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91507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人一方面都有自己的各种需要,并总是希望从他人和社会中得到尊重和满足;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的存在和创造的一切,能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人正是在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和实现着自身的价值。因而人的价值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人对自己本质的真正占有。一、人的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通俗的说,价值观是人的行为准则,是标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生动的反应一个人的价值观。每做一件事,思考一个问题,出发点是什么,是从个人利益出发,还是从社会利益出发;落脚点又是什么,是为了钱、权、名、利,还是为了大家的利益,为

2、了社会的发展,这些存在于每个人脑海中的处事标准决定每个人的举止行为。对一个自私的、肤浅的人来说,个人利益、少部分人的利益永远都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最实在的东西,这就是他们的行为标准,是他们价值观的全部内容。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无不侵透者这种极端自私自利的思想,正义、道德、为人民服务等等,对他们来说一钱不值。这些人看似很聪明,活得很风光、很精彩,其实他们是不过是连自己的基本属性都看不到的可怜虫。因为自私,目光短浅、自以为是,他们被死死的钉在自我这样一个狭小的圈子内无谓的纠缠、可怜的挣扎,永远无法挣脱命运的摆布和时代的局限,直到消失在这个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是表明主体和客体关

3、系的一个概念,是指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价值总是对人而言的,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东西,就有价值。因此,价值是在同人的关系中产生的,并取决于满足人需要的程度。在一般的价值关系中,价值的主体是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团、民族、国家以至整个人类;价值的客体是物,可以是自然物,也可以是人劳动创造出来的产品;可以是物质的东西,也可以是精神的东西。 “人的价值”是从物品或商品的价值中引伸出来的,是指作为客体的人对于作为主体的人的意义。人的价值也是在同人的关系中产生的,是在同他人、社会和自身的关系中产生的。人的价值,就在于人能满足人的需要,人能以自身的存在、劳动或其他行为,创造物质和精神产品,满足自身、

4、他人和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因此,人的价值,既体现在同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之中,也体现在同自身的关系之中。如果以人为价值主体,以社会为价值客体,那么人的价值体现为人的个人价值。如果人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那么人的价值就体现为人的自我价值。可见“人的价值”这一命题有着异常丰富的内涵:其一,人的社会价值。一个人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同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之中,表明一个人能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后者的特定需要。因而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就是指个人对满足社会物质和精神需要所作出的贡献。一个人的社会关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人的社会价值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一个人在自己的某种特定的社会关系中,都有其某种特定的

5、社会价值。但不管那方面的社会价值,总要在社会关系中体现出来。譬如,教师的价值体现在同学生的关系中,医生的价值体现在同病人的关系中,一个人离开了同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是无法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的。考察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不仅需要看其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还要看其是否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是否尽职尽力。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无论职位高低、才能大小,只要是有这种精神,那么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其二,人的个人价值。人是价值关系的客体,又是价值关系的主体。考察人的价值,如果人仅仅同物一样被作为价值关系的客体,那么,人就实际上

6、被降到物的地位了。人作为价值关系的客体,他要以自己的贡献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作为价值关系的主体,他需要从他人和社会那里得到尊重和满足。否则,就不是全面的人的价值观。其三,人的自我价值。人的价值还体现在同自身的关系之中。在这种关系中,个人既是价值关系的主体,又是价值关系的客体。人在同自身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价值,称为人的自我价值。人的自我价值,就是人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自己满足着自己的需要。可见,一个人的价值存在于同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之中,也存在于同自身的关系之中。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对于人的价值而言,必须强调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自我价值的三者统一。只有这样来理解人的价值,我们才可以说是一种科学

7、的人生价值观。二、人的价值的实现马克思说,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所以,人的价值有潜在的价值和实现的价值两种形态。潜在的价值是指人的本质力量即主体力量所具有的创造性能力和潜能。这种潜能不是自然界的恩赐,是人的长期的自然进化和社会进化的积淀。人要使潜在的价值转化为实现的价值,首先就要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充分发展自己的天性,沉睡于自身中的潜能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被激发和涣醒。一个人的最初成长阶段,是一个唤醒和开发自身的潜能,获得和提高人的本质力量的过程,是一个获得和提高自身价值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人更多地体现着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8、 。任何人都是依赖于他人和社会,借助于社会的力量,先从社会中索取,享受着他人劳动的成果,才逐渐地发展着自己的本质力量的。因此,一个人自身价值的获得和提高,是他人价值在自己身上的转化和体现。社会实践过程是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决定过程。一个人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劳动能力,只是具有潜在的价值。只有通过“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即工作、劳动和创造,才能把这些能力发挥出来,表现出来,创造出自己、他人和社会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人是靠辛勤的工作和创造性的劳动来实现自身价值的。不工作、不劳动、不创造,即使他具有很强的能力,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也还是不可能创造出任何财富,也无法实现自

9、身的价值。 我们承认,个人的成长、发展及其才 能的发挥是受各种条件制约的,也是同社会的发展程度紧密相关的。条件不同,人的价值实现的方式和程度也就不同。社会的发展是人的价值实现的必要条件。只有在高度发展的社会里,才能为每个社会成员的成长、发展和才能的发挥提供良好的条件。人的成长和发展,从本质上说,是依赖于社会的;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离不开人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人的价值的实现,既要靠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又要靠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只有在高度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的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即充分实现人的价值。我们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根本目标指向也正在这里。三

10、、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人的价值的实现由于受制于各种主观的客观的条件,从而表现出不同的价值。那么,如何来评价人的价值呢?评价必须有尺度或标准。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评价主体从不同的立场或用不同的尺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大体上,对人的价值的评价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从个人角度出发的“ 自我评价 ”及他人 、社会对他的“ 社会评价。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自我价值总是与人的社会价值相联系并从属于社会价值的,因此,人的价值评价的尺度归根到底应是社会的尺度,运用社会的尺度评价人的价值,就是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人的价值的真正所在,也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之中。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工作上

11、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 。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一个人活在世上,总是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对社会产生影响,或者是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凡是对社会有积极的影响,对社会作出贡献,满足社会需要的,就是有价值的,而价值的大小,既取决于一个人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创造多少的财富,也取决于一个人如何运用自己的精神力量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和道德风尚的形成。古往今来,每一个在社会历史上真正显示了“人的价值”的丰富含义的人,都作出了卓越的社会贡献,在对社会的奉献中实现和表现了自己的价值。以对社会的贡献作为评价人的价值的尺度和标准,并不意味着否定个人向社会在所索取。个人是社会的细胞

12、,离开了个人,离开了个人需要,社会及其需要也就不存在了。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人作为客体手段,他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创造和贡献;人作为主体,他要求满足自身的需要。只贡献而得不到尊重,人也就很难生存下去,更谈不上为社会创造价值。相对说来,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比起他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更为根本和重要一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不仅在于他的存在和需要是否从社会,从他人那里得到承认和满足,更重要的是在于他为社会、为他人尽了什么责任,作了什么贡献。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现实的人是社会的人,就总体而言,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的价值有别于物的价值,就个体而言,

13、人的价值也就具体表现为人生的价值。人活着怎样才是有意义的,是人生价值所探讨的问题。对人生的意义、作用,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就形成人生价值观。1、走出自我狭小的天地为什么自我价值的实现必须置身于集体中才是可能的?这是因为,从根本上讲人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离开了社会和集体,自我就不可能存在。哪怕再自私、再鄙视集体存在的自我,也无法摆脱集体,因为他总从属于一定社会集团。所以,自我如果和集体背道而驰,无论他追求不平凡人格的信心和意志多么坚定,都会因为遭到集体和社会的否决而无法最终实现自己。而且,集体也总为自我不平凡的追求提供外在的力量促使自我不断走向完满和不平凡。因此,马

14、克思说:“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可见,自我价值的追求,首先意味着对自我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之间融洽而和谐关系的追求。 每一个现实的人,都处在一个社会关系的网络之中,无论是普通个人还是杰出人物,要为社会创造财富或者促进社会的变革,都需要社会上千千万万的人们给予不同形式的合作,为其创造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正确地进行“自我设计” 、 “自我选择” ,做到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相统一,才有可能真正地体现出自我的价值。2、确立崇高的人生价值目标。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崇

15、高的价值目标对于推动人们充分实现人生价值,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确立了崇高的价值目标,他就会自觉地全身心地服从这一目标,从而得到理想的客观效果,获得肯定的价值评价。如鲁迅的一生,具有崇高的价值目标,所以,他能做到铮铮傲骨,不畏强权,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虽死犹生。可见,伟大的的力量产生于崇高的价值目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所以,一个自我生命的价值,不是以生命的时限来衡量,而是以他是否成功地为后人留下了点什么来评判的。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目标应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以自己的献身精神创造和奋斗,造就非凡卓绝的成功,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有一个不朽的永恒归宿。而这也就是我们人生价值在实现历程中所获得的最后和最高的形式。这也可以说是自我价值的极致境界。参考文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