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省教学大赛优质课教学设计汇编27篇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47150756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27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省教学大赛优质课教学设计汇编2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省教学大赛优质课教学设计汇编2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省教学大赛优质课教学设计汇编2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省教学大赛优质课教学设计汇编2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省教学大赛优质课教学设计汇编2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省教学大赛优质课教学设计汇编2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省教学大赛优质课教学设计汇编27篇(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省教学大赛优质课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省教学大赛优质课教学设计汇编教学设计汇编- 2 -、认识线段认识线段、认识线段认识线段、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确定位置确定位置、认识角认识角1010、除法竖式除法竖式1212、观察物体观察物体1616、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1818、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20201010、2424 时记时法时记时法23231111、2424 时记时法时记时法25251212、认识分数认识分数28281313、认识分数认识分数30301414、平均数平均数33331515 找规律找规律3535- 3 -、1616、找规律找规律39391

2、717、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42421818、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认识44441919、认识负数认识负数46462020、认识负数认识负数49492121、小数加法和减法小数加法和减法51512222、找规律找规律53532323、认识公顷认识公顷55552424、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57572525、认识比认识比60602626、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假设)62622727、百分数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6464- 4 -认 识 线 段【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8页例题和49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

3、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教学具准备】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教具:铅笔两根(一曲一直) 、毛线一根、课件。【教学过程】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1出示两根铅笔(一直、一弯) ,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2出示两组学生活动图,一组跳绳、一组拔河。引导学生比较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1变曲为“直” ,初步认识线段。(1) 引导学生想办法把一根弯曲的毛线变直。(2) 学生汇报演示自己是怎样做的。(3)教 师讲述: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 (板书:认识线段)(4)生指,从哪儿到哪儿可

4、以看成线段?说说线段是什么样的?教师讲述:两手捏住的地方,是线段的端点。 (板书;端点)(5)同桌合作,互指毛线的哪一段是线段?两个端点在哪里?教师演示变式。先弯,师问:为什么不可以看成线段?再向不同的斜方向:为什么可以看成线段?师捏住毛线的一部分,生指出:哪里可以看成线段?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比如, (长方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师带学生指出。(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5 -3. 依据线段模型练习。(1)在数学上,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 ()这两条短竖线表

5、示线段的端点。(2)请学生闭上眼睛想想线段的样子。(3)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4)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同桌讨论、独立完成、集体交流。(5)图形组合成小房子,数数这个图形上有几条线段?变化组合图形,直至变成一个圆形。(6)引导学生在圆纸片上创造出一条线段。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教师讲述: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引导学生折出比刚才的折痕长的线段。比较发现,得出结论:线段有长有短。4画线段(1)教师先示范画一条线段,再让学生试画。(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如果没有尺,还能用哪些工具画出线段?三、联系应用,拓展认识。1P49第3题。 (CAI出现两个点)学生尝试以这两点为端点画出线段。2P49第4题。

6、(CAI出现三个点)引导学生理解“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猜一猜画出来是什么图形?3P49第5题。 (CAI出示四个点)学生独立尝试画线段。4判断线段的长短。 (对不能直观看出长或短的线段,引导学生比较。 )四、全课小结,引入下节课的学习内容。(略)- 6 -认 识 线 段【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4849 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

7、数学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故事导入:猫捉老鼠。揭示并板书课题:认识线段。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1)变曲为“直” 。引导学生观察学具(毛线) ,问:你们能想办法把这根线变直吗?比较:拉紧后的线与原来的线有什么不同?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一手拉住线)问:这样能得到线段吗?怎样才能得到线段?得出:用手捏住线的两头,这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两头的点叫做“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 7 -小结并板书:有 2 个端点。(

8、3)变式判断。师捏住线的两端进行变式,引导学生观察。(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建构线段模型。(5)小结特征。(6)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认线段) 。2强化特征。(1)到生活中找线段。引导学生指出直尺上的线段。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线段。(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到图形中找线段) 。3操作实践。(1)折线段。组织学生折彩纸,体会“线段有长有短” 。(2)画线段。引导学生探索画线段的方法。4深化理解。(1)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理解“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2)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第 5 题。引导学生先猜想“画成的是什么图形” ,再完成。三、自主总结

9、,课外延伸。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拓展延伸,激励探索。- 8 -认 识 厘 米【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4849 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知道 1 厘米有多长。2使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或画出整厘米长的线段。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估测能力。【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尺、纸条、作业纸、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引入新课1师生谈话 老师和学生比高矮,让学生体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是多少必须量一量。 用喜欢的工具测量课桌面的长,让学生体会要想得到统一、准确的测量结果。必须

10、用尺子来测量。 指出:尺的种类有很多(出示学生尺、钢尺、卷尺、米尺并逐一介绍名称),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学生尺。2出示学生尺,观察一下尺上有些什么。 (讨论) 交流:尺上有数;有很多长短不一的线;有字母“cm” 。 讲解:尺上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做刻度线,每条长的刻度线下面或者旁边都写着数,第一条刻度线下面写着 0,它就叫做 0 刻度。 “cm”代表“厘米” 。 “厘米”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单位,人们一般用它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今天老师就带领小朋友一起来认识厘米。 (板书:认识厘米)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1认识 1 厘米 师:你们想知道 1 厘米有多长吗?指出:0 到 1 这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 1

11、 厘米。问:从 1 到 2 这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 1 厘米吗?从 2 到 3 这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呢? 在自己的尺上找一找,再说一说:还有哪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 1 厘米?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在直尺上,哪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 1 厘米? 小结:学生尺上相邻的两个数对应的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 1 厘米。2体验 1 厘米有多长。- 9 - 仔细观察 1 厘米的长度,并用手比划一下,再记在脑子里。 取出宽是 1 厘米的硬纸条,提问:用这张纸条的宽和 1 厘米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一样长)那么这根纸条的宽是多少呢?(1 厘米)要求:用拇指和食指把纸条轻轻夹住,再把纸条轻轻抽出,仔细观察拇

12、指和食指之间的空隙,保持不动,再举起手来互相看一看。 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厘米有多长;用手势比划一下 1 厘米有多长;用硬纸条插进去校正一下。 举例: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长(或宽)大约是 1 厘米?3认识几厘米师:小朋友已经找到了很多大约是 1 厘米长的物体,也知道了 1 厘米就是尺上两个相邻数之间的长度。那么 2 厘米就是尺上哪两个数之间的长度?3 厘米、5 厘米、8 厘米?4测量物体长度 师:小朋友真聪明!那么你能说出下面物体的长各是几厘米吗?(出示书上例 2 图) 提问:量的是什么?有多长?你怎么知道的? 师:小朋友已经会看图说出物体的长度了,那么你们会用尺量出物体的长度吗?试着量一量刚才那根纸条的长是几厘米。教师询问不同的答案,学生用实物投影仪演示不同的测量方法,教师逐一讲评。提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