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da技术的多功能频率计设计方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171947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eda技术的多功能频率计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基于eda技术的多功能频率计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基于eda技术的多功能频率计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基于eda技术的多功能频率计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基于eda技术的多功能频率计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eda技术的多功能频率计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eda技术的多功能频率计设计方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 EDA 技术的多功能频率计设计方案摘要:该课题分析了等精度频率计测量原理,并给出了其硬件设计方案。在该设计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具有外围电路简单,程序修改灵活和调试容易等特点.特别是在设计的初期阶段可以通过软件仿真来预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便于及时的调整设计方案,避免了传统方 .摘要:该课题分析了等精度频率计测量原理,并给出了其硬件设计方案。在该设计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具有外围电路简单,程序修改灵活和调试容易等特点.特别是在设计的初期阶段可以通过软件仿真来预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便于及时的调整设计方案,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到项目开发的后期才发现方案不妥,从而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关键词:

2、EDA 技术 机 多功能频率计 FPGA 引言在电子技术中,频率是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并且与许多电参量的测量方案、测量结果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频率的测量就显得更为重要。测量频率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具有精度高、使用方便、测量迅速,以及便于实现测量过程自动化等优点,是频率测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电子计数器测频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测频法,即在一定闸门时间内测量被测信号的脉冲个数;二是间接测频法,如周期测频法。直接测频法适用于高频信号的频率测量,间接测频法适用于低频信号的频率测量。我们以往用的频率计大都是采用单元电路或单片机技术设计的,采用传统的手工设计发展而来的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本设

3、计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整个设计是从系统顶层开始的,结合模拟手段,可以从一开始就掌握所实现系统的性能状况,结合应用领域的具体要求,在此时就调整设计方案,进行性能优化或折衷取舍。随着设计层次向下进行,系统性能参数将得到进一步的细化与确认,随时可以根据需要加以调整, ,从而保证了设计结果的正确性,缩短了设计周期,设计规模越大,这种设计方法的优势越明显。EDA 技术作为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核心,它依赖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在 EDA 工具软件平台上,对系统逻辑进行描述直至实现电子线路系统的功能。为此,笔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下就基于 EDA 技术的多功能频率计的电路原理、设计计算和实验调试等问题来进行具

4、体分析讨论。 频率测量方法及原理(1) 直接测频法:把被测频率信号经脉冲整形电路处理后加到闸门的一个输入端,只有在闸门开通时间 T(以秒计)内,被计数的脉冲送到十进制计数器进行计数。(2 ) 组合测频法:是指在高频时采用直接测频法,低频时采用直接测量周期法测信号的周期,然后换算成频率。(3) 倍频法: 是指把频率测量范围分成多个频段,使用倍频技术,根据频段设置倍频系数,将经整形的低频信号进行倍频后再进行测量,对高频段则直接进行测量。倍频法较难实现。(4) 等精度测频法: 其实现方法可用主控结构图 5 和时序逻辑图 6 来说明。 毕业设计说明书目录1 引言102 方案论证10 21方案一10 2

5、2 方案二113 多功能频率计电路设计和论证11 31 方案一11 32 方案二12 3. 2. 1 单片机控制模块16 3. 2. 2 键盘电路设计20 3. 2. 3数码显示模块设计21 (毕业设计 ) 3. 2. 4 FPGA 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22 3. 2. 5 放大整形电路的设计25 3. 2. 6 单片机与 FPGA 的连接设计26 3. 2 . 7 电源电路设计 274. 软件设计28 41 程序流程28 411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28 412 各子程序流程图29 42 程序31 421 主程序31 422 各子程序335软硬件系统的调试35 6. 结束语377. 附录388

6、. 参考文献39 参考文献1 黄仁欣, EDA 技术实用教程.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2 刘南平,现代电子设计与制作.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3 齐洪喜,陆颖, VHDL 电路设计实用教程.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4 潘松,黄继业, EDA技术实用教程第二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5 谭会生,张昌凡, EDA 技术及应用.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6 李叶紫,胡辉, MCS-51 单片机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内容简介本设计为内蒙古包头市荣资商城 2 号楼设计,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本建筑物为 6 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

7、积为 5042.52m , 1-2 层为商场,3-6 层为写字楼。室内外高差450mm,建筑总高度 23.4m。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 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耐久年限二级。本设计包括建筑部分、结构部分、部分。根据任务书定出各层平面图及平面布置。在进行荷载计算和构件截面估算后,本设计主要进行了结构方案中框架轴一榀框架的建筑结构设计。计算内容包括框架梁柱截面尺寸的选取及线刚度的计算;恒载、活载、地震作用下梁端、柱端弯矩、剪力的计算;框架内力组合;框架梁柱配筋计算;楼梯配筋计算及基础配筋计算。整个方案设计基本符合设计和结构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文件组成及目录 正文(三部分,word,共 180 页)

8、 、CAD 图纸(共张 A3) 、中英文摘要、中英文翻译 建筑部分第一章 建筑设计概况及资料1第二章 设计依据和原则1第三章 建筑方案的选择3第四章 建筑体形的设计3第五章 平面的设计5第六章 立面的设计6第七章 采光、通风防火的设计6第八章 建筑细部设计7第九章 建筑细部设计构造做法7第十章 参考资料11 结构部分第一章 工程概况11.1 设计资料11.1.1 工程概况11.1.2 建筑及防火等级11.1.3 气象、水文、地质资料11.2 结构抗震等级11.3 设计依据2第二章 结构方案布置22.1 结构体系选择22.2 结构布置22.2.1 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22.2.2 变形缝

9、的设置3第三章 结构构件和材料选取及计算简图33.1 框架构件的确定和材料的选择13.1.1 框架梁截面尺寸的确定33.1.2 框架柱截面尺寸的确定43.1.3 楼板屋面板尺寸的确定73.1.4 材料的选择73.2 计算简图7第四章 重力荷载计算84.1 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84.1.1 屋面荷载84.1.2 楼面荷载94.1.3 楼面卫生间荷载94.2 屋面及楼面的可变荷载标准值104.3 屋面及楼面重力荷载计算104.3.1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104.3.2 三-五层重力荷载代表值124.3.3 二层重力荷载代表值144.3.4 首层重力荷载代表值15 第五章 梁、柱线刚度的计算17

10、5.1 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175.1.1 梁的线刚度计算185.1.2 柱的线刚度195.2 柱的侧移刚度 D 值计算19第六章 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286.1 自振周期计算216.2 水平地震作用力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226.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横向框架抗震变形验算)236.4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24第七章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297.1 计算单元297.2 荷载计算307.2.1 恒载计算307.2.2 活载计算357.3 内力计算377.3.1 恒载和活载的内力计算过程377.3.2 剪力计算45第八章 横向框架

11、内力组合548.1 结构抗震等级548.2 框架内力组合548.2.1 梁跨中最大弯矩的计算548.3 框架梁的内力组合588.4 框架柱的内力组合58第九章 梁的截面设计729.1 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729.2 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计算75 9.2.1 复核梁的截面尺寸759.2.2 计算箍筋数量75第十章 次梁截面设计7610.1荷载计算7610.2 计算简图7610.3 计算弯矩7710.4 截面配筋计算7710.5 斜截面验算78第十一章 框架柱的截面设计7911.1 柱的截面设计7911.1.1 轴压比计算7911.1.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7911.1.3 具体配筋计算8011.

12、2 E 柱截面配筋8111.2.1 柱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I-I 截面)8111.2.2 II-II 截面柱的配筋计算8211.2.3 柱的斜截面承载力验算8311.3 D 柱截面配筋8411.3.1 柱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I-I 截面)8511.3.2 II-II 截面柱的配筋计算8611.3.3 柱的斜截面承载力验算87第十二章 节点设计8812.1 节点核心区剪力设计值8812.2 节点核心区截面验算8912.3 节点核心区截面抗剪强度计算89第十三章 楼板设计9013.1 按调幅法设计9013.1.1 设计荷载9013.1.2 计算跨度9113.1.3 弯矩设计值91 13.1.4 正

13、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91第十四章 楼梯设计9214.1 楼梯板计算9314.2 平台板设计9414.3 平台梁设计96第十五章 基础设计9715.1 中柱基础计算9815.1.1 材料的选用9815.1.2 结构形式及埋深9815.1.3 荷载计算9915.1.4 基础底面积计算9915.1.5 基础抗冲切验算10015.1.6 配筋计算101第十六章 英文摘要113第十七章 外文翻译120第十八章 PKPM 计算结果146第十九章 致谢信147第二十章 参考资料148 施工组织部分第一章 编制依据1第二章 工程概况3第三章 施工方案23.1 施工组织机构33.2 施工组织原则33.3施工程序及

14、施工顺序43.4 施工段划分及施工流向4第四章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54.1 土方工程和基础工程施工方案64.2 钢筋混凝土工程114.3 砌筑工程124.4 屋面工程124.5 楼地面工程124.6 门窗工程124.7 装饰工程13第五章 施工措施135.1 雨季施工措施145.2 冬季施工措施145.3 质量保证措施155.3 质量保证措施155.4 安全技术措施15第六章 施工准备156.1 组织准备166.2 技术准备166.2生产准备16第七章 施工平面布置177.1 施工平面布置总则177.2 施工平面布置207.3 施工现场总平面管理21第八章 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21 CAD 图纸(共 13 张 A3 图)一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三-四层平面图五-六层平面图1-13 轴立面图墙身大样及结点详图A-E 轴立面图及楼梯平面详图 楼板配筋图8 轴一榀框架配筋图楼梯结构布置及配筋图 网络计划图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进度图及人力资源曲线图 摘要:目前,机立窑存在二大技术和工艺难点:一是立窑煅烧热工不稳,严重影响水泥各项物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