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小论文-全民全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61387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小论文-全民全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毛概小论文-全民全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毛概小论文-全民全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毛概小论文-全民全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毛概小论文-全民全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小论文-全民全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小论文-全民全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论文实践论文“全民全运全民全运” 对济南市群众文化生活的影响对济南市群众文化生活的影响对科学发展观的再理解对科学发展观的再理解2010.2.62“全民全运全民全运”对济南市群众文化生活的影响对济南市群众文化生活的影响对科学发展观的再理解对科学发展观的再理解摘要:摘要:全运会的举办为举办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宝贵财富,除了经济方面,文化方面的建设也颇具成效,处处体现了“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思想。本次以文化方面的建设成就,初步探究科学发展观在本次全运会中的地位,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已形成

2、对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认识。关键词: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全运会 文化生活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于 2009 年 10 月在山东济南举行。这是一届高水准的大型体育赛事,从前期筹备建设到赛事期间的各项工作,都是 08 年北京奥运会后国内体育事业最高标准的体现。作为北京奥运会影响的延伸,本届全运会提出了“全民全运”的举办口号与举办思想,调动全省人民的热情,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事,也为支持祖国体育事业的山东人民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我作为一个远赴冰城求学的济南学生,自 09 年暑假结束返回学校,仅仅是时隔五个月再回家乡,就已经被十一运会后的济南深深地震撼,尤其是济南市民文化生活的变化,更是让我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成文如下。一、实践设计与工作方法一、实践设计与工作方法实践时间:2010 年 2 月 3 至 6 日实践地点:山东省济南市实践方式:参观,访问,查阅资料受访对象:济南市民,济南各大学学生,志愿者,济南政府门户网站,全运会官方网站二、实践内容与报告正文二、实践内容与报告正文(一)(一)十一运会的硬件建设十一运会的硬件建设为支持全运会的举办,作为主会场的济南,进行了全方位的硬件设施建设,从整体上保证了这一届重大体育赛事的进行,包括:1)会馆建设工程根据十一运会竞赛需求,全省 17 个赛区新建、改造比赛场馆 64 个、训练场馆 65 个,3共计 129 个,其

4、中新建场馆 44 个,改造场馆 85 个。场馆规划设计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注重科技含量,许多场馆结构新颖、工艺先进,已成为各城市标志性建筑。济南是十一运主赛区,场馆包括市建和省建两部分。其中,济南市新建、改造比赛场馆 11 个,包括奥体中心一场三馆、章丘市体育馆、历城区体育中心体育馆、历城区赛马场、山东交通学院体育馆、皇亭体育馆及公路、山地自行车比赛场地。省建场馆包括省体育局训练中心和省体育中心一场两馆两部分。训练中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曲棍球场、棒球场、垒球场、自行车馆、小轮车场、飞碟靶场、射击馆共 7 个比赛场馆及部分训练场馆;“一场两馆“为省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跳水馆。2)群众健身设施

5、建设工程山东在进行比赛和训练场馆建设的同时,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建设了 13 类、881 个全民健身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完成 3.1 万个,形成了以济南为中心点,沿海、沿黄和历史文化三条全民健身景观线。在全运会筹办期间建成的济南全民健身中心是目前国内较大的全民健身中心,馆内包括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游泳馆、健身馆以及网球区、羽毛球等,总建筑面积达到 24800 平方米。山东投入 13 亿元,完成了 97 个县级特色工程和 2 万多个村的建设任务,17 个市级全民健身中心也在陆续完善当中。山东还对十一运会的 131 座体育场馆进行了综合利用,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就赋予

6、了这些场馆以全民健身功能,将其同时建成全民健身的场地设施。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济南市以全运会为契机,制订了确定集中打造奥体文博、泉城特色标志区和腊山新客站三大片区的城市建设计划。在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基础上,新区建设各类管线要一次下地,老城提升也要加大对管网改造力度。提升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和排水、排洪设施承载力,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在交通体系建设方面,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新建、改建北园大街、二环东路等 4 条快速路和 43 条主次干道,形成“两横三纵”快速公交系统和“七横十二纵”城市道路主框架。对 45 条市区道路进行维护整修;建设公交配套场站,购置公交车辆,更新出租汽车。并加快

7、京沪高铁济南新客站、济南至商河高速和济莱高速二期项目建设,完善高速公路、铁路、民航等对外交通体系。4)环境美化综合治理工程济南为承办全运会而编制的2007 年至 2009 年城市建设及环境整治计划中,确定实施的 80 项重点建设工程和 90 项重点整治项目全面展开。道路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北园大街高架路及快速公交已建成并投入运行,二环东路地面道路施工正加快推进,预计 6 月4底可全线竣工通车。玉函路、历山路、转山西路已竣工验收。大明湖扩建、小清河综合治理、泉城特色标志区建设、棚户区改造、腊山分洪和市区主要河道整治等重点工程取得重大进展,以“四供两排”为重点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全面加强。(二)(二)

8、十一运会的软件建设十一运会的软件建设在开展全面的硬件建设的同时,济南市的软件建设也取得巨大成就。1) 全运会打响“志愿”口号为支持全运会的顺利举行,山东省启动了志愿者的征调工作,共动员 23 万志愿者。23万志愿者在 11 大领域、27 类志愿服务岗位累计服务近 1300 万小时,志愿服务社会满意度超过 99%。23 万名志愿者通过热心、周到、细致、得体的工作,为全运会提供了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志愿服务成为全运会的一大亮点。在广大志愿者身上集中体现出了为国争光、为家乡添彩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服务、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坚守岗位、严谨细致的敬业精神,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勇于探索、开拓进

9、取的创新精神。志愿者绝大多数是 80 后甚至 90 后,事实证明他们是“堪当重任的一代” 。2) 全运会引领“健身文化”第十一届全运会提出的办赛主题“和谐中国、全民全运” ,旗帜鲜明地吹响了“全民健身”的号角。健身场地越来越多,健身科学含量越来越高,在全民健身设施完善的同时,各地也正在不断加强对全民健身的科学指导。在这样的硬件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投入到健身的队伍中,选择健身作为业余生活的主要活动,形成了鲜明的“健身文化” 。3) 全运会强化“文明风”体育具有凝聚人心、提升荣誉感的作用,是形成文明风尚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器。齐鲁大地自古礼仪相传,具有浓厚的文明氛围。围绕筹办十一运会,全省人民

10、的东道主意识、主人翁意识更加强烈,自觉进行文明修养,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得到发扬倡导,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参与意识、争先意识和合作精神进一步增强,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建立,公共秩序、生活环境和服务质量不断优化,群众的基本道德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人们的文明素质得到大幅提高,社会文明风尚得到广泛倡导。举办十一运会的过程,就是提高全省人民素质、提升人文环境的过程,它的巨大作用将在今后的文明山东建设过程中更加强烈地显现出来。4) 全运会弘扬泉城(济南)文化一个城市除了搞建设,市民素质和文化氛围也需要营造,尤其是文化事业要再提高提5高。借十一届全运会的东风,济南的整体面貌已经

11、上了一个台阶,全运会过后,要继续围绕打造魅力泉城这一品牌,坚强有力地抓好经济,因地制宜地突出特点,真正把济南打造成山东的名片城市。(三)(三)十一运会对济南市的文化影响十一运会对济南市的文化影响第十一届全运会对他的主办城市济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文化方面的影响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山东和举办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2) 提高社会公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3) 全运成果的阶层分享:场馆靠近居民区、学校等大众设施,社区健身器材向普通民众和弱势群体的倾斜。4) 社会凝聚力的加强。5) 公民意识的发育。6) 公众生活态度的改变:体育精神和运动价值深入人心,宽容精神、志愿服务、服务意识、贡献

12、精神影响深远。7) 公共领域的规则感加强,包括责任意识,协作精神。8) 区域文化认同感加强,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共融。三、实践结果分析与总结三、实践结果分析与总结经过以上的调查内容与结果,我对十一运会对济南文化生活的影响有了深入的认识,同时结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习,我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了新的认识,现总结如下: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导本届十一运会的举行,始终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从从办准备,到会后继续建设,无不处处体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如赛场建设中,深入考虑到了赛后的使用问题,杜绝了“形象工程”的设计方案,主导节约,多次召开听证工作,做

13、到决策科学,实施科学,使用科学。同时保证了场馆日后的使用,没有造成资源浪费。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本次全运会举办成功的关键。2、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着眼于远处,而着手于基层6本届全运会提出了“全民全运”的口号,极力推动基层百姓健身活动,大量兴建百姓健身中心、群众健身广场,并以全运会为契机,深入推进“全民健身”社会风气的形成。该项决策获得广泛的好评,确实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使社会形成了健康的社会生活方式,有利于人民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向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人员,有助于社会的建设。这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远处、着手基层的巨大优越性。3、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能忽视文化的建设本次全运会着重加强了文化宣传工

14、作,做到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双管齐下,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了人民的凝聚力,是社会行为规范化、文明化,为全运会的成功提供了充分的“软保障” 。从志愿者的积极宣传,到各种媒体的积极报道,使得人民形成广泛的认同感,有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这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能忽视文化建设。4、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对比以历届全运会,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主要原因就是吸取了历届全运会操作的教训,学习了先进的体育赛事的举办经验,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思想,同时融入了山东独特的儒风,创建了一个成功的全运会范本,实现了全运会对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政治的带动作用。可以看出,要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吸取过去的教训、吸取先进的经验。5、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以惠民为最终目的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这在本届全运会中体现得十分充分。一方面,全运场馆在赛后将全部对群众开放,为群众服务,有的还将成为高校园区,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尽力。另一方面,文化的宣传最终促使社会文明化,带动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形成“文化人才生产力”的良性循环。正是因为政策初期就坚持“政为百姓” ,所以才会达到这样的社会效果。所以,以人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7参考资料: 1、第十一届全运会官方网站 http:/www.11th- 2、大众日报网站 http:/ 3、济南政府门户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