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与说课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13867 上传时间:2017-08-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怀念母亲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与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怀念母亲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与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怀念母亲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与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怀念母亲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与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怀念母亲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与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怀念母亲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与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念母亲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与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怀念母亲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与说课稿教材分析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

2、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较高,总体学习基础较扎实,学习习惯较好,课堂上发言踊跃主动,课外积极阅读积累。通过前一组教材的学习指导,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找词找句、圈圈点点划划的理解感悟方法,也能够抑扬顿挫、入情入境地朗读。但是, 怀念母亲这篇文章作者的年代背景与学生的年代背景相差甚远,对于作者都母亲和祖国的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他们年龄小,阅历少,进入感悟、欣赏的层次较低,表达自己感受能力较差。这是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所以,新课前,我以“走近季羡林”为题介绍了季羡林的成长过程,还给学生读

3、了季羡林作品赋得永久的悔 ,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为理解本课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 8 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揣摩重点语句,从纯真朴实的语言中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季羡林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教学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思念祖

4、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1、孩子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母亲,多么神圣的呼唤,多么圣洁的字眼,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母亲吗?2、在我们的心中,母亲是最伟大的、至高无上的。著名作家季羡林的文章里,酣畅淋漓地体现着对母亲的敬意和爱意。 (板书读题:怀念母亲)3、简介季羡林:季羡林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作品小苗和大树 、自己的花是开给别人看的 ,他生于 1911 年,1935 年到德国哥廷根留学,1945 年回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被誉为“国学大师”。1、学生畅所欲言。2、学生认真倾听。1、这节课的导入,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不仅训

5、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母亲的情感,唤醒了学生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在下一步课文学习中的感受、理解、体验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2、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这两位母亲指的是谁?1、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读文。2、生答:“我对这两位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或“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3、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让学生把课文读成一句话,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从而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大大降低听课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6、培养学生自己逻辑思维的能力。抓重点句,品读悟情。(一) 、品读感悟爱母之情1、我们先来感受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情感。自由朗读文章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作者对亲身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请画出来读一读,也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2、重点研读以下几个句子。(1)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2)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二)品读感悟爱国之情。1、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数十年如一日。后来,作者离开了祖国,到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留学,地域的距离能割断作者心中的怀念吗?相反,这怀念又添了分量。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

7、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对祖国母亲的怀念)3、 “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作者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两位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4、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让我们带着这份思念把第三自然段读一遍。5、作者身在异国他乡,无限思念母亲和祖国。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作者特地摘抄了几篇日记,请同学们小声读日记,把体现作者对两位母亲怀念感情的句子画下来。6、交流研读重点句子。(1)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2) 、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3)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7、从日记

8、的字里行间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两位母亲深深的怀念,这种怀念伴随着作者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勾勾画画,写写记记。2、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段落、日记反复朗读,领悟季羡林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1、让学生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对关键词句的把握不仅理解了词语,而且理解了作者的心境,还达到读与悟的融合。2、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自己的情感与文中的情感引起共鸣,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感受作者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突破难点。回顾首尾,学习写法。1、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2、课文运用首尾

9、呼应的写作方法,表达出了作者真挚的情感,使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在习作中我们也要学习运用。学生齐读,在观察、倾听中明确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1、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完整的认识。2、教材是个例子,教会学生写作。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你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有什么话要说吗?请写一写。2、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对生母和祖国的热爱呢?学生表情凝重,陷入思考,下笔成文。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升华情感。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生身母亲 真挚的爱慕祖国母亲 崇高的敬意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评价项目 分项评分 得分认真倾听 认真倾听,领会老师、同学意见。(15 分)

10、能大胆提出问题或质疑,积极参加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15 分) 善于思考对问题有独特见解,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15 分) 主动学习意识强,积极参与课题活动,参与面广。 (15分) 主动实践运用各种形式表现自己对问题或课文的理解和感受。(15 分) 尊重老师同学,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10 分) 交往合作 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互相合作,帮助同伴,气氛活跃。 (15 分) 教学反思说实话,对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我是“敬而远之”的,因为这是一篇散文,语言跳跃性大,表现作者季羡林先生对母亲和祖国的深厚情感,而季老和学生生活年代及背景相差甚远,学生缺乏现实体验,难以感同身受,无法引起共鸣,所以前两年的教

11、学当中,我底气不足,钻研不深,草草了之,可同事的一节公开课让我豁然开朗,拨云见日,今年便学习借鉴,感觉效果不错。新课前,我以“走近季羡林” 为题介绍了季羡林的成长过程,还给学生读了季羡林作品赋得永久的悔 ,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为理解本课做好铺垫。上课时,我从学生对自己母亲的感情入手,获得对文章主题的深浅把握。紧接着,在初读文章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找出一个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并问学生“两位母亲”具体指谁,这样既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主干,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为理解奠定了背景基础。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

12、练重点抓重点词句,品读悟情。首先是对亲生母亲的感情,重点研读文章第二自然段。 “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身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学生学习积极主动,交流时气氛活跃,我不失时宜地适当补充、拓展有关的资料,充实学生认识,加深对情感的体会。接着转入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这一部分有学生比较难理解的语句,我或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体验,或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人物情感,这样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精彩的智慧生成。学完文章后,我还让学生回顾课文首尾,明确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并进行拓展延伸。或许学生无

13、法深入理解季羡林深沉的情感,但是通过文章的学习让他们懂得珍惜父母、热爱祖国,这不是本组教材追求的目的要求吗?一、说教材怀念母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的第六课,是季羡林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 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

14、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课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15、。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怀念母亲、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二、说教法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本课我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1、情景教学法上课伊始,由“国宝”引出季羡林,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主要经历及季羡林的作品赋得永久的悔让学生默读,交流感受,揭示课题。2、以读代讲法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朱熹也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默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范读等,达到“读中感悟” ,以读代讲的效果。三、说学法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班学生的情况,

16、在学法方面我主要采用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悟结合,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将个别学习,班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四、说教学程序(第二课时)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师: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 ,他是谁呢?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2、课件出示:季羡林作品赋得永久的悔学生默读,交流感受。3、出示课题。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出“怀念”的情感。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