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③必修7.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PPT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091498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③必修7.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历史③必修7.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历史③必修7.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历史③必修7.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历史③必修7.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③必修7.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③必修7.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PPT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 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 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 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 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 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 上可以说各种意见。毛泽东请思考这段话反映了党在文学艺术 和科学研究方面采取了什么基本方针?“双百”方针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 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 基本方针。“双百方针” 是如何提出来的?它的 地位如何?1、“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4、28(首次)5、2(正式)2. “双百”方针的地位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2、“双百”方针指“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 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 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 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 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 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 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 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3、“双百”方针对思想、学术、文艺的影响一、“双百”方针的提出“双百”方针使人们的眼界开阔起来,思想 活跃起来,学术文化各部门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 景象文学理论界思想活跃,文艺创作得到拓展, 涌现大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丰富了人民群众 的文化生活各种艺术学院和团体相继建立,培养大批艺 术人才学术界围绕一系列热点问题

3、展开热烈的探讨 与争论杨沫 杨沫青春之歌封面梁斌红旗谱封面梁斌话剧雷雨: 作者曹禺被称为“ 中国的莎士比亚” 。雷雨是曹 禺的第一个艺术 生命,也是现代 话剧成熟的标志 。经典名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们饱含 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 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现清华大学美术 学院 ),创建于 1956年。 北京舞蹈学院,始建于1954年。东方歌舞团, 1962年月1月成 立。西安音乐学 院,1960年 正式成立。1956年,“双百”方针提 出后,人们的眼界开阔了, 思想活跃了,涌现出一大批 人们喜闻乐见的

4、作品。 题材作者作品小说散文诗歌话剧郭沫若贺敬之杨朔杨沫青春之歌雷锋之歌蔡文姬荔枝蜜历史学界开展百家争鸣是很有成就的,促进 了当时学术研究的繁荣。最有名的例子是郭老和 范老有关历史分期问题的争论。范老主张“西周 封建说”,郭老主张“战国封建说”。郭老组织 学者编撰中国史稿,贯彻他的分期主张;范 老在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中坚持他的分期主 张。这对于促进学者深入思考,推动历史学研究 ,起到了好的作用。光明日报文章坚持百家争鸣 繁荣历史科学二、曲折的年代1、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对“双百”方针的干扰1957年毛泽东错误地发动将斗争矛头直指知 识分子的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直接违背了”双 百”方针,使知识分子

5、长期以来受到歧视,压抑和 迫害。马寅初受到批判即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位姓马,又是马年马月马日 马时出生的“五马”齐全的婴儿, 日后成为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他在人口理论方面的贡献更长久 令人缅怀。 马寅初(18821982)当马寅初提出限制人口时,全国多数人并不 理解。他到一个晚辈家,主人马上叫出9个孩子 来拜见。马寅初斥责说:“你怎么搞的?生这么 多孩子!”这个晚辈大感意外,说如果祖爷活着 看到这么多儿孙,“会有多高兴”! 50年代搞清了全国人口状况,周恩来便赞成 节育,毛泽东也感叹新增粮产被新增人口吃掉了 若没有随后造出高产神话,领导人肯定会同意马 寅初的观点。然而1958年“大跃进”,一代伟

6、人毛 泽东受了造假者蒙骗,认为人多是大好事。专门 擅长曲意迎合的康生、陈伯达煽动批判“新人口 论”,将其说成“马尔萨斯主义在中国的翻版”。向传统人口观念挑战何其不易1953年,中国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截止到 1953年6月30日中国人口总计6.02亿人,估计每 年要增加1200万人,增殖率为20。北大校长马 寅初提出了著名的“新人口论”,他说:“中国人 口这样发展下去,十年后有8.1亿,50年后多少 ?吓死人!26.2亿”,他提出“一对夫妇只生两个 孩子”的主张。 中国人口1959年6.6亿,1979年9.709亿。 光明日报1979年8月5日有一文章标题是“错 批一人误增三亿”,意思是毛泽东

7、1959年“错批” 马寅初,从而“误增三亿”人口。就是说依照马寅 初的理论到1979年中国人口只能在6.7亿左右。“ 错批一人误增三亿”的说法从此广为流传。2、“文革”的破坏二、遭遇曲折表现: 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实行文化专制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被恣意篡 改和歪曲 只有八个样板戏轮番演出,文艺界呈现出 “百花凋零”的局面。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几乎停止 图书报刊的出版受到了巨大冲击,呈现萧 条的局面。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图中样板戏反映了什么问题?忠字舞是中国 文革时期用于广 场(大场地)或 游行的队列行进 间的歌颂性群众 舞蹈。忠字舞和样板戏是当时人们唯一的

8、娱乐活动 文革中部分名人自杀死亡名单1、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致死 2、吴晗: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 1968.10.11 狱中自杀 3、翦伯赞:历史学家 1968.12.18 与妻子 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4、上官云珠:著名电影演员 1968.11.22 病中跳楼身亡 5、容国团:世界乒乓球男单冠军 1968.6.20 北京龙潭湖畔槐树上吊自杀 6、严凤英 著名黄梅戏演员 1968.4.8 服 安眠药死于医院 7、老舍 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京太平 湖溺死 8、傅雷 著名翻译家 1966.9.3 与妻子朱 梅馥上吊自杀 9、叶以群 文艺理论家上海文联

9、副主席上 海作协副主席等 1966.8.2 跳楼身亡 10、李立三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1967.6.21 服毒身亡11.罗广斌 小说红岩作者 1967.2 跳楼 自杀 12.田家英 毛泽东秘书 1966.5.23 在毛泽 东书房走廊上吊死亡 13.饶毓泰 南开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 1968 上吊身亡 14.李广田 云南大学校长,著名作家。1968 跳河身亡 15.李达 哲学家,中共一大代表 1966.8.24 自杀 探究拓展:建国后不利于科技文化发展 的原因是什么?主要在于“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 长期干扰和破坏,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出现 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历史上轻视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10、。比较直接的是中国革命胜利后,大批工 农干部走上岗位,他们有重实践、轻知识 的倾向。相当一段时间闭关自守,缺乏对世界先 进文化的学习和交流。三、文学艺术的春天“挫折是暂时的,恒久 的发展才是主流。”改革开放 前后,在“双百”方针指引下 ,科学文化领域再度迸发出 勃勃生机。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再度焕发生机2、重新树立“双百”方针的举措 1979年57月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系列 评论员文章昭示了文学艺术春天的到来 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 代表大会召开三、文艺的春天十一届三中全会既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 转折点,也是文化事业春天到来的转折点。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

11、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 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 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 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 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 的自由讨论。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 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1.中国文艺争奇斗艳,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2.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3.一度被撤销的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 相继恢复,并发展了新的学科;4.1996年开展至今的“三下乡”活动将文化、 科技、卫生送到全国农村。概括总结“双百方针”的恢复取得的成果:电影巴山夜雨剧照张瑜主演电影牧马人剧照朱时茂、丛珊 主演电影红高粱剧照主演: 巩俐、姜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剧

12、照“双百”方针的历史经验教训要正确处理好科学、文 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 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 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在这 三个关系中,和人民生活的 关系是最基本的。“双百”方针提出贯彻活力初现遭遇挫折重现春天1956年文革时期1978年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文革”后 2、下列关于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79年10月在北京召开 B、邓小平作了重要报告 C、大会要求继续坚持毛泽东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 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人服务的方向 D、大会要求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

13、新、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的方针课堂练习3、“三下乡”活动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A、1996年 B、1997年 C、1998年 D、1999年 4、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文革”中的八 个“样板戏” A、白毛女 B、武则天 C、红色娘子军 D、沙家浜5、下列人物中既在话剧创作方面贡献突出 ,又属于马克思主义者、著名的历史学家 的是 A、老舍 B、田汉 C、郭沫若 D、秦牧 6、反映农村艰难创业和社会主义强大生命 力的作品是 A、创业史 B、红旗谱 C、中华儿女 D、我们最伟大的节日7、1957年以来,“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 重干扰和破坏的原因是“左”倾的错误发展的结果 右倾错误发展的结果 阶级斗争扩大

14、化和经济上的急躁冒进在 文艺上的反映 学术领域出现了反社会主义的倾向 A、 B、 C、 D、8、新时期理论界能够提出许多促进社会主义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见解的主要 原因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拨乱反正、平反了 冤假错案B、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僵化思想束缚C、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知识分子的待遇大大 提高D、进行对外开放,引进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结合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评价 贯彻执行“双百”方针的重要意义。“双百”方针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成后,党中央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 需要,为繁荣新中国文化事业的需要而 作出的、符合科学与文化发展规律的伟 大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尤其 是文化建设理论的一大贡献和发展。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同时 会遭受一些挫折。在当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东 西方文化论争充满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的国际大 背景下,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党和国家领导 人也处于摸索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挫折。在经历了反右斗争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干 扰和破坏后,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 和之后邓小平等领导人对之给予的不断完善,事 实证明“双百”方针是正确的。正确地贯彻和执行 “双百”方针不仅对于当前,而且对于今后都有重 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