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强霜冻对玉米的影响及规避风险的思考(答辩论文)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010169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温强霜冻对玉米的影响及规避风险的思考(答辩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低温强霜冻对玉米的影响及规避风险的思考(答辩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低温强霜冻对玉米的影响及规避风险的思考(答辩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低温强霜冻对玉米的影响及规避风险的思考(答辩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低温强霜冻对玉米的影响及规避风险的思考(答辩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低温强霜冻对玉米的影响及规避风险的思考(答辩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温强霜冻对玉米的影响及规避风险的思考(答辩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温强霜冻对玉米的影响及规避风险的思考低温强霜冻对玉米的影响及规避风险的思考甘国福甘国福 姜有威姜有威摘摘 要要:2004 年 5 月 34 日,武威市遭遇了自有气象记录(1951 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低温强霜冻,正值幼苗期的玉米不但成灾面积大、受害程度重,而且幼苗恢复慢。受其影响玉米病情重、空秆多、秃顶长、穗粒数降低,成熟度较差、千粒重变幅大,产量较上年下降 20.2%;成灾原因除与气象因子有关外,也与玉米播期偏早、冻后补种偏迟、种植密度偏高、丝黑穗病危害、带田管理质量不高有关;因冻死苗率高于 45%以上并于 5 月 10 日前补种中早熟品种,补救减灾效应显著;作者提出的规避风险是:种植方式要

2、调整、玉米播期要适宜、种植密度要合理、玉米病害要综防、田间管理要加强关键词关键词:低温强霜冻;玉米成灾原因;补救措施效应;规避风险措施武威市 1800m 以下的平川绿洲灌溉农业区,光、热、水、肥条件适宜春玉米生长。随着高产优质玉米品种的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和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2004 年玉米播种面积已达 4.13 万 hm2,占凉州、民勤、古浪三县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 19.4%,是仅次于春小麦的第二大农作物,其产量的高低对玉米淀粉等轻化工业、农区养殖业及农民增收具有重要影响。2004 年 5 月 1 日前全市连续几天气温高达 29以上,其中 4 月 27 日最高气温达 32.2,

3、为历史最高值。从 5 月 1 日起气温突降,全市 48h 气温降幅 10以上,其中古浪县降幅 16.3,凉州区降幅 13.7。伴随着降温天气的出现,5 月 3 日和 4 日全市境内又连续出现了强霜冻和低温冻害,气温最低达-5.6,地面最低温度降至-6.5。由于温度下降剧烈,加之玉米正值幼苗期,抗冻能力较差,致使茎叶细胞大量死亡,造成植株茎秆软化,叶片变褐萎蔫,匍匐地面。降温之快、温差之大、时间之长和对玉米危害之重都是历史罕见。10 月 1 日的早霜冻亦对玉米果穗成熟及产量有较大影响。研究低温强霜冻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及其发生原因,探讨补救措施的减灾效应,思考规避风险的措施,对优势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

4、意义.1 1 低温强霜冻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低温强霜冻对玉米生产的影响1.1 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1.1.1 成灾面积大、受害程度重 据灾后调查,我市引黄提灌区、冷凉河灌区、平川井灌区、沿沙井灌区的 4.13 万 hm2玉米均受冻害。其中地上茎叶全部受冻枯萎的重害田民勤县占调查田块的 78%,凉州区占调查田块的 59.8%,古浪县占调查面积的 76.5%。1.1.2 幼苗恢复慢,生长发育缓慢 据 5 月 9 日市农技中心对凉州区 10 个乡镇 21 个村123 块玉米田调查,平川井灌区受冻苗变绿、叶片已展开,恢复成活率在 80%以上的地块占调查田块的 37.5%,恢复成活率在 50%80%的地块占调

5、查田块的 34.4%,恢复成活率在 30%50%的地块占调查田块的 10.9%,恢复成活率在 30%以下的地块占调查田块的 17.2%;冷凉灌区受冻苗变绿、叶片已展开,恢复成活率在 80%以上的地块占调查田块的 75.6%,尚未恢复成活的地块占调查田块的 7.7%,不能恢复成活的地块占调查田块的 16.7%。叶片变绿已展开和正在展开的苗中,半叶至 1 叶 1 心苗占调查苗总数的 66.5%,2 叶 1 心苗占调查苗总数的 19.8%,3 叶 1 心苗占调查苗总数的 10.2%,4 叶 1 心苗占调查苗总数的 3.5%。1.1.3 抗病性降低,丝黑穗病加重 低温强霜冻不但严重影响了玉米生长发育,

6、而且有利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凉州区玉米丝黑穗病平均发病率 6.7 %,其中城郊乡镇高达 14.6 %。重发区的和平镇牌楼村玉米丝黑穗病病田率 97.6 %,平均病株率 16.1 %,病株率在 25 %以上的田块占 24.4 %,个别重发田高达 60 %。金羊镇五一村玉米丝黑穗病病田率 100 %,平均病株率 17.4%,病株率在 25 %以上田块占 25.0 %,个别重发田高达 42%。1.2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据玉米收获前对不同生态区、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的玉米田的多点抽样测产,2004 年全市玉米平均产量 7624.5 kg/hm2,较 2003 年的 9547.5kg/hm2减产 2

7、0.2%。其中单种玉米平均产量 9982.5kg/hm2,较 2003 年的 12396.0kg/hm2减产 19.4%;带田玉米平均产量 5370.0 kg/hm2,较 2003 年的 7107.0 kg/hm2减产 24.4%。1.2.1 玉米空秆多、成穗数下降 据 8 月中、下旬对凉州、民勤、古浪 3 县区 29 乡镇 378 块 41.5hm2玉米田的调查,全市玉米平均空秆率为 9.9 %。据玉米收获前抽样调查,全市玉米平均成穗数为 67950 穗/hm2 ,较 2003 年下降 4.8%,其中带田玉米平均成穗数为 54823 穗/hm2 ,较 2003 年下降 5.7%。1.2.2

8、秃顶率高、穗粒数降低 据调查,2004 年玉米秃顶明显增加,穗粒数显著降低。平均秃顶率 18.8%,秃顶长度 4.9,分别较 2003 年增加 7.79.6 个百分点、2.02.5。其中,大田玉米平均秃顶率 21.9%,秃顶长度 5.1;带田玉米平均秃顶率 15.8%,秃顶长度4.7。平均穗粒数 438.5 粒,较 2003 年下降 68.7 粒。其中大田玉米平均为 453.7 粒,下降77.9 粒;带田玉米平均为 418.1 粒,下降 64.8 粒。1.2.3 成熟度差、千粒重变幅大 至 10 月 1 日早霜冻发生,全市玉米未完全成熟面积约占 28.6%,主要为露地带田玉米,千粒重下降明显,

9、且变幅较大。经测定,千粒重平均295.8g,较 2003 年下降 30.1g,其中大田下降 19.0g,带田下降 40.2g。未受冻或受冻较轻的千粒重高达 372.0g ,受冻严重、后期管理跟不上、成熟度较差的仅为 120.0g 左右。 2 2 引致灾情趋重的栽培因素分析引致灾情趋重的栽培因素分析苗期强霜冻及持续低温,是造成玉米冻伤及补种苗恢复慢、抗病性差、空秆多、秃顶率高、成熟度差、千粒重下降、玉米减产的直接原因;10 月 1 日的早霜尽管属正常年份,但对带田玉米的影响大,尤其是对等苗恢复田、补种晚熟品种田、种植不规范田及管理粗放田的影响最为明显。2.1 与玉米播期偏早有关 玉米是喜温作物,

10、510 厘米土温稳定在 810播种出苗快、幼苗生长健壮。农民因连续多年未发生重霜冻,侥幸心理普遍,播期明显提前,加之播前地肥足、冻前气温偏高、幼苗发育不但快,且缺乏低温练苗,一旦遭遇强降温,则冻害普遍而严重。在调查中发现玉米在 4 月20 日以后播种,苗龄在 2 叶 1 心以下,受冻后恢复快、成活率均在 90%以上;而 4 月 20 日前播种,苗龄超过 3 叶 1 心,受冻程度重,且恢复变绿缓慢,相对较低,尤其是 4 月 10 日前播种的玉米田,绝大多数成活率不足 10%。如古浪县黄花滩乡麻黄台村胡庄组农户张兴俊 4 月 2 日播种的 0.1hm2带田地膜玉米,冻时已长出 8 叶 1 心,且不

11、少植株出现分蘖,5 月 12 日玉米恢复成活率只有 8%,田间虽有部分受冻苗露有 12cm 略带绿色的茎秆,但地下根系开始变褐,已无成活之可能。凉州区冷凉河灌区海拔 1750m 以上的区域单种地膜玉米田普遍受害严重,且恢复成活率低、亦与出苗早、发育快、受害叶片多(5 叶 1 心以上)有直接关系。2.2 与玉米冻后补种偏迟有关5 月 3 日和 4 日强霜低温冻害发生后,虽然农技部门在认真调查与论证的基础上,及时提出了补种意见,行政与技术部门业做了大量的宣传和发动,但农户存在严重的等苗恢复的侥幸心理,待玉米幼苗确无成活之望后才匆忙补种,补种时期已超过适宜补种期限(5 月 10 日) 。加之补种后气

12、温偏低,不利玉米幼苗发育,尤其是小麦玉米带田的玉米前期发育明显受阻,株矮秆细的小苗难于正常结穗,其空秆率高于单种田。据在凉州区清源镇调查,清泉村 5 月910 日补种的带田玉米空秆率为 5.0 %,5 月 1314 日补种的带田玉米空秆率为 19.0 %,同期补种的地膜单种玉米田的空秆率为 3.9 %,带田露地玉米田的空秆率为 13.0 %;东槽村带田玉米 5 月 8 日补种后覆膜田空秆率为 2.5 %,补种后未覆膜田空秆率为 7.5 %,5 月 13 日补种田空秆率为 17.5 %。2.3 与玉米种植密度偏高有关凉州区城郊乡镇的许多农户的玉米,尤其是小麦玉米带田的规范化程度较低,种植密度不能

13、因品种制宜,密度偏高田块较多,受冻补种后未进行间苗、定苗,密度进一步加大,有的田块双株率高达 30 %。由于密度过大,造成田间郁闭,个体瘦弱,影响雌穗发育,是引致玉米减产的重要原因。2.4 与玉米丝黑穗病危害有关随着已种多年的凉单 1 号抗病性的丧失和沈单 16 号等感病玉米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及土壤含菌量的逐年积增,在玉米包衣剂针对性不强且拌种质量不高的情况下,玉米丝黑穗病在凉州区部分区域呈趋重发生态势,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原因。据全市调查资料统计,沈单系列玉米丝黑穗病病田率 78.5 %,平均病株率 15.1 %;金穗系列玉米丝黑穗病病田率 19.6 %,平均病株率 1.4 %;凉单 1 号

14、玉米丝黑穗病病田率 84.6 %,平均病株率 21.0 %。2.5 与带田管理质量有关带田玉米冻后田间管理好坏,对减缓小麦玉米共生期矛盾,提高玉米产量至关重要。冻害后,部分农户对受冻严重的田块失去了信心,自救积极性不高,未重视甚至放弃后期田间管理,造成植株矮小瘦弱,空秆率、秃顶率增加,成熟期延迟,千粒重下降,产量大幅度降低。在全市 28.6%的成熟度较差的田块中,大多数都是因田间管理措施不到位引起的。和平镇牌楼村 8组农户袁平的 0.13hm2带田玉米,麦收后未追施任何肥料,玉米发育瘦弱,空秆率 100%;清源镇东槽村 10 组农户秦福山 0.1hm2郑单 958 带田玉米,播前农家肥施的少,

15、玉米空秆率平均为17.5 %,而同组农户秦春山的 0.17hm2郑单 958 带田玉米,播前农家肥施的多,玉米空秆率平均为 7.5 %。六坝乡楼庄村农户李成喜的 0.14hm2带田玉米,因麦收后灌水偏迟而明显受旱,玉米空秆率达 14.0 %,较其他农户的带田玉米空秆率 4.1 %高 2.41 倍。 3 3 补救措施的减灾效应补救措施的减灾效应3.1 定点调查结果大田地膜玉米:大田地膜玉米:据王景寨示范园观测点调查,凉单 1 号田受冻平均死亡率 88.4%,恢复率11.6%,5 月 6 日补种凉单 1 号,恢复株平均穗粒数 523.4 粒,千粒重 302.0g,补种株平均穗粒数 585.9 粒,

16、千粒重 353.0g。据在凉州区清源镇清泉、东槽村定点调查,未受冻田块种植品种为金穗 2001,穗粒数 460.3 粒,千粒重 374.0g,折合产量 12853.5/hm2。受冻死亡率10%18%,恢复苗达 82%90%,未补种田块,品种为沈单 16 号,穗粒数 412.8452.2 粒,千粒重 343.0g,折合产量 10425.010885.5/hm2。受冻死亡率 45%,恢复苗达 55%,于 5 月 7日补种,空秆率 8.6%,品种为金穗 2001,补种植株穗粒数 542.7 粒,千粒重 302.2g,恢复植株穗粒数 572.6 粒,千粒重 328.0g,折合产量 11052.0/hm2。受冻死亡率 68%,恢复苗达32%,于 5 月 8 日补种,空秆率 1.8%,品种为金穗 2001,补种植株穗粒数 498 粒,千粒重358.0g,恢复植株穗粒数 495 粒,千粒重 341.6g,折合产量 13191.0/hm2。古浪县海子滩镇马场滩村受冻死亡率 41%,5 月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