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变革与思想启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043454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5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变革与思想启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政治变革与思想启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政治变革与思想启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政治变革与思想启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政治变革与思想启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变革与思想启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变革与思想启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政治变革与思想启蒙第一节 维新思潮与康梁变法一、早期维新思想的萌生与发展维新:特指主张通过改良在国内实现君主立宪制,以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或行为。随后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阵营内部潜在的分 歧愈加尖锐,且趋于表面化,有一些中下层 洋务知识分子站在民间社会的立场上,开始 对洋务事业的不足发出种种批评之声,并提 出了“与民共利”、“与民共治”等主张。 代表人物:郭嵩焘一、早期维新思想的萌生与发展早期维新派所代表的社会力量和性质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与洋务运动的差异体现在:1.洋务思想的理论核心是“中体西用”,而早期维 新派虽然并不公开反对“中学为体”的主张,但对 于“西学为用”说则

2、往往持保留态度。2.洋务派从自身所处的清统治集团利益出发,早 期维新派则主张听任商办,主张对民间凡独出资 本办实业者,皆当予以鼓励。3.政治上:早期维新派人士还公开提出了在国内 开设议院的主张。这是洋务派向来十分忌讳的议 题。一、早期维新思想的萌生与发展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由于早期维新思想是作为从洋务思潮到维新思潮的中间过渡环节出现的,以致看起来与洋务思潮似乎有着相当的同构性。两种思想的差异仍然是明显的。从本质上说,如果洋务派的思想是代表了清统治集团中的务实派和开明派,其目的仍在维持君主政体长治久安的话,那么,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则可以说更多地代表了民间民族资本的利益。二、康、梁的变法思想与戊戌

3、新政自19世纪70年代起,维新思想经多年的伏流,终于在90年代中期喷薄而出,形成了一个历史性的高潮。高潮的出现方面的因素:1.从根本上看,它首先是国内民族资本力量日益积聚和发展的结果。2.最直接的触发因素,则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二、康、梁的变法思想与戊戌新政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夏曾佑、黄遵宪、宋恕等以康、梁的思想最为典型。高潮的出现方面的因素:1.从根本上看,它首先是国内民族资本力量日益积聚和发展的结果。2.最直接的触发因素,则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二、康、梁的变法思想与戊戌新政1898年4月,光绪帝终于下诏宣布变法,在康有为的具体策划下,开始了“百日

4、维新”。1.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变法实践,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三世进化观和公羊三世2.在政治上,他提出了完整的维新变法纲领。3.在实践上,康有为也进行了一系列摸索。二、康、梁的变法思想与戊戌新政在整个维新变法的宣传中,康有为的弟子梁启超起到了极大的作用。1.时务报2.由于梁启超的文章,夹叙夹议,既诉诸感情又具有理论深度,因此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三、严复与谭嗣同的思想严复和谭嗣同,曾被人认为是戊戌维新派中左右两翼思想的代表人物。1.谭嗣同在思想史上的代表作为仁学,他以近代自由、平等等观念为思想武器,对于统治者极力宣扬的三纲五常等名教思想,更发出了猛烈的抨击。2.严复把西方近代社会学和进化论等学说系统地输入中国,为维新思潮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思想武器和理论基础。四、维新思潮的时代特征1.在整个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始终着眼于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解决,一切都围绕变法自强这一中心而展开。2.戊戌维新思潮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次启蒙思潮,具有独特的新颖内容。3.戊戌维新思潮具有不成熟性,“不中不西,即中即西”。4.戊戌维新思潮具有群众运动的规模。意义: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在其上升时期所具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反映了这个阶级由于先天不良、后天不足所特有的软弱性和两面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