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怀旭--产业转移研究综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062277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耿怀旭--产业转移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耿怀旭--产业转移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耿怀旭--产业转移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耿怀旭--产业转移研究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耿怀旭--产业转移研究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耿怀旭--产业转移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耿怀旭--产业转移研究综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导论专业导论 大作业大作业班 级: 国贸 1401B 学 号: 2014030370042 姓 名: 耿怀旭 产业转移研究综述产业转移研究综述提要:随着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学前沿理论问题以及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 展的焦点问题,对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致力于对已有产业转移模式理论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和评述,同时对典型的产业转移模式的实践形式进行探究,最后对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看法。20国际产业转移从 20 世纪 50年代就已出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进程的深入,国际产业转移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对国际产业转移 现象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提出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 1

2、一、关于产业转移的定义 苏华、杨三冠认为:所谓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等因素发生变化后,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和地区的一种经济过程。按照涉及的地域范围,产业转移包括国际产业转移和区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它是伴随着国际直接投资而产生的,突破了国界线的地域限制。区际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由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它完全发生在一国之内,没有突破国界线的地域限制。2 冯启文认为:产业转移是指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是一种产业空间上移动的现象。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的变化,引起产业在一国内部,以企业为主导的

3、转移活动。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过程。是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的解决行为和过程,是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主要途径。3刘红光认为产业转移是指企业将部分或全部生产功能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而更为宏观的产业转移则是指一定时期 内由于区域间产业竞争优势消长转换而导致的产业区位重新选择的结果,是产业发展在空间上的重构。也就是说宏观上的产业转移包含两方面,一是狭义上的直接转移,即两地间企业的搬迁或一个地区对另一地区的直接投资,二是间接转移,即一个地区投资或消费的增加引起另外一个地区产业生 产规模的增加,或称隐形转移。9二、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 冯启文认为:关于

4、国际产业转移的研究可追索到美国哈弗大学教授雷蒙德.费农(R.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通过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要素密集度差异来说明其比较优势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动态传递。3苏华、杨三冠认为:关于产业转移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的雁形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日本学者小岛清根据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轮” ,认为对外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对产业转移理论做出贡献的还有费农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这一理论反映了发达国家如何从创新开始,经过发展、成熟、衰退的阶段性演变,实现有关产业向后进国家的转移

5、。在产业区域转移的微观层面上,邓宁用 O-L-I 模型说明产业组织的所有权也是、区域的因素禀赋优势和交易成本的内部化优势是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主要原因。2三、产业转移的动因杨丹辉关于产业转移动因 的研究主要可以归为三类: 1、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和结果2、产业转移: 企业战略性扩张的内在需要3、生产理论: 折衷主义的观点17梁文认为目前我国产业现状而言,产业仍然没有达到自发转移 的临界点,大多数的产业转移仍然依靠政府的政策推动。在转入地的选择中,一方面,待转入产业需要同时考虑要素的生产成本以及产品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产业间的相互作用,产业由于政府等有形之手的强制作用而转移到

6、某一区际,便有可能丧失原来的产业间合作契约,从而影响产业的经济空间拓展能力。政府政策主导下产业转移在缺乏“引力”与“推力”的作用将难以健康持续进行,在具有劳动力和资金优势的中西部地区便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28四、产业转移的影响唐运舒认为:产业转移规模空间变量对周边省份的产业集聚度有着显著的影响,实证结果从定量的角度证实了承接产业转移是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途径.此外,研究还发现产业转移规模空间变量对不同发展时期的产业影响不同,影响随着产业的演化方向而逐渐减弱,结果验证了地区产业转移总是从陷于比较劣势产业开始的基本规律。4张超认为:区域产业转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现象,东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占

7、得先机,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但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逐步提升,污染密集型产业面临较大的环境成本压力,地区产业结构亟需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地方分权制度的影响下,落后地区更倾向于牺牲环境为代价竞相放松环境规制,来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环境规制强度较为宽松的地区,短期来看会带动地区的经济增长,但长远来看,这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5高登榜发现:不同类型的产业转移对于承接地的环境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对于成本推动型转移中,产业转移企业主要看中的是承接地的廉价资源、丰富的劳动力等较低的综合商务成本,两地应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梯度差异;而对资源推动型产业转移,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低于成本推动型产业

8、转移,发生资源推动型转移的关键条件是承接地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转移产业在转移地和承接地不一定需要存在着显著的梯度差异。而对于市场推动型产业转移而言,转移企业看中的是目标市场的前景,承接地则是看中承接产业对当地的经济拉动作用,因此转移产业应与承接地存在着较高的产业关联度。10五、 关于产业转移的模式 戴宏伟、王云平认为: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将产业转移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扩张性产业转移和衰退性产业转移 2、产业整体转移与部分产业链的转移 3、技术转移与资本流动 4、企业协作产业转移与并购性产业转移5、企业迁移与要素流动 6陈刚、刘珊珊对产业转移模式归纳为 4 种:1、基于产业转移的过程特征或形

9、态的模式 2、基于产业转移方向的模式 3、基于产业转移规模或程度的模式 4、基于产业转移的具体途径或方式的模式 7周泽炯; 黄邦根将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基于产业转移方向的模式、基于产业转移程度的模式和基于产业转移的具体途径的模式,将产业转移效应的研究划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类,将产业转移对承接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归纳为对比分析法和计量模型分析。8张莹认为在过去 30 年中,中国一度是国际产业转移的受益者,沿海地区通过承接发达国家与地区的产业转移在获得快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与资源危机。下面对我国典型的产业转移模式的实践形式进行比较分析。 (表 1)

10、20表 1 产业转移模式主要实践形式比较产业转移模式特征主要内容评价苏州模式外资引导、出口加工、“两头在 外”的发展模式以外资带动出口加工,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导 致外资经济与本土经济 二元化发展格局珠三角模式外资企业和中外 合资企业为主的外向型加工贸易珠三角地区利用邻近香港的 地缘优势,承接香港地区一般产品的生产转移,利用其成本优势,形成香港接单、广东生产的 “前店后厂”模式。产业趋同,升级缓慢;生 产成本优势逐渐减弱;外贸依存度过高飞地模式区对区的跨越式产业承接、管理与项目的复合承接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之间对接帮扶,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解决

11、投资、招商和管理 瓶颈,实现互利双赢;绕过行政区划壁垒,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存在制度、观念和管理障碍六、关于产业转移研究的应用 研究产业转移,目的是为了知道产业转移。正如“只有一种声音的社会是可悲的”结论一样,产业转移也不能只有一种声音,而应该听到不同的评说。1、 “利弊说” 赖明勇指出:对于转移进来的产业对承接地的影响,有很多学者从理论方面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以中国为例,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成为了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张燕生认为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外产业的进入,弥补了我国外汇和资本缺口、提升了国内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以及拓宽了技术来源的渠道;而刘新荣则认为国际产业转移

12、为我国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产业结构偏差等不利影响。11 2、 “敝帚自珍”说 戴宏伟、王云平指出:在我国近年来的产业转移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欠发达地区发现了春节产业转移对本地经济发展的巨大拉动作用,因此欠发达地区的政府都积极出台政策吸引产业的转入;但一些发达地区却过于顾虑产业转移会带来自身利税等方面的损失,对明明不再适宜在本地生产的产业“敝帚自珍” ,以致丧失产业转移的良机。实际上,如前述所述,产业转移不仅会使转移方自身的结构优化和内部联系有机化,促进产业集中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会优化被转移方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产业转移是一种“双赢”而非“单赢” 。正确认识这一点,

13、对推动区域产业转移、实现 转移双方的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6 3、 “严格筛选说” 曹力披露:东部沿海外迁企业中纺织、化工、陶瓷等劳动密集型、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是转移的首要目标,从广东省产业转移布局意见来看,这类行业均禁止在广东省发展,由此导致这类行业只有两个出路:一是升级;二是迁往内地。从现状情况来看,生产转移入内地的企业行为较多。124、 “可持续发展说” 戴宏伟、王云平认为: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对传统发展观的修正、发展及广泛传播,人民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在单纯以 GDP 增长为唯一目标,更强调人口、经济、社会、科技、资源、环境等系统的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

14、报告也进一步重申,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必须更多地考虑资源消耗、技术含量、环境保护、人力资源优势发挥等因素,跨国公司的投资和产业转移将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地区间的产业转移也必须考虑到承接方的环保需要,注重解决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这会对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转移产生较大影响。12七、 总结及评价 张莹对目前已有的产业转移模式研究进行总结及评价。首先,从整体来看,目前对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缺乏概念界定,也没有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分类方式,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形成合理的理论体系;其次,缺乏国外研究现状,

15、国外对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仅仅只是对整个产业转移理论的研究,只是产业转移模式研究的一个理论基础,没有对产业转移模式的进一步研究;第三,目前对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比较散乱,研究的角度各有不同,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而且现在对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大多是针对一个具体地区或者是一个具体产业的转移模式,很少形成一个广泛适合不同地区或不同产业转移的模式;第四,在产业转移模式研究中缺少实证分析,而仅仅是根据理论性的东西提出了一些模式,缺少验证,也忽略了每一种模式的可行性及对转入地和转出地有哪些作用及有多大作用;最后,产业转移模式的各种主要实践形式是各地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形成的,各地在产业转移及承

16、接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条件,发挥优势,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套用,必须发展出一条适合自身的产业转移道路。20魏伟,殷鹏烨认为通过对近来区际产业转移的文献的相关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出,随着现代主流经济学研究框架和范式的不断演化,区际产业越来越倾向于从微观企业区位选择的视角开展相关研究。与以往传统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经典产业转移的研究不同,从企业区位,特别是异质性企业区域选择的角度出发,可以更为深入的分析产业转移的发生和发展的微观机制。从研究方法来看,在理论层面主要在是基于引入企业异质性新新经济地理学和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进行,在证实层面则是更多的利用微观企业数据和多层次选择模型等进行定量分析。由此,从企业区位选择层面分析研究区际产业转移现象,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转移政策,促进我国产业转移有序有效的进行有着重要意义,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产业转移研究的前沿领域。26参考文献1温庭海. 国际产业转移研究M.科技视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