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沟道综合治理是土石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7010837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流域沟道综合治理是土石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流域沟道综合治理是土石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流域沟道综合治理是土石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流域沟道综合治理是土石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流域沟道综合治理是土石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流域沟道综合治理是土石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流域沟道综合治理是土石山区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董贵青( 商洛市水土保持工作站,陕西商洛北新街1 3 4 号,7 2 6 0 0 0 )籀? 警土石山区的沟道、川道分布着大量村庄、农田和其他基础设施,是群众赖以生存的主要场所。如何有效地治理小流域沟道、川道的水土流失,减少洪灾损失,确保可持续发展,是土石山区水土保持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从丹凤县蔡川示范区9 条小流域治理方法和效益分析入手,用翔实的资料证明小流域沟道综合治理是土石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j 簇馘沟道治理土石山区发展基础小流域沟道既是径流的聚集通道,又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尤其对于土石山区,沟道、川道是群众聚居区、良田集中区,及交通、

2、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的重点建设区,有的甚至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小流域沟道、J I I 道治理历来是土石山区各级政府和群众投入的重点。商洛市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 横,人多地少、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活贫困。从2 0 世纪7 0 年代开始,全市掀起了大规模的改河造田、闸沟造田热潮,1 0 年间共兴修沟台地、河滩地3 4 0 1 0 4 h m 2 。但是由于缺乏科学求实精神,违背自然规律,一味地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所造良田大多数毁于洪水。特别是1 9 8 3 年、1 9 8 4 年、1 9 8 7 年、1 9 8 8 年四次洪水

3、,冲毁农田2 8 5 1 0 4 h m 2 ,而且每次洪水都给川道、沟道造成灭顶之灾,有的甚至把一河两岸高产田和村庄、房舍一扫而光。然而,群众为了生存不得不下最大苦力在乱石滩上重新修堤造田,不少川道就是这样修了冲,冲了修,冲冲修修不知反复多少次,年复一年。1 9 9 8 年以后,在沉痛的教训中,开始总结经验,提出“算清水账、留足水路”、“科学规划、退田还河、退路还河、退堤还河”等口号,再不能走束水造田的老路,应采取综合措施,治理沟道、川道。丹风县蔡川示范区建设就是小流域沟道综合治理的成功典型。本文从总结蔡川示范区建设方略和效益分析人手,阐述小流域沟道综合治理是土石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 基

4、本情况丹凤县蔡川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北部山区,属于长江水系丹江一级支流,总面积6 0 0 k i n 2 ,涉及6 个乡镇,3 7 个行政村,1 1 2 万户,4 4 9 万人。 作者简介董贵青( 1 9 6 3 一) ,男,工程师,从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管理和水保预防监督工作。5 13船k e癌溪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境内岭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最大高差1 2 2 0 m ,主沟道平均比降8 7 N 。,2 0 k m 2 以上的支沟1 8 条,沟壑密度2 3 k i n k i n 2 。示范区多年平均降水量7 0 1 m m ,实测年最大降水量为1 4 0 6

5、3 m m ,年最小降水量为5 0 5 4 m m 。年内降水分布极为不均,7 9 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 1 5 。大于2 5 。的坡地占总面积的5 7 5 ,大于3 5 。的坡地占总面积的3 1 1 。土壤以山地石渣土为主,平均土层厚1 5 c m ,岩石以太古界岩类和花岗岩为主。由于该区域位于暴雨高值高频区,山高坡陡,土壤结构松散,加之长期以来人们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天然林破坏严重,植被覆盖度降低,因此,极易形成较强的水土流失。1 9 9 8 2 0 0 3 年,该区域先后有9 条小流域列入了国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2 0 0 4年被水利部列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2 治

6、理前水土流失情况受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影响,蔡川示范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境内山高坡陡,土薄石厚,耕地资源奇缺。人均耕地0 0 8 7 h m 2 ,且2 5 。以上的陡坡耕地占5 2 ,烧木炭、砖瓦窑、食用菌等掠夺式开发资源,使原本茂密的天然次生林破坏殆尽,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山洪灾害时有发生。1 9 9 8 年7 月9 日,示范区内的峦庄镇、双槽乡发生一次特大暴雨,造成5 6 人死亡,1 3 4 8 人无家可归,7 3 3 3 h m 2 农田被毁,沿河川公路、电力、通信、水利设施全部毁坏,直接经济损失8 3 0 0 万元。暴雨过后,主河道沙石堆积平均1 5 m ,有的地方达3 m 以上,暴雨中

7、心所在地的卧羊村和宽坪村主河道一河两岸的基本农田、房屋及其他设施荡然无存,两村5 7 户群众不得不迁徙他乡。据1 9 9 8 年调查,区域内水土流失面积达3 2 8 k m 2 ,年土壤侵蚀量1 5 8 1 0 6 t ,侵蚀模数2 6 4 0 t ( k m 2 a ) 。3 小流域沟道综合治理情况1 9 9 8 年“7 9 ”洪水后,商洛市和丹凤县水利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洪水灾害和水土保持工程减灾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水土保持工程在沟道防洪减灾中的作用不可低估。通过不断地探索总结,逐步形成了以闸沟拦沙、淤地,筑堤护地、护路,建渠灌溉、排洪,修锁坝固基,退耕还林、封禁为主要内容的小流域沟道

8、综合治理模式。一方面对流域内分布较广的天然次生林进行封育,恢复植被,2 5 。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经果林;另一方面对支毛沟、人口和耕地分布较为集中的坡脚和沟J I I 地进行综合整治,以人为本,全面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截至2 0 0 4 年,在示范区内以沟道综合治理 模式治理的小流域共9 条,总面积3 1 0 k m 2 。治理流失面积1 3 6 8 k m 2 ,治理程度达到9 2 。其中新修梯田3 2 6 h m 2 ,改造低产田4 8 8 h m 2 ,造经济林2 8 6 2 h m 2 ( 包括退耕还林8 2 6 h m 2 ) ,水保林1 2 3 8 h m 2 ,

9、封禁8 7 6 6 h m 2 ,修河堤6 8 2 k m ,造谷坊3 5 4 座,锁坝1 7 6座,修排洪沟3 8 k m ,渠道1 7 k m ,塘坝1 2 座,国家共投资4 6 0 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劳折款3 6 4 0 万元。9 条小流域各项措施布设如下:( 1 ) 防洪工程布设。对小流域内河堤工程采用2 0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对河流主导段和保护大片村庄、农田的河堤采用3 0 年一遇防洪标准。同时,根据流域汇水面积和暴雨量,采用汇水面积相关法公式计算过洪流量,确定行洪宽度和河堤高度,确保河堤在防洪标准内安全度汛。按流域内生产生活要求和土石山区特点,修建河堤应尽量与生产道路结5 14四、

10、成效与经验熟合,做到一举两得,方便群众。对河堤内的支毛沟,必须修建排洪渠,将洪水直接导入主河道。( 2 ) 塘坝工程布局。在支毛沟进行封沟打卡,修建阶梯式石谷坊群,按照“顶底相照”原则,确定谷坊高度,一般为2 4 m ,顶宽1 1 5 m ,迎水坡1 :0 3 ,背水坡1 :0 5 。目的是稳定沟床沟坡,分段拦蓄泥沙,减少沟道纵坡,抬高侵蚀基准点,阻止沟床下切。选择“肚大口小”、地质良好的地方建设小型塘坝,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单项设计,合理布局,起到拦蓄和灌溉的双重作用。为防止河堤掉根,在主河道修建若干锁坝( 垂直于水流方向坝顶与自然河床齐平或高出3 0 c m 之内的浆砌石建筑物) ,以控制现有

11、河床比降,防止下切。( 3 ) 低产田改造和灌溉工程。对河沟川地实施低产田改造,平整加厚土层,改造假平地,同时配套水利设施,修建排灌渠道,扩大灌溉面积,增加基本农田,建设旱涝保收田,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4 ) 坡改梯工程。在2 5 。以下的耕地上,按照1 0 年一遇6 h 最大暴雨标准修筑石坎梯田,根据土壤结构、地形条件、降雨强度等确定梯田宽度和田坎高度。田面宽一般为5 l O m ,坎高一般为1 3 m ,同时在地坎上栽植山芋、金银花等植物,提高拦蓄能力和经济效益,还能起到护坎作用。( 5 ) 退耕还林,营造经济林工程。将大于2 5 。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发展经济林。根据本地自然条件

12、,主要发展山芋、板栗、核桃、柿子等经果林,并套种金银花,形成“乔草型”的经济植物网。增强贴地覆盖率,提高拦蓄和经济效益。( 6 ) 其他配套措施布设。在上述措施布设的基础上,配套小型水利工程和造林工程,加强封育管护,形成主体群防体系。荒山荒坡发展油松或松栎混交林,村庄周围发展“四旁”植树,实施人饮工程,进行改水、改灶、改厕、改圈,推广沼气,美化村容。适当考虑群众生产生活所必须的便桥、过水涵等小型工程建设。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公园式”小流域。通过沟道综合治理,使每一条小流域达到沟道耕地方田化,坡面耕地梯田化,水利设施配套化,防洪工程标准化,村容村貌整洁化,流域治理

13、公园化,真正实现了“山水林草,田园路村”,八位一体的防治效果。4 效益分析4 1 直接经济效益经分析计算,已治理的9 条小流域,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 8 7 0 万元,其中基本农田2 1 9 8 万元,水保林7 4 3 3 万元,经果林6 4 3 9 万元,封禁2 6 3 万元,人均年可增收7 6 5 元。综合效益费用比1 3 4 ,内部回收年限6 7 年。4 2 生态效益9 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后,蓄水保土效益十分显著,年增加入渗量8 1 0 万m 3 ,有效地减少了洪水径流量,延长了洪水聚集时间,削减洪峰5 2 ,控制泥沙5 3 6 万t ,使侵蚀总量由原来的7 9 7 6 万t 减少至2

14、6 2 万t ,减蚀率达6 7 。造林4 1 0 0 h m 2 ,恢复植被8 7 6 6 h m 2 ,从而使森林覆盖率由原来4 5 增加到8 7 。5 15属乒晷龟鹱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4 3 社会效益( 1 ) 提高了防洪减灾能力。尽管各项措施按较低标准设计施工,但有机地结合一起,其抗洪能力大大提高。9 条流域经受了2 0 0 3 年“8 2 8 ”水灾考验,大部分流域暴雨强度与1 9 9 8 年“7 9 ”水灾相当,洪水咆哮而下,但流域内农田和其他设施均未遭损失。( 2 ) 基本农田增加,耕地减少,粮食达到自给。已治理的流域人均退耕地0 0 3 3 h m z ,人均增加基本农田0

15、0 3 3 h m 2 ,使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 0 5 3 h m 2 ,人均口粮稳定在3 6 8 k g 以上。( 3 ) 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奠定了基础。综合治理后的流域,在确保粮食自给的前提下,主要开发蓄、果、药三大产业,增加群众收入。这些流域粮经比例由治理前的8 :2 调整为6 :4 ,农、林、牧及其他各业用地比例,也由原来的7 、4 8 、l o 、3 5 调整为4 、8 7 、5 、4 ,虽然农业用地有所减少,但人均产粮却提高了4 1 ,为发展养猪提供了条件。据调查,窑沟流域窑沟村,2 0 0 4 年全村养猪3 8 0 0 头,纯收入7 0万元,每户1 2 头,农民人均纯收

16、入达到1 5 8 0 元,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 0 。如今,9 条流域的2 6 个村全部摆脱贫困,人均纯收入都在1 3 0 0 元以上,有8 个村列为全县小康示范村。( 4 ) 释放劳力,输出劳务,增加现金收入。由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大大降低了农业劳动强度,使大批劳力从传统农业中释放出来。据统计,治理前亩均生产用工9 6 工日,治理后为5 6 工日,这就为劳务输出提供了条件。调查表明,目前各流域每户至少有一名劳力外出打工,年收入4 0 0 0 元人。同时,节省的粮食可养两头猪。 5 结论土石山区的沟道、川道是群众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分布在其中的良田和其他设施是群众赖以生存的基础。沟道、川道一旦被严重毁坏,群众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特别是基本农田中的土壤极为珍贵。石料随处可取,而土壤来之不易,有的河堤虽然很快修复,但堤内耕地土层很难恢复到水毁前的水平。因此,保护小流域沟道、川道基本农田和其他设施,是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的首要任务。小流域沟道综合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