连串直截了当的空间意图,就形成了何陋轩施工图的简洁性 :区区七八张图纸,只带有 +6.30m 檐口标高的南立面,就足以表达出全部的设计意图,以及由此推导而来的发展结构关系。屋檐之所以压得这么低,是“因为墙靠马路相当近,我不愿意让他一进门就看到很多外面的东西” 。然而在观者面前所展开的,则是来自于穿梭于土丘、竹林、曲垣之间的蜿蜒石径,来自于临水而设、错层叠加并且相互旋动的青砖平台,而覆盖于上的建筑,就成为了当自基地而萌发童明 黄潇颖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51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2.5 建筑学报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

7、学院(上海,200092) 收稿日期:2012-04-25成了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这种自然而野趣的环境也就成为了建筑设计的起点。在设计过程中首先确定的是建筑材料。在这样一种多雨、潮湿的乡村环境中,清水混凝土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因为它坚固、 持久、 耐腐, 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演进,它还可以毫无障碍并且更加完美地与所有的自然园景融为一体。建筑的格局主要取决于艺术家本人的工作要求及其生活构成,同时还需要兼顾艺术工作室的公共性与私密性的两方面特征 :也就是作为一种艺术机构,它一方面需要成为艺术家个人的创作空间和生活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容纳展示空间和社会空间。因此工作室在总体上被区分为东西两个部

8、分。东侧沿河为7m 高的长条体量,以容纳艺术家甚至可以从事大型雕塑创作的工作空间,总体上对外保持相对封闭,在 2 层的南北两端则包含有居室、书房以及为工作室所配置的储藏空间等。建筑的西部则作为工作室的办公机构、接待空间以及后勤空间。由于基地西侧在进行设计之前即已存有一幢移建的传统木构建筑,它在建造过程中被完整保存下来,并成为新建工作室的一个主要构成线索,以此形成由建筑庭院组合而成的空间序列,用以容纳各类办公、后勤、宿舍、厨餐等辅房空间。东西两部分的建筑在总体上存有高差,1 层楼高的西侧部分的屋面设计成为屋顶平台, 与东侧的 2 层部分相衔接,并经由各种楼梯、走廊等交通联系与艺术家个人的工作空间

9、、生活空间联络起来,一方面扩大了公共面积,提供了多重的使用可能性,以适用于艺术家较为频繁的公共展示活动,另一方面也为工作室提供了一个观赏四周景观的开敞视野。另外,工作室的设计也融入了对于传统江南建筑的模糊记忆。江南春季多雨,碧竹黛瓦,烟影檐滴。为了能够融入对于这一情境的想象,屋面的雨水收集采用明排系统,或与采光天窗的构造相结合,或与下方的水池相结合,或与外周的池塘相结合,从而使得雨水的流淌为人所见,并以天地交融的方式为人所闻。荷合院嘉定新城是一片在快速开发过程中建造起来的城市区域,而远香湖则是新城核心区中的一片绿色公园。在这样一种背景中,荷合院则是一间处在公园边缘的小型管理用房。由于真正的使用

10、目标尚未确定,它的名称在公园附属建筑中只能获得一个编号 D。在公园的规划中,小品建筑 D 所设定的功能是 3 种 : 公园管理用房、公共厕所与垃圾站,以及一个为游客提供歇脚之处的小型茶室。荷合院的名称与格局是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设计着手之初,不仅远香湖公园尚未成形,甚至连现场踏勘的条件都不具备。小品建筑 D 仅存在于公园的布点规划图中,体现为一个毫无指向的小方块和一张大致的面积表。参照何陋轩的思考方式,如果观者所面对的景观尚不存在,那么就需要反过来针对观者的视野进行限定。因此在设计意向中,最先确定的就是仅距地面1.4m 高的长条窗带,在这样的视线中,能够进行俯视的、最理想的就是一池荷花。然而

11、仅仅这样做还不足以形成一个可以良好观赏的环境对象。由于周边的城市环境所提供的将是一个高楼林立的背景,并且周边的高大树木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成形,作为一个小品建筑,处在这样一种尺度失衡的环境中将会显得极其怪异。因此,接下来的构想则是一片香樟苗圃,这来源于周边乡村常见的一种情景。2m 多高的树苗可以直接移植,并且快速成型。在这样一片预想中的、海绵状的苗圃中央,可以开辟出一小块空地,以作为一个可以快速造就的环境,也为建筑 D 提供一个相对限定的周边范围。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之中,建筑 D 将随着这片苗圃的生长而逐渐成熟。只有在这样一个经过缩小的、合围的视景中,才能具体地讨论如何建造的方式。建筑的 3 个功

12、能内容分别被规定了50m2、250m2、130m2的建筑规模,但是如果仅仅以这 3 个体量来进行布局,那么相对这么一片小场地仍然显得单调和过大。于是各个功能块又被细化成更加局部的体块,散落在苗圃的空场中,利用它们之间的体量关系来形成一个相对丰富的空间构成,但是其中的功能流程仍然还会按照严格的方式进行组织。由于苗圃所构成的边界还是有些难以把握,在随后的设计进程中,在它与建筑之间还是插入了一圈院墙,但是院墙上方将布局几排空洞,它们将沟通合院内部与外部的视线交流,也为茶室中的游客提供一个相对安逸和尺度宜人的环境。院墙与建筑之间的空隙则被水面所填充,同样可以快速形成的荷花池也将为建筑提供一个可以聚焦的观景对象。通过 1.4m 高的长条窗带,观者在建筑内部的视景则被压低成为连续线形的开敞,与建筑体量错动所形成的褶皱贴合于一起,构成了具有动感的荷花图景,以期望在一个更加广泛的景观中,为公园提供一个略微带有一些时空距离的小型环境。参考文献1 冯纪忠 . 与古为新 - 方塔园规划 M. 北京 :东方出版社,2010 : 1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